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有严重种族和性别歧视吗——专访Marc Andreessen(2)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Marc Andreessen 是一位身材高大,光头的风投家,曾开发出了第一款主流的浏览器,联合创办了Netscape。他在Twitter和Facebook早期参与投资并大赚了一笔。他是硅谷的哲学家,在Twitter上无所不说,十分大胆,表达自己对于各种事情的态度,吸引了一大批支持者(也使他陷入过很大的麻烦)。在科技产业面临巨大争议的这个时刻,Andreessen是这个科技圈的“啦啦队长”,也在积极宣扬他自己对于未来独特的观点。

本文编译自 New York Magazine 对于Marc Andreessen的专访,原文内容较长,这里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请移步: 为什么要对科技的发展保持乐观——专访Marc Andreessen(1)

说到文化批评,硅谷现在好像面临着大量的批评,尤其是在HBO的电视剧《硅谷》中。

我认为那部电视剧很不错。

但是它在嘲笑你这样的人

挺有意思的。不过,比较讽刺的是,现实中的硅谷并不像剧中那样,我认识其中所指的的每个人。

剧中那些风投家并不是很走运

那些人是实际存在的,我认识那个家伙。

是谁?

我不会说的。但是我很了解他,我喜欢和他交谈,他就是剧中那样的。

对于硅谷的批评还在于它缺乏多样性,比如说,在Twitter,90%的员工是男性,超过50%是白人。

我认为这场讨论是有意义的。但我不同意批评者的很多观点。

你怎么看?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在我看来,那些认为硅谷企业存在有意的、系统性歧视的观点是不对的。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这些公司内部就像在联合国一样。白人和亚洲人占到了工程师群体的70%。我们来仔细想一下这一点:当你走进一家硅谷的公司你会发现,其中不仅有美国人,还有俄国人、东欧人,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都是白人。此外,你还能看到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印度尼西亚人以及越南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所谓系统性的歧视,应该是指歧视某个特定的人群,而不是针对绝大多数的种族和宗教。在巴基斯坦,我们看到很多公司的穆斯林员工比例远远高于我们的公司。

第二,硅谷企业对于人才是非常渴求的,甚至说是如饥似渴的。我们迫切需要人才,总是找不到做某项工作的合适人选。到处搜罗人才的动机是非常之高的。

那么你怎么解释这些数字?

有两方面导致了很多人认为硅谷存在歧视,这也是我认为需要解决的。

第一是教育的不平等。如果你按照典型的美国中上层阶级的道路成长起来,然后你去了斯坦福,受到了良好的科技教育,你的教授非常关心你;接下来你到了硅谷,你锻炼了自己的技能,你成了金子般抢手的人才。

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来自美国或者别的国家,成长在农村或者是城市里不富裕的地区,或者像我这样是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农村,他们没有机会接受那样的教育。

你认为硅谷是精英管理的

是的,但是我认为这种理念现在正在被两个东西所改变。一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进入门槛的改变。精英管理要求你认识正确的人,能够进入这个圈子。风投是怎么做投资决策的?我们听从熟人的推荐。如果你谁都不认识怎么办?如果你不认识Facebook的招聘官就没法得到一份工作了?如果你不认识风投就没法获得融资了?我们认为我们的社交网络正在扩大,将来,每个有能力的人都应该可以进入到这个圈子里。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们一直在讨论种族多样性的问题,但是性别方面同样存在歧视???

是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同样的情况?

是的,是一样的

所以,Sheryl Sandberg就没必要写她那本《向前一步》了?

哦,我认为Sheryl的书很不错,非常棒。

但是里面谈论的都是各种偏见

我不会对Sheryl所说的妄加评论。我们经常用到这本书中的话,每次有人坐在墙外等候时,我们都会说:“向前一步,坐在桌子边上。”

这都快变成口头禅了。但是我认为这个口头禅流行是因为人们认为女性确实在进入科技界时更加困难。

我是支持Sheryl的,她完全有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认为她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往往比想象中更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书中使她遭受最多抨击的部分却是:“你能够设法让自己融入环境中,你完全可以进来坐在桌旁。”

实际上,斯坦福并没有足够的毕业生满足各公司的人才需求。每年从斯坦福毕业的理科学生有多少?500人?600人?于是我们就去伯克利找,还有2000名毕业生,依然不够。各个公司都在招聘专业人才方面做着努力,比如说Google正在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学校中推动编程教学,类似于 Code.org 。

你可能可以推动整个在线教育运动,但是对于我来说,问题在于,谁能通过在线教育学好?大多数都是自己学的,需要很强的自控力。有人发现低收入社区实际上从在线教育获益很少。

现在做判断还太早了,因为我们还处在这方面技术发展的早期。就好像批评dos 1.0,认为它永远不会发展成Window PC一样. 我们现在还在早期的原型试验阶段。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来教育这个世界了。我们没法建立那么多学校,没有空间,没有钱,没有教授。如果你能去哈佛,去吧,没关系。问题在于,印度尼西亚14岁的孩子如何才能获得与斯坦福同等质量的教育,怎样找到好的工作。

另一件被人们低估的是娱乐产业应用于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现在,虽然有了MOOC,但制作的课程价值还较低:仅仅是教室拍下教授上课而已。但是我们看得远一些,10年后,假设我们的数学课都是在线学习的,在线上可以获得所有的评分和证书。说不定我们每学期能有上百万的学生呢?说不定每个学生会支付100美元呢?那时每学期每门课我们就能收入1亿美元了。制作这样的课程人们愿意投资多少钱呢?

你可以聘请詹姆斯?卡梅隆来做这件事。

确实可以聘请詹姆斯?卡梅隆来拍数学课。或者,我们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来了解和学习罗马帝国,你可以真实地体验当时的战场,在战场上来回走走,然后飞到战场上空俯瞰。整堂课你都在看,然后说:“这就是战争发生的地方。”当然,也可以再现环球剧院上演的原版的莎士比亚戏剧。

[本文编译自: nymag.com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