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绑架人们的思维——听听这位魔术师和谷歌设计伦理学家怎么说(下)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本文作者 Tristan Harris,曾经在谷歌担任设计伦理学家及产品哲学家。他研究了科技如何影响十亿人的注意力、身心健康和行为方式。本文分为上、下篇。

点击阅读:科技如何绑架人们的思维(上)

绑架技巧之四:社会认同

科技如何绑架人们的思维——听听这位魔术师和谷歌设计伦理学家怎么说(下)

这无疑是一个人收到过的最打动人心的话。

我们都很容易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人类最大的动机之一便是得到同龄人的认可、欣赏,获得归属感。但是如今的社会认同也掌握在科技公司手里。

当我的朋友 Marc 标记我时,我以为他是有意识地标记我。但是我不知道,Facebook 这种公司是当初如何精心策划让他这么做的。

Facebook、Instagram 或 SnapChat 都会自动提示标记照片上的所有人(例如:显示一个点击确认的对话框,内容是:“在这张照片上标记出 Tristan?”),这样就能操纵人们在照片中被标记的频度。

所以,当 Marc 标记我时,他其实只是对 Facebook 的提示做出回应而已,并不是自主做出的选择。但是通过设计此类提示,Facebook 实际上控制了几百万人多长时间能在网上获得一次社会认同。

Facebook 使用这样的自动提示让人们标记更多的人,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外部性和更多的实时消息。

同样,当我们更换自己主页上的照片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Facebook 知道,此时我们很容易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朋友们认为我的新照片怎么样?” Facebook 可以让它在 News Feed 中的排名提高一点,这样照片就能多停留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为它点赞或进行评价。他们每次点赞或评论之后,我们就会后退一位。

每个人生来就会对社会认同做出反应,但是有些人(如青少年)会比别人更容易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因此认识到利用人类这一弱点的设计师是多么强大,这一点非常重要。

绑架技巧之五:社交互惠原则(以牙还牙)

    \n
  •  你帮我一个忙,我就欠你一个人情。
  • \n
  • 你说:“谢谢”——我就必须回答 “不客气”。
  • \n
  • 你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若是不回复你就是不礼貌。
  • \n
  • 你关注了我——我不关注你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
  • \n

我们很容易受到社交互惠原则的影响。但是就社会认同感来说,目前科技公司操纵着我们多久能体验到一次社会认同。

有时候,这种情况是偶然的。电子邮件、聊天应用程序都能产生社交互惠行为,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科技公司会故意利用人们的这一弱点。

LinkedIn 就是最明显的例子。LinkedIn 尽量多创造社交义务,因为每进行一次人情往来(表现为接受关联、回复信息或支持某人的某项技能),他们都需要回到 linkedin.com 的网站上来,这样就会在网站上消耗更多的时间。

和 Facebook 一样,LinkedIn 也利用了人们在认知上的不对称性。当你收到某人邀请你建立关联时,你会以为是有意识的邀请,但事实上,他们可能只是无意识地回应 LinkedIn 显示的建议联系人列表。换句话说,LinkedIn 把人们无意识的冲动(“添加” 某人)转变成一种新的社交义务,数以百万的人认为自己有义务做进行回报。而 LinkedIn 则能从中赢利,因为人们在它的网站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了。

 奇怪的是接受 LinkedIn 的关联邀请时,总是会让你再发送七个关联邀请。

想象一下,如果几百万人整天不停地收到这种提醒,像只无头苍蝇一样转来转去,相互间进行人情往来——其实这一切都是那些可从中获利的公司故意设计的。

社交媒体欢迎你。

如果你接受了一个支持,LinkedIn 就会利用你对社交互惠原则的偏见,

再跳出 “四个” 人来让你支持。

设想一下,如果科技公司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社交互惠,或是如果有一个 “科技 FDA” 对科技公司滥用偏见的情况进行监控,情况是不是会好一些呢?“LinkedIn 终于产生回报了——我的博客上又多了两个新粉丝

\n绑架技巧之六:无底之碗,无限推送,自动播放\n

YouTube 在倒计时结束之后会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另一个绑架人们思维的方法是让他们不断消费,即使他们并不想要。

