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走进顶级投资机构 第一站(1)DCM篇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7月10日中午一点多,从近200家报名团队选出的十多家初创团队创始人陆续走进DCM位于北京的办公室。36氪+“创业者走进顶级投资机构”活动的第一站就此展开。和其他有场内观众的活动不同,这次走进顶级投资机构DCM的活动属于私密活动,创业者直接和DCM的董事合伙人林欣禾、Ruby卢蓉等对话交流。

在我计划的活动总结中,我将分两篇文章对这次的活动进行解读,第一篇文章首先会从DCM出发,简单了解这家VC以及他们的风格和看法,方便未来需要了解DCM的创业者们,正如Ruby说的:“创业者越了解VC,对自己就越有好处。”

DCM在中国,一家不会让团队变大的VC

就像之前介绍的,DCM(Doll Capital Management) 是美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成立于 1996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沙山路(Sand Hill Road)。先后成立了 6 支基金,在世界各地挖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将它们加以培育、孵化。 DCM 荣踞红鲱鱼全球风险投资机构排名榜的第六位,并且最近被亚洲创业基金期刊誉为中国最佳风险投资机构。

Ruby卢蓉向我们介绍,DCM管理20多亿美金,跟其他VC不同,他们在中国、美国、日本都有设立办公室,专注于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没有天使)。从之前的投资历史来看,DCM看重中国消费互联网、移动、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曾投资前程无忧、 当当网、人人网、唯品会58同城、豌豆荚、丁香园等创业公司。在国内投资的30多个项目中已经有10家成功上市。

但这家机构首先给我的感觉是人很少。活动时DCM的同事来齐了,但一共就只有六个人。Ruby介绍说,DCM在中国VC里面算团队人数较少的。目前DCM中国团队中有董事合伙人林欣禾、卢蓉,董事曾振宇,VP胡博予、张自权以及分析师冯跃。林欣禾在说到自己团队时,就强调说他们不会变大,因为DCM的特色就是:快。

DCM的投资风格

林欣禾跟我介绍了DCM目前的分工。作为新浪联合创始人(在95年联合创立了新浪的前身SinaNet),他经历过从3人到3000人的创业公司成长问题,所以他主要负责看早期的团队。而Ruby因为在高盛投资工作多年,她主要负责中晚期的创业公司。

他们认为自己最大的特色是快。每周大家都会将自己见过、筛选觉得好的项目做平等地分享,因为人少沟通成本低,决定也会做得更快些。而让Ruby觉得比较骄傲的是,DCM一旦决定要投,执行也会很快,从不会有那种尽职调查一做几个月,最后又不投的情况。

林欣禾说,“没有团队从第一天开始就十全十美的。” 这大概能看出DCM的另一性格,DCM属于“管得比较多”的VC。林欣禾觉得自己在投资后最主要承担的角色就是在公司碰到问题,有战略、定位上考虑的时候,花时间跟公司的管理层交流。当然,到公司后期,DCM的介入会少一些。

DCM能给创业者带来什么

这大概是创业者们最看重的部分。在我问林欣禾你们怎么吸引优秀创业者时,林欣禾笑说,那就看看我们之前的成绩吧。快速帮公司成长起来是他们在投资后在为创业者做的。林欣禾说,创业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说的是市场时机,“地利”则是在红海中如何找准公司的定位,而“人和”就在于团队。DCM会帮公司梳理定位、制定战略,在A轮的时候帮忙清理错误,并在团队需要寻求下一轮融资、人才的时候用自己的人脉帮上一把。

另外,因为DCM在日本跟投资机构关系比较近,当国内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可以帮助国内团队到国外找资金,人人网找到孙正义的4亿美金就是他们帮助牵线的。

VC说:给创业者的建议

在和两位合伙人的交流中,他们有些对创业者的看法和建议,在这里做个简单的总结:

什么时机适合找VC?

林欣禾:有爆发点,亮点的时候,这样才能黏住VC的眼球。从真正投了的项目看来,从商业计划中选出来的团队很少。因为在我看来idea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如果你没有太多连续创业成功的经验,在前期自己要做好准备,当有潜在快速增长机会的时候,商业计划都可以不要,直接找我谈,让我感觉到你抓对了一个时机。看好怎样的创始团队?

看好怎样的团队?

林欣禾:首先要看团队是不是有火花、冲劲去改变世界,有没有理想。我们不太想投机会主义的人——机会成本太高。人很重要,如果比喻得更戏剧性一些,我会更看好两种人:一是找不到工作为自己创造工作机会的人、靠自己杀一条血路的人(他把自己归为第一种,说是当初创新浪的原因),二是特别聪明的人。团队要有野心,想证明给别人看。

期权问题:

Ruby:我觉得在中国做公司,最好是有一个主力军。因为有时候初创团队没有太多的约束机制。看到不少原本在期权上大家平均分配,或区别不大的公司,成功的很少。

不要海投:

Ruby:VC圈经常gossip,一起吃饭。有时候交流下来觉得大家都看过但是都没有投的项目往往会被认为比较差,甚至有些原本比较好的项目也会被这种印象拉低。

想了解更多他们的看法,可以看我们之前对Ruby的专访以及林欣禾谈项目来源。

后记:

短暂的接触下来,Ruby给我感觉很特别,大概是被Ruby爱笑的亲和力感染到了,她和创业者的分享交流过程很有气氛,作为旁观者听得很爽。她对很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细节很敏感,喜欢刨深问下去。下一篇的活动总结就是从这样的氛围中提取的干货,分别有DCM投过项目的创始人分享以及创业者讨论,明天将发出。

另外,如果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对“走进顶级投资机构”系列活动感兴趣,想详细了解,可以联系我们的活动发起者Shirley(shirleylau[at]36kr.com)。如果你们想和36氪分享有关VC机构的信息和看法,也欢迎找我(raina[at]36kr.com)。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