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出击控股天弘基金的背后,互联网金融的曲线救国路线|初来乍到|北极社区|36氪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支付宝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阿里)宣布将出资11.8亿元,认购天弘基金26230万元的注册资本。注资完成后支付宝将持有后者51%的股份,成为控股大股东。目前,入主天弘基金的框架协议已经相关各方签署完毕,但该事项最终达成尚需通过天弘基金股东会审议和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此次增资前,市场传闻天弘基金与阿里还有一系列更加深入的合作,诸如推出新的互联网基金产品,此次控股若完成,又将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遐想。

那阿里为何不安安份份地继续做支付工具,而非要成为天弘基金的控股股东?

一、全线出击,渗入全产业链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在控制了中国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掌握了用户生活和交易的信息流之后,马云围绕阿里体系内的现金流做了不少文章:从支付宝到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继而推出余额宝、信用支付、聚宝盆计划等等。

细细数来,阿里几乎涉足了所有金融行业的业务:银行(汇款业务、信用支付、贷款业务)、券商(暂无)、基金(货币基金)、担保典当(阿里担保)、保险(网上销售、众安保险)、租赁(暂无)、信托(暂无)。

一旦整个金融行业都被打通,获得的协同效应将是不可限量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三大金融集团:平安、中信、光大一直希望能够拿到金融业务的全牌照;各大银行加速混业经营的步伐;宝钢集团、海航集团等产业资本持续向金融领域渗透的原因。

金融混业是金改的重要内容,阿里也正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二、曲线救国,完成华丽转身

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一直是以非金融机构的身份做着金融机构的活,早期是获得了一定的监管红利,但随着业务的扩展和竞争对手的觉醒,受到牌照的限制越来越大。

其实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利润率本就一直偏低,但根据央行的备付金管理办法,随着交易额的提升支付宝需要不断提升注册资本,这对于阿里而