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相关攻击法,信用卡匿名数据也变成精确信息
看到自己的信息被卖给第三方貌似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手机号、姓名、家庭住址等。
不过,我们对于信用卡这类支付与安全信息还是很信心的,毕竟会抹去大部分个人敏感信息。但这周Science上一篇研究报告可能会打破这种信任感。
对信用卡信息最新研究表明, 整个大数据中,只有一小部分属于匿名的 。普林斯顿计算机科学家Arvind对 媒体 说,数据管理者需要增强数据查看的限制,增加新的防护手段。
而剑桥MIT应用数学教授更是直白指出, 未来只要涉及个人敏感数据的业务,都不可能做到开放分享 。最好的一个例子可能就是个人健康和医疗历史了,这一点我们曾在之前的 报告 中 强调 过。
研究小组在三个月内搜集到单个国家内1100万人群在10000个门店中的消费,即使银行隐去每笔消费中的姓名、信用卡号、门店地址和消费时间,只剩下元数据,包括消费额、门店类型、以及相关的code,依旧没有躲过攻击。(研究小组绝口不提这些数据来源,只说是个大银行。)
数据如何确定的呢?虽然个人信息被抹去,但小组发现,每个用户的消费规律是独特的,这个现象被称作相关攻击法(correlation attack),要进行这种攻击,外部数据就能够完成。
最有名的相关攻击是纽约出租车和车委会在去年的“ 名人乘车信息泄露 ”事件。
如何保护这些信息呢?小组举了个例子,将数据范围再次扩大,比如不提到某天的消费,而是某个星期,也不提到精确消费数据,而是一个区间,是一种不错的手段。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 sciencemag.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