怎么绑架?很简单。将一次有限的体验变成一个无限的不停向前滚动的数据流。

康奈尔大学教授 Brian Wansink 在其研究中向人们演示了这个方法。他用一个会自动添汤的无底碗骗人们不停地喝汤。结果表明使用无底碗的人要比使用普通碗的人多吃进 73% 的热量,并且对自己所吃进去的热量低估了 140 卡路里。

科技公司使用的是同样的方法。News Feeds 故意设计成自动接续模式,目的是让你不停往下滚动,同时还故意去除掉任何会让你中止浏览、重新考虑或离开的因素。

同样是这个原因,视频和社交网站,如 Netflix、YouTube、Facebook,都会在倒计时结束之后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而不是等你做出有意识的选择(万一你不继续播放了呢)。这些网站的大部分访问量都来源于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

Facebook 会在倒计时结束之后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

科技公司通常会说 “我们只不过是想帮助用户更方便地看到他们想看的视频”,但其实它们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可你也不能怪它们,因为只要提高 “观看时间”,它们就能获得更多利润。

设想一下,假如科技公司允许你有意识地终止网络浏览,度过 “美好时光”。并且不仅仅是限制你所花的时间,同时对 “美好时光” 也有所限制,情况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n绑架技巧之七:实时通知  vs. “有礼貌” 地发送消息\n

科技公司知道,与异步发送的消息(如电子邮件或任何延迟接收的收件箱)相比,人们更愿意回复实时消息。

面对实时信息还是延迟信息的选择,Facebook Messenger (或者 WhatsApp、WeChat 、SnapChat 等等)都喜欢将消息系统设计成将消息实时发送给收信人(并显示一个对话框),而不是帮助用户尊重彼此的注意力。

换言之,实时信息会产生商业利益。

提高人们的紧迫感或社交互惠的必要性也符合它们的利益。比如,Facebook 会自动通知信息发送者你什么时候 “看到了” 他们的信息,并且不允许你不公开看到信息的时间(“既然你知道我看到了信息,我就更有义务回复你。”)

相比之下,苹果公司就更加尊重用户,允许用户打开或关闭 “已读回执”。

问题是,以业务需要的名义即时发送消息造成了平民大众的悲剧,破坏了全世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每天造成几十亿次不必要的干扰。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严重问题,并且可以通过遵守共同的设计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可能的话,可作为 Time Well Spent 的一部分)。

\n绑架技巧之八:将你的目标和他们的目标捆绑在一起\n

应用程序绑架人们思维的另一个方式是,将你使用某个应用程序的目标(执行一项任务)和应用程序的商业目标(将 App 的使用时间最大化)捆绑得密不可分。

比如在现实世界的杂货店,人们来这里最普遍的二个原因是续买药品和买牛奶。但是杂货店想让人们尽量多买东西,所在他们把药品和牛奶放在商店的最里面。

也就是说,他们把客户的需求(牛奶、药品)与商店的需求捆绑在一起。如果商店真的是为顾客着想,就会把最畅销的商品放在最前面。

科技公司也用同样的方法设计网站。比如你想查一查 Facebook 今晚有什么活动(你的目标),但若你不先登陆 News Feed(他们的目标),Facebook App 就不让你看今晚有什么活动。这是故意的。无论你是为了什么目的使用 Facebook,它都想把你的目标转换成它们的目标,也就是将你尽可能处长 Facebook 网站上的浏览时间。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应用程序总是会让你能直接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与它们的目标捆绑。

假设有一个数码世界的《人权法案》,规定了设计标准,强迫几十亿人所使用的产品允许用户直接完成自己的目的,情况会怎样呢?

