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比特币的不足与改进 #投稿# | 36氪
比特币的基本介绍,知道可跳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主要有三大特点:1.去中心化,将铸币权下放给个人,每个人都可以生产;2.总量一定,是通货紧缩的货币(类似黄金);3.匿名\及时交易。
以下一段为我们的读者投稿《疯狂的比特币》对比特币的介绍,感谢作者(twitter@zeove):
2009年2月11日晚上10点27分,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在p2p基金会网站上发帖,称自己开发出了一个叫作比特币的开源p2p(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它完全去中心化,没有中央服务器或者托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于参与者。这意味着与以往基于对政府或中央银行的信任而发行和流通的货币不同,比特币无须任何机构来担保,是完全基于程序设定(甚至连开发者自己都不能改变其规则)而产生和流通的一种货币,其货币总量将在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极限。其分布式特性与去中心化的设计结构,确保了理论上任何机构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币的货币总量,或者制造通货膨胀。
我们在两年前已经发布了关于比特币的介绍贴:《bitcoin p2p 货币:有史以来最危险的项目》, 《bitcoin p2p 虚拟货币原理详解》。这种货币的好处:
a) 不会被冻结。 b) 无法跟踪。 c) 不用纳税。 d) 交易成本极低。
从诞生到现在的不到四年时间里,比特币的市值从最初的每枚5美分涨到了今年四月份最高时的266美元,增幅高达5000多倍,因而最近受到诸多关注,也被很多人当作是一种理财选择或者投机方式。
篇幅所限,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还可以移步百度百科,cctv《经济半小时》,或者《知乎》了解更多比特币的基本信息。
以下为我们的读者anaikh (微博id@noname00)投稿的正文:
现有的比特币系统的货币发行采用的是简单的线性减半策略,但个人认为这不是最优的。首先,当2140年后,新比特币不再产生,如果生产力仍然得到不断发展,供给会越来越多,而流通中的比特币为恒定。那么,一个新产品的引入,势必有一些已有商品的价格需要下降,才能腾出交换媒介,这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其次,从观察中可以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比特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比特币市场,比特币的有效需求在不断攀高,而获取比特币只有两种方式:挖矿或者通过交易所用法币购买。比特币现在的挖矿难度已经让普通cpu及显卡望尘莫及,因此,用法币购买成为获取比特币的主要阶段。这就造成了比特币兑换价格的不断攀升。而有着先行者优势的手中握有大量比特币的人们,面对火箭般上升的价格,则有了惜售及囤积的心理,这就进一步推高了上升的比特币价格,也造成了用于交易的比特币数量的减少,从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对比特币的流动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投机者们看到了比特币的这一性质,他们的纷纷加入,造成了比特币兑换价格的巨幅波动,对比特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冲击。
所以,新设计的货币应该避免这些情况。首先,对于挖矿,新货币应该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人参与其中,且避免无意义的愈演愈烈的挖矿军备竞赛。而这就需要对挖矿分配机制进行改变。矿机的出现是应该竭力避免的情形,甚至gpu的参与也是应该避免的。基于最多数电脑拥有者拥有的设备-cpu的挖矿算法才能保证足够的参与度。新货币的挖矿仍应遵循proof-of-work原则,只不过在分配挖出来的新货币时,应把所有参与者按照贡献数目进行全网排序,按照不同贡献段在此贡献段中实现挖矿收入的平均化,类似考试90分以上的都获得a的评价一样。分段可以分为前5%,前5%-20%,前20%-50%(这些数字只是举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挖矿军备竞赛,从而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其中,进而促进新货币的流通与发展。
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一个新的技术,它的发展会经过5个阶段,1.技术萌芽期,2.期望膨胀期,3.幻觉破灭期,4.复苏期,5.成熟期。新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这几个周期紧密相关。在技术萌芽期,发行量应该足够大以满足后来加入者的需求同时又不至于对价格体系产生过大影响。在期望膨胀期,发行量却又不应该完全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固然增加发行会造成通胀,但被预期的通胀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建议新货币的发行在前半程需要按照阶段来增加,后半程是长尾分布的形式。但是,若新货币仅仅以此为发行依据,则灵活性不够。新货币应该可以依据整个网络的交易量与节点数的变化来估算出下一个时点的需求,产生一个修正值,进而发行货币。就说明对货币的需求考虑到电子货币发行出去就无法消灭了,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也没有回购,在萌芽期过后(萌芽期没有修正值),新货币的修正值应该足够大直到能使得当期的发行额为0. 也将就是说,s(货币发行量)= a(按照技术成熟度理论的数目,每5分钟固定发行量)+a*b(网络修正值)。
