精实创业模式适用于非初创公司么?
本文作者James Donelan,原载于The next web。
关于精实创业,以及该模式是否奏效的讨论一直都在继续。有人认为,精实创业原则对任何初创企业都是一道关键命题,甚至是所有现代创业企业该有的DNA。也有人认为精实创业不够科学,有待检验,而且是种很没有质量保障、不循章法的思路。
稍加提炼的话,精实创业的内涵应该是这样的,在发布新产品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检验既有认知、测试以及频繁发布新版本。这使你能够及时获得有价值的用户反馈。换句话说,快速出产品、频繁迭代、测试、学习以及反复修正。
现实版案例:WebVan vs Zappos
物流体系搭建最终将WebVan的10亿美元耗了个精光,很无奈,它终在2001年破产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在大手笔投资之前并未检验自身的商业模式,而且他们低估了“最后一英里”的问题。
让我们对比下Zappos(关于Zappos)。Zappos本来可能要建立一套包括分销渠道、鞋品数据库和库存体系在内的系统。 然而,Zappos创始人Nick Swinmurn想预先检验这样一个假设:消费者已能接受在线购买鞋子。
Swinmurn造访了当地的鞋子商店,拍下了他们的存货清单并把照片发到了网上,又把鞋子以原价直接卖给在线购买的消费者。Swinmurn由此推理,市场需求已不成问题,而且,Zappos很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10亿美元的鞋类电商企业。
精实创业的原则
精实创业是有原则和技巧可循的。开发一个功能完备的MVP(最简可行产品),以为市场进行测试和收集数据打基础。
- 以尽可能微调的方式快速更新产品,并采用一以贯之的发布模式。
- 准备功能一致的A/B两个不同测试版本,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发布,这样反馈的信息更有价值。
- 遵循特定的度量标准—如果没有一个量化标准,你就无法操作,也就无从知晓产品到底有没有改进。
精实创业工程设计
精实创业工程设计似乎适用于消费级产品。Facebook就是如此——他们至少两天就会推出一些新代码,其中包括API的更新,4万多个开发者用户为它创建app。但是如果我要开发的是新产品或者是新平台呢?我还能保持这个速度么?当然可以。
科技行业中有很多精实创业模式的成功案例,如Dropbox、IMVU和Etsy。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很有借鉴意义——快速增长、快速出产品、测评自动化,通过数据验证你的决策、尽可能地开源、遵循MVP原则以及尽可能频繁更新。除此之外,精实创业也利于工程师和产品团队之间建立愉快的协作方式。
精实创业适用于非初创软件公司么?
作为一个非初创性质的软件公司,你仍然能像创业公司那业运行,快速发布新功能 。以下是一些“动作要领”。
要求开发者遵循敏捷开发原则—他们会因此爱上你。快速迭代,每天晚上将做出的产品交给其它团队试用,并快速收集反馈结果。
从产品社区和消费者中选出一批种子用户测试产品新功能,及时获得有价值的反馈数据,这有利于避免过度开发。无论是发布新产品,还是扩充新功能,都要极力避免功能冗余。
频繁发布新产品—每月每周都要发布。如果是云端开发的话,每天开发都不成问题。
认真思考平台开源的问题,多方利用不同开发者的成果,这利于敦促你组建一个精实而灵活的工程设计团队。同时,这也意味着公司的发展能良性循环。
潜心进行精实开发吧。这将实现你和用户之间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