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委员会建议禁止中国国企收购美国资产,这会变成特朗普的政策吗?
据 华尔街日报 报道,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向国会建议,禁止中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公司资产或是获得美国公司的有效控制权。
USCC尖锐的反华投资建议
11月16日,USCC公布了向国会提交的2016年 年度报告 。
报告称,中国企业经常得到国家资助,在竞购美国技术资产方面很活跃。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获得一个美国公司的有效控制,他将使用技术、情报和市场号召力为中国官方服务,这将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USCC建议修改法律,授权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阻止中国国有企业收购或以其他方式获得的美国公司的有效控制。
USCC主席Dennis Shea在新闻发布会上言辞尖锐,称“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政府的武器”。他说道:
“我们不希望美国政府在美国收购公司,为什么我们希望中国政府在美国收购公司呢?”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直接投资有84%来自私营企业,但是该委员会指出,在中国国家控制和私人运营的界限很模糊。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总额达到150亿美元。2016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长到300亿美元。中国公司,无论是国企和私营企业,在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战略下鼓励下,加大了对中国政府认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业的对外投资。
但同时,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和反竞争法律,禁止外国企业参与到中国的广泛经济活动中去,并要求技术转让。报告称,由于中国法律不明晰、行政执法不连贯、对国内企业优惠政策等等,美国公司发现越来越难在中国运营。
此外,报告还指出,USCC的另一担忧是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持续扩大。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已经达到3657亿美元,创下了新高。2016年头八个月,美中贸易赤字已经达到2250亿美元。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美国与对中国的累积贸易赤字达到3.5万亿美元。
据了解,USCC成立于2000年,是由美国财政部领导的,汇集包括五角大楼和美国国务院在内的政府各方官员。该委员会已经批评中国和美国行政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议员的态度,他们关注着北京的一举一动,从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到贸易投资。
当然,国会和白宫不需要按照委员会的建议去做。奥巴马政府在与北京的关系上试图保持平衡,从而维护商贸关系,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就全球问题进行合作。
特朗普会听取这些意见吗?
不过,随着美国总统行将换届,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数。
路透社
指出,专家组的报告一般是纯粹的咨询,可是这一次有所不同。他们是下一任总统特朗普的过度小组,帮助其指定外贸和外交政策,负责审查经济和完全等关键位置的候选人。
专家组的这一政策很有可能对特朗普的胃口。特朗普在大选期间大肆抨击中国,宣称上任第一天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45%的关税,将给特朗普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
特朗普在一次辩论中曾抱怨一群中国投资者竞购芝加哥股票交易所。这个小交易所在美国金融体系中运营着一个重要的市场。
此外,这份报告还呼吁政府调查外包给中国对美国国防工业的削弱程度有多大。USCC还建议立一项法案,要求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市场经济”、限制对该国反倾销关税的任何相关动作都要得到国会的预先批准。
不过,另外一些官员也担心,中国反过来会限制外国在中国的投资,并对美国的技术和金融企业进行限制。
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是否会把外国投资委员会当做限制中国收购的杠杆。一位曾就职财政部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官员表示,最新几任美国总统都认为美国的开放投资政策对经济至关重要,并专注于在其它方面施加经济压力来解决贸易纠纷。而且,特朗普本人就是一个主要的外国投资者。
根据Thomson Reuters 的数据,今年中企在美国收购案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645亿美元,超过了中企在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交易额。
路透指出,进军美国是中国出海狂潮的一部分,今年迄今为止中企海外并购案交易额已达到2000亿美元,接近去年的两倍。
外国投资委员会也对中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让中国买家有些措手不及。清华控股投资38亿美元给西部数据就因此而流产。
目前可见的最新数据是,2014年中国共有24笔交易被调查,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调查的超过100笔交易中位列榜首。而且外国投资委员调查的大多数交易都会挂掉。
不过,路透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就成为中国在美投资的重大障碍。虽然被调查交易的总额在上升,可是被调查交易在所有交易的占比在下降。
先例:德国限制中国并购德企
无独有偶,中国在德国的并购也同时碰了个硬钉子。中国企业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引发德国政府“忧虑”。德国机器人生产商库卡和芯片设备生产商爱思强均以此种方式被收购,引发德国对中国抢购德高科技企业的担忧。
据外媒报道,德国政府计划修改法律以阻止中国企业进一步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
上述消息源自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国务秘书马蒂亚斯•马赫尼希的一份关键问题文件。该文件计划修改法律,使欧盟和各成员国在非欧盟国家投资商收购本国企业时拥有广泛的禁止权。如果收购方获得了企业25%以上的投票权,即达到了拥有否决权的少数的界限值时,政府就应可以禁止收购方进一步收购企业股权。特别是当另一个国家介入收购时,禁止收购应视为合情合理。
马赫尼希的文件中罗列了4种应受禁止的情况:一是受工业政策影响的投资;二是收购方享有国家津贴;三是另一国的国有企业要进行收购;四是来自其它国家的直接投资,但德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却只拥有有限的市场渠道。
日前爱思强的收购案已被德国政府叫停。另外一家中企中国三安光电对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子公司朗德万斯(Ledvance)的收购也被叫停。
据新华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此前在回应德国类似“威胁论”时曾表示,“这些所谓的‘担忧’‘威胁论’根本就站不住脚。部分中企海外并购的确开始走向中高端,并涉及到一些技术层面的并购,但这些并购涉及的更多只是一些对我们而言相对先进的技术,而完全没有涉及到德国的关键、核心技术。其实,真正涉及安全、核心利益的技术德国本身已早有限制,也是买不来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威胁他们的核心工业利益。”
随着欧美国家在并购政策上收紧,中国的海外收购将会受到较之前更多一些的限制。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的流动是大势所趋,加上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分量,会让欧美各国在制定不利于中国的政策时投鼠忌器。因此,可以预见中国的出海热还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