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提供照片和工龄的意向型蓝领求职应用,橄榄公社获得IDG千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招聘是任何规模,任何阶段的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盛行,一批比线下形式更高效的线上招聘平台涌现了出来。而“全面型招聘平台”这样一个名目被占掉后,网上招聘平台便自然的朝着更细分的方向发展,通过针对性的服务特定人群来提高招聘信息流通的效率。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 拉勾网 ,和针对高端人群的 猎聘网 都是这样的例子。

当工程师和公司管理层这些早就在线上的应聘人群被抢占掉了后,刚从移动端获得上网习惯的蓝领阶层的招聘需求便被挖掘了出来。由原智联招聘副总裁张天雄组建的针对蓝领招聘和社交的应用 橄榄公社 最近便获得IDG的千万级人民币融资。

既然橄榄公社做的是蓝领招聘,那怎么样的人群算是“蓝领”呢?

按照橄榄公社的定义,这里的蓝领包括体力劳动者(真正的搬砖工人,劳力等),服务业人员(餐馆服务员,柜台销售等),以及基层白领(文员,前台等)。而橄榄公社的目标人群便是生活的城市中的这些“蓝领”。

在招聘上,这些“蓝领”和我们平时熟悉的“白领”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招人公司对他们的履历期望是不同的。在招聘“白领”时,公司希望看到应聘者的毕业大学,专业,实习和工作经历,熟悉的技能等。而对于招聘“蓝领”的公司,他们往往只需要知道应聘者相貌是否端正,是否愿意吃苦;经过简单的交谈便可以确定是否招人。

根据“蓝领”招聘的这一特点,橄榄公社简化了传统招聘简历筛选步骤,直接把应聘者的简历简化为了“真实头像”、“真实姓名”、“上份工作是什么,做了多久”、以及“老家在哪”这四个部分。而对于招聘公司,他们所能看到的则只有“真实头像”和“上份工作是什么,做了多久”这两点。而对于招聘“蓝领”职工公司,这两点足以决定他们是否面试这个人。

如果招聘公司确定要招某个人,那么这位受聘者的移动端便会收到推送提示,显示招聘公司的信息。如果应聘人满意,那么便算是一次招聘成功,招聘企业能够看到应聘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从而安排面试,上工等。

橄榄公社的招聘功能便到此为止,之后的线下对接,包括面试,培训,上岗等便是招聘企业和应聘人之间接洽了。

为了实现招聘的高效,应聘人收到橄榄枝的24小时内必须回复,否则这个橄榄枝便会“焚毁”失效。因为招聘蓝领的市场需求往往是短期而急切的,这样可以满足许多企业的用人要求,而且也能防止橄榄枝在应聘方的积压。

橄榄公社按照成功招聘的人数收费,向企业成功在这个平台上招到的每个人收费5元。

但这样一个招聘应用为何要叫“橄榄公社”呢?“橄榄”是指橄榄枝,“公社”是为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橄榄公社的创始人张天雄的声音变得有些热切,他告诉我,他希望城市中的“蓝领”人群能够在橄榄公社这个平台上交友,扎堆,获得一些人情温暖。

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中,橄榄公社的团队发现在城市中生活的“蓝领”阶层往往是外来人口,而他们的交际圈非常单纯,只有“工友”和“老乡”这两个圈子。而橄榄公社在应用中加入了“家乡”这一必填项后,便可以让“蓝领”们在应聘的同时实现同城老乡社交。当然,橄榄公社也可以根据距离查看周围的人,从而实现蓝领的细分化社交。

从理论上说,应聘可以给社交导流,社交可以给应聘提供用户粘度;然而在目前版本的实际使用中,橄榄公社的社交属性和应聘功能并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可能让以应聘为目标和以社交为目标的用户都受到干扰。这或许是橄榄公社需要在产品和UI设计上思考的问题。

目前橄榄公社的初版刚上线,包括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并且,橄榄公社正在招聘iOS和Android的前后端开发,UI设计师等,有意者可投简历到jobs@91talent.com。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甘源]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