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式平台切入房产交易,“吉屋”定位做房产O2O领域的“天猫”
传统的新房交易有以下几个痛点:一是信息不透明、交易周期长导致交易双方需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二是买方市场下,开发商卖房难,代理公司也急需转型;三是经纪人手头客户和房源有限,佣金收入难以提高。
2011年成立的“ 吉屋 ”试图通过搭建了一个连接客户、房产经纪人、新房代理公司与开发商之间的电商平台来撮合交易,提高行业效率,解决以上这些痛点。
1)房产开发商,新房代理公司——以成交为导向,增加销售渠道
2011年起,由于一系列政策调控, 新房交易市场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 。这就导致了:一来,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压力巨大,二来靠销售新房收取开发商佣金的代理公司急需转型,传统在售楼处等客的业务运作模式已失效。因此,开发商和代理公司就需要到外部的渠道寻找客户。这也催生了像吉屋、 房多多 一类的新兴房产电商,它们利用移动互联网做渠道的整合: 将原先卖二手房的经纪人整合起来,让他们帮助开放商一起销售新房。 并且以成交结果为导向收费,比之前粗放型的网站广告投放更加有效。
此前,吉屋采取的是自营模式找开发商签约, 2014年9月份起全面开放,接入了第三方的一手代理公司。 一手代理公司遍布全国各个区域,有着很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而这些代理公司自身面临转型压力,可以在吉屋上零成本地运用移动互联网降低代理成本,缩短卖房周期。
2)中介(经纪人)—— 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佣金收入
互联网的思维是去中介化,但房地产领域是一个例外。 类似房产类的非标产品交易中,实际消费决策和购买环节相当复杂和漫长,经纪人在其中扮演着平衡和撮合买卖双方需求的重要角色,难以完全线上化。
“吉屋”联合创始人和CEO潘国栋认为, 经纪人决定了线下的体验, 并且移动端会超越门店成为经纪人首选的平台 。 经纪人原本受限于所在地区范围内的二手房源,通过 吉屋惠经纪人 的移动端APP( iOS , Andriod ),他们可以查看到全城的新房信息(包括图库、价格、佣金点数、结佣周期)并完成和客户的沟通,带客确认以及佣金结算。房源范围更广不仅意味着成交率可以更高,还有助于经纪人以客观的角度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以前靠信息不对称挣钱的中介,将逐渐向提供专业服务的角色转变。 未来经纪人可在线上沉淀他们的服务记录, 就像淘宝上面卖家的信用一样形成个人的品牌。
3)购房者——方便决策流程,获得购房优惠
要打造天猫必须吸引用户,定位面向C端用户的 吉屋 2011年上线,区别于传统具有较强媒体属性的房产网站(如 搜房 ), 吉屋免费将标准化的新房信息发布在线上 ,帮助购房者快速查询到房源。据潘国栋提供的数据,经历了4年的成长,目前网站月均流量约1000万,汇合了全国200个城市20万的新楼盘信息。除了PC端的积累外,吉屋推出的 找房神器 ( iOS / Andriod )可方便购房者随时查询。同时,代理公司入驻平台之后,可以和开发商谈取优惠价格,直接帮用户在购买新房上节省了开销。
当然,在房产领域造一个天猫模式并非这么容易,潘国栋坦言,目前遇到的两个比较大的挑战:一是随着平台里各方的加入, 吉屋需要扮演好“店小二”的角色 ,提升服务能力、加速内部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二是快速构建经纪人的信用体系,使经纪人沉淀个人品牌,才能取得购房者的信任。
做平台的目的是扩大交易规模,未来吉屋瞄准的是 交易中和交易后的衍生金融服务 。针对交易中,吉屋去年4月推出了首付分期业务,提高新房成交率;交易后包括联系厂商集中采购、做家装家具分期等,将是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心。看中这块巨大消费金融空间的还有 链家 ,它将进军P2P借贷、资金自管等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如果说吉屋定位的是平台型的“天猫”模式,那么竞争对手 房多多 更像是房产行业的“京东” ,它通过自己组建强大的地推团队去采购房源、组织经纪人销售,实际上是直接同新房代理公司形成对抗,成为一个新房的大批发商。两者在战略上的不同从员工数上就可看出,房多多有超过2000多名员工,吉屋目前是500人规模的团队。未来哪种模式能胜出,值得期待。
2011年和2012年,“吉屋”曾获得来自曾李青创办的德讯投资的两轮投资。吉屋目前主要收入来自于和经纪公司的合作分佣,比例是70%—90%,经纪公司拿大头。团队方面,潘国栋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用户事业部产品总监,口碑网产品总监。另一创始人张德祥则来自腾讯,原财付通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