\n绑架技巧之九:不方便的选择\n

我们听说,科技公司已经充分做到了 “允许客户选择”。

·  “如果你不喜欢本产品,可以改用其它产品。”

·  “如果你不喜欢本产品,可以退订。”

·  “如果你对我们的应用程序上瘾,可以将其从手机上卸载。”

科技公司自然会将他们希望你选择的操作设计得很容易,而将他们不希望你选择的操作设计得比较困难。魔术师也会这么做,他们把希望观众做出的选择设计得很容易,而把不希望观众做出的选择设计得很难。

例如 NYTimes.com 网站允许你 “自由选择” 取消订阅电子报。但是当你点击 “取消订阅” 时,它并不会直接取消,而是给你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你如何通过打某个电话号码来取消订阅,但这个电话只在特定的时间内才能打得通。

邮件内容如下:

 NYT 退订                        下午 5:18 (27 分钟前)

 亲爱的 Tristan Harris:

感谢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对您要求退订电子版 《纽约时报》表示遗憾。请您与客户管理专员联系,处理您的申请。您可以给客户中心打电话,电话号码为 1-877-698-5635。周一至周五的服务时间为上午 7:30 ~ 晚上 9:00, 周六、日的服务时间为上午 7:30 ~ 下午 5:00 (美国东部时间)。您与我公司的客户管理专员通电话时请参考本邮件。

 如果您愿意,也可以由我们给您打电话。请将您的电话号码及方便接听电话的时间发邮件至 unsubscribe@nytimes.com (包括您所在的时区)。客户管理专员会与您联系,验证并处理您的请求。                                                                                       Connor Leighton

                                                                                   《纽约时报》 在线客服

                                 《纽约时报》称客户可自由选择取消订阅

我们认为这个世界并没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在执行选择时需要克服阻力。假设有一个世界,在那里所有的选项上都标明了执行难度(如摩擦系数那样),然后由一个科技 FDA 来标示这些难度,并且为执行难度设定标准,情况会怎样呢?

\n绑架技巧之十:错误预计 &“得寸进尺” 战略
\n

科技如何绑架人们的思维——听听这位魔术师和谷歌设计伦理学家怎么说(下)

Facebook 承诺点击 “看照片” 是一个很容易的选择。

如果它事先标明点击所耗费的真实代价,我们还会不会点呢?

最后,应用程序会利用人们无法预见点击后果的弱点。

人们无法直观地预见到每次点击的真正代价。销售人员会使用 “得寸进尺” 的战略,开始先提出一个无伤大雅的小请求(“只须点击一下就能看到哪个博客被转发了”),然后由此逐步升级要求(“为什么不再多待一会儿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约会网站都在使用这种伎俩。

设想一下,如果让人们做出选择的网页浏览器、智能手机、门户网站能直正为用户着想,帮助用户预计点击可能需要的时间(基于大多数人在每次点击上花费的真实时间的具体数据),情况会怎样呢?

正因如此,我在我的帖子前面加上 “预计阅读所需时间”。只有为用户标明每次选择所需的 “真实代价”,才是真正维护用户的尊严,才是真正尊重他们。在 Time Well Spent 网站上,能够根据预计所需的时间和可能得到的好处来做出选择,所以用户能在默认情况下做出明智选择,无需额外的工作。科技如何绑架人们的思维——听听这位魔术师和谷歌设计伦理学家怎么说(下)

TripAdvisor 使用的 “得寸进尺” 战略,先请用户点击进行评价(“能给多少颗星?”),

实际上在点击之后却发现调查问卷有整整三大页。

\n总结 &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n

你对科技绑架是不是很烦? 我也很烦。我在上文中列出了几个绑架技巧,但是实际上有几千种绑架技巧。设想一下,有一大堆的书籍、研讨会、讲习班及培训中心在向那些有抱负的科技创业者传授此类技巧。事实上,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思想的自由才是终极自由,我们需要技术站在我们这边,帮助我们自由地生活、感受、思考和行动。

我们需要智能手机、屏幕通知、网页浏览器作为我们思维和人际关系的外壳,但它们应当把我们的价值取向放在首位,而不是把人性的冲动放在首位。毕竟我们的时间很宝贵。应当像隐私或数字版权那样受到严格的保护。

注:本文译者为 Ellen。

随意打赏

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谷歌首席未来学家谷歌未来学家谷歌科技产品谷歌黑科技谷歌大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