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戏】一家年利润300亿的保险公司要怎么布局移动健康医疗?
来上海拜访数个创业团队和创业者,忽闻一句话:据说,在移动医疗领域, 未来将会是PAT的天下 。这A是阿里巴巴,T则是腾讯,但P呢?抬头正好瞟见平安在陆家嘴的大厦。
为什么平安会被看好?
从美国已成熟的医疗产业链来看,保险业是最后的买单人,也是话语权最大的推动者,他们可以决定药厂的研发方向,甚至是医疗服务的价格。平安保险的医疗部门,也一直与医院和机构们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手上握着相关数据。
以平安现在的体量来看,用户数、品牌credit都是至关重要的砝码。并且一早在线下已布局一些类似全科医生和高端医疗陪护的诊所,可以实现线上问诊和线下治疗的联动。
还有一点,这是场资本推动的游戏。
当然,最重要的是,平安正在做什么?
平安健康管家 在线上做的是 轻问诊+随访 的模式,平台上会入驻两种医生。 医院专家团 和爱问医生上的兼职大牛很相似,自由定价,平台只提供信息,用户可以在医生名下咨询和加号。
家庭医生团 则是平安自己聘请的全职全科医生,为用户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这些医生起到的是导医、随访和健康监测与管理的作用。
从产品功能上来说,还包括资讯教育、自测、档案管理、社区交流等板块,与“云诊所”的App比较相似。
不过相比线上,平安似乎更看重的是与线下的联动。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与产品相结合的平安线下诊所在明年会慢慢铺开,具体是社区合作形式,还是便利店类型还不确定,但极有可能是数个小型诊所加上一个大型医疗机构的组合。
全职健康管家/医生入驻诊所,帮助解决面诊问题。由此看, 平安极有可能是帮助各类“云诊所”实践落地的第一家 。
支付方面,目前的规划是全免费,除了医院专家们的挂号和诊疗费(医院收取)。估计最初该业务仅提供给平安健康保险的用户,最后再全面铺开,但保险用户获得的服务一定比非会员要优质。年费/保险费来支撑医疗,这点与美国医疗现状和之前 春雨医生提出的年费概念 很是契合。
这样的支付模式也部分解决 医保不能为非定点私立医疗机构和部分药品报销 的问题,换句话说,回答了“移动医疗,谁来买单”,毕竟,用户为此买单的习惯还没有被培养成熟。
但线上线下打通也并不仅仅平安可以做,如今丁香园和满世界的莆田系都有自己的线下诊所,围绕医生多点执业展开的 线上问诊+线下诊所+保险公司 的组合,很多创业公司都有能力去布局。
预测在明年,应该会有一到两个这样的服务链条被建立起来,接着还会再细分,比如部分耗材和诊疗地点由第三方提供租用,医生可能会和医院商讨多点执业的费用分成,在休息时间入驻诊所等等。
回到平安的产品,目前还在公测阶段,并不是最终版本,“每天提醒一杯水”的小bug也时好时坏。预计在今年年后会正式曝光战略细节。
除了自营的平安健康管家外,平安创投也在逐步布局产业链投资,已经投资的有 健康界 、 解码DNA 以及旗下的 转化医学网 。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L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