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创业办公社”要做中国的WeWork,给创业者一个硅谷式的办公环境和创业文化
为创业者和创意人员提供联合办公场地这件事儿最近是个话题。话题的制造者首先是在美国提供此类服务的 WeWork 。去年12月,WeWork 宣布 完成一笔 3.55 亿美元融资,估值瞬间冲高至 50 亿美元。还有一个话题制造者则是中国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因为他刚刚发布了他的第一个互联网项目——短期租赁办公空间 SOHO 3Q 。看起来,“共享经济”在改变了人们吃、住、行的方式之后,又开始向办公这一领域继续入侵。
其实,在共享经济这个概念还远没有那么流行的2010年,国内就开始有人做这件事了,这就是Bob和他的“ 联合创业办公社 ”。那时,Bob刚结束了自己的一个创业项目,曾经精心装修的办公场地空了出来,这让他萌生了“让创业者们共同使用一个空间,联合创业”的想法,以此来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节约创业成本,而这个位于上海静安寺附近的办公场地也成为了联合创业办公社的第一个空间。
联合创业办公社其实主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提供办公空间、建立创业者社区,而进一步拆解,则可以拆出下面三个层次:
1、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
一般初创企业租赁普通的办公场地都会面临价格昂贵的窘境。而联合创业办公社就希望能为创业者提供交通便利的、装修独具一格的硅谷范儿办公空间,最重要的是,足够便宜。
怎么做呢?联合创业办公社首先会用折扣价租下一大片办公区域(通常是厂房或Loft),然后请独立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装修,把空间打造成Google式、Facebook式等风格。创业团队可以按个人工位申请入驻,也可以申请团队package,线上线下皆可。
Bob说;“大家对联合办公有一个误区——空间应该是全开放的,但我们觉得并非如此。”虽然联合创业办公社非常希望营造大家交流的氛围,但很多团队确实还是希望有独立的空间。因此,Bob团队对每个空间都做了独立空间和开放空间的划分,由入驻团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并且,独立空间在设计上也很灵活,空间可以方便的调整大小,以适应团队大小的变化。
2、促进空间内的创业团队互相协作
联合创业办公社的英文名是People Squared(后文简称“P2”),Bob说,人和人若能相互协同、资源共享,给各自带来的力量加成都会是指数级的。这也是P2为什么要做社区的原因。
创业公司往往资源有限,但如果他们之间能够互相沟通和协作,这种资源整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将比每个团队自己去招人、找资源要来的高效、便捷的多。而为了促成这种合作,P2在选择入驻团队时也有一定的门槛,即创业团队创始人的心态。“我们希望入驻的创始人都能有一个开放的、乐于共享的心态。我们不希望入驻‘僵尸团队’,因为他们不愿意为空间里其他团队做贡献。”
为了促成这种社区氛围,P2会定期在空间内举办活动,日常的中餐午餐也鼓励各个团队众包并共享,有一些分享行为还被写进了租约里。P2希望空间里的团队能够充分的交错在一起。
3、为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
有些创业公司必须要使用而又暂时没有能力自给的服务怎么办?P2会为他们提供帮助,也就是所谓的增值服务。具体包括什么?人事、社保、法务、投融资对接、云服务、项目资源、产品销售、创投圈活动等都在范围内。P2通过与专业的服务机构合作来提供这些增值服务,对于其中的一些服务,P2会向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不高。由于有能力整合需求端,因此在供给端会有一定的议价优势。
另外,P2也在与中国加速(加速器)合作:他们为中国加速中的团队提供办公场地,而中国加速则输出一些导师、投资人、活动对接等资源给P2中。这种合作模式也可以复制到更多的孵化器中去。而对于孵化器和加速器来说,毕业的团队可以继续在P2的空间里办公,也是一种社群关系的延伸。
去年,P2还推出了一个名为“People Squared Service”的服务,开始 与更多的产业园区和孵化器合作,为他们提供服务输出 。比如,园区虽然有大块的地,但他们在空间规划设计和创业者服务方面却缺乏经验,那么P2就为他们提供这些服务,包括规划、设计、招商等,打造一个P2式的空间,双方也将联合运营这个空间,将其做的更有活力、更适合创业团队。
可以说,P2就是希望通过空间来搭建平台,把创业者在不同阶段需要的资源导出给他们,无论是通过创业者之间、还是P2自己,还是P2的合作伙伴。
目前,联合创业办公社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共有11个空间,创客中心、光源、延平智阁这些都是他们对不同空间的命名。Bob说,每个空间都是不同的设计师设计的,里面不仅包含了设计师独有的风格,而且也是根据空间所在商圈的商业业态来进行空间的业态规划的,入驻的团队也有一定的行业偏向。而今年,P2会加快空间在北京和上海的扩张速度。
对创业者来说,创业是件孤独的事。Bob说,P2就是想让他们聚集在一起,为他们建立一个硅谷式的home for starters,除了是指办公环境,更是指文化氛围。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张雨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