如果本周整网交易的电子货币的量与整个电子货币的存量的比值相比于上周出现了增加,则说明交易有旺盛的趋势,经济有向好的趋势。反之,则说明经济有冷淡的趋势,这种冷淡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囤积货币,也有可能是遭遇了特殊事件。当经济向好时,需要控制货币的发行,以免引发通胀,因此b的值为负,当经济不佳时,为了防止囤积货币,需要往经济体系中注入资金,b的值为正。b的绝对值的大小与整网交易的电子货币的量与整个电子货币的存量的比值的变化的标准差正相关。即比值变化的越激烈,b的绝对值越大。可以按照每5%变化的标准差的变化,b的绝对值增加0.05,正负5%的变化的标准差内的变化可以忽略,b的值保持为0. b的值应该每星期调整一次。
这些值与变化的时点应该是写死在新货币的协议的,以免他们受到非法更改。
在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中,他设想了由几个不同的私人银行代替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进行充分竞争的情况。但是,首先,我不认为这世上任何一个政府会把货币特权转手让人。如果他们自己不能创造货币,他们怎么解决现在已经很严重的财政赤字?更不用提规模庞大的既得利益团体了——这些虫子肯定会分泌各种激素刺激他的主人让他的主人牢牢把握着货币发行权。假若,真有这么一天,政府允许银行发行私人货币,充分的市场竞争也很难保证,这些私人银行们有很大可能会结成一个类似央行的垄断同盟,毕竟,人们都是贪婪的,垄断获得的利润更多。而且,人们不可能完全理性,私人银行也要受到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例如政府,这些因素的叠加会让私人银行无法按照最优的方法发行货币。
哈耶克的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现在,借住互联网的力量,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依靠peer-to-peer对等网络,则能够真正实现去中心化的目标。每个新货币网络中的采矿节点就相当于一个私人银行,由他们发行同一种货币,只不过这些银行的部分准备金不是由有人控制的央行来管,而是严密的数学基础。他们发行的货币,有着较为稳定的可预测的币值的变化,在保证币值较为稳定的同时,也能够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从上而下”的系统必然是臃肿的不灵活的,上层的轻微变化会给下层带来巨大的影响。上层也永远无法完全控制住各种因素。那如果货币的发行是由一套自调整的算法的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网络呢?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能够控制这个网络,当参与的人足够多之后,真正经济的逻辑会在这个网络中“涌现”出来。
互联网货币是低技术门槛(源码公开)而高信用门槛的。这就造成了现在隔三岔五出现一种新的山寨币但是过不了多久就无人问津的情况。一般来说,一种新的类似比特币的互联网货币的出现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进入公平;2.挖矿公平。新发布的货币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公示期,让大家设置好客户端有所准备,同时,不允许事先偷挖的情况出现。而且,新发布的货币不能存在特别的挖矿机器或者特殊算法漏洞,否则对于其他矿工不公平。这归根到底就是人本性要求的分配公平。但是,一种货币的成熟的关键在于是否被多数人用来直接交换其他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作为一种投机手段,目前看来,无论是比特币还是其山寨币做的都不够好。
展望未来,互联网和加密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失控将越来越严重。我认为,在未来,几种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将共存并互相竞争(垄断总是不好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每种货币甚至存在自己的生命周期。旧的货币有可能被新的货币所慢慢取代。而那时的汇率将是由人们的不断“试错”取得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由央行的基准价决定。现在的银行将变成一个个货币集中池来提供贷款和存款业务,就好比现在的贷款网站一样。这些银行势必建立在于强大的信用基础上。而当人类发展到超过几光秒范围的时候,通讯的延迟将使比特币的全网告知能力存在严重障碍,而快速确认又会造成风险。此时,一定区域内的手握大量货币的人或者集团可能将发行基于互联网货币的电子货币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的控制力在深空中必将受到消弱。而这些手持大量货币的集团或个人是否会成为另一个政府?让我们拭目以待。
后记:看这篇稿子如果你觉得看不懂请不要怀疑你的智商,因为其实我也是云里雾里的。我们审稿子相对苛严,这篇文章经我金融、互联网、投资和创业双背景的朋友鉴定不错,所以义无反顾先发出来了,拿出来给看得懂的人分享,促进交流。
我们后期的投稿希望是更符合36氪网站本身的定位,即基于比特币、虚拟货币带来的新的创业机会、对支付、钱包或者在线交易、用户线上线下行为的变革展开的。这类稿子优先发布,来稿请寄tips[at]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