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2015教育科技大会】好未来CEO张邦鑫发表“教育科技的探索和反思”的主题演讲
近日在 Get2015 教育科技大会上, 好未来 董事长张邦鑫发表以教育科技的探索和反思的主题的演讲,并且分享了关于教育未来的思考。总体上持开放的态度,但是操作上需要把握好节奏。
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 从教学效果来看,从中小学到大学,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脱节。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当中学习到的知识与进入社会之后的知识应用不相符,进入工作阶段之后,还学要补充大量知识才行;
- 教学效率,当下的教育非常低效,造成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产物。所以目前的人才培养也是标准化的流程,在工业上,标准化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人才的培养上,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 标准化的教学流程对于每个学生教授的都是相同的内容,没有做到个性化教学。这种情况导致了学习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讲,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得不到足够的知识补充,而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却可能不能完全吸收所学知识;
以上教育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多存在于体制内,但是变化需要从体制外产生。
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 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以教师为核心的是 1.0 时代,负责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教学模式更偏向于输出,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还有不足;
- 唤醒,激发,鼓舞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属于 2.0 时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鼓舞学生不断努力。1.0 和 2.0 时代的问题都是偏机械性的学习,比如小学初中高中标准化的体系,教育逻辑是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忽略了个体的差异;
- 规划,设计,引导 :教育的未来不仅以学生为中心,还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为主体展开教育。比如小孩儿出生之后刷系统,进入社会之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装 APP;
当前教育科技公司分为两类
- “互联网 +”:新生事物,大多数是伴随互联网和科技产生,并且应用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比如拍题工具。学生利用拍题工具可以高效的得到难题的答案和讲解,对难点学习起到了很大帮助。但是另一方面来讲,答题软件在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上可能会造成影响;
- “+ 互联网”:原有事物升级,比如直播和混合式学习,并且有很多传统教育机构试用了移动互联网新属性进行自我升级。人们正在尝试通过混合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和老师的效率;
张邦鑫表示:“凡是使用了移动互联网特性的大部分是新进入者,并且有比较大的胜出概率;而 “+ 互联网” 的模式,传统企业胜出率更大。这基于原有的属性和资源特性。”
过去 12年 好未来的各种失败中汲取的教训认知,在线教育和电商的区别
- 教育跨人群没有范围经济不适合平台化的模式。而用户可以在电商平台买手机,图书,日用品实现跨人群交易。教育行业不适合跨人群的平台化运营,比如考研人群不回去报小学奥数班。所以跨品类平台不适合教育。精力分散之后无法和垂直领域的机构竞争。教育行业非常细分,之间偶尔有交叉,但是概率不大;
- 电商的线上和线下是互斥的,但是教育不一定。比如用户在线上购买手机之后就不会再到线下购买。而教育行业,学生报名线下班之后,可能线上还会报一个直播课或者答疑课,并且形成互补的关系;
- 教育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而电商只需要买完东西就回家了。教育完成付费之后,用户还要在这个地方持续接受服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比较强。比如用户在电商买东西,同样的商品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家;而教育人们更看重质量,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能形成很强的用户忠诚度。
Uber 模式在教育行业的存在的可能性,答疑工具更容易成立
首先,教育行业不存在家长找不到家教的问题,因为优秀的老师通常靠口碑招生并且不缺学生。所以也就不需要通过平台招生;其次,平台需要高频交易支撑,而教育的服务周期比较长,短则一个学期,长则好几年,期间换老师的情况比较少。从另一方面来说,教育行业也存在高频,并且适合 Uber 模式的领域,比如作业答疑:
- 作业答疑使用频次高,并且能对答疑软件形成粘性;
- 老师获取用户都需要平台提供,为了保证效率最大化,老师在重复获取订单上会对平台产生依赖;
- 客户获取服务的品质与个体老师关系不大。因为答题时间较短,所以师生之间不会产生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来说,用户端也会不断在平台产生消费;
最后张邦鑫对如何做好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构建好的使命和有价值观的团队;第二,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做强比做大更重要;第三,耐心的培育产品和打造品牌。另外教育行业相当于长跑并且需要调整好节奏。
原创文章,作者:亦大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0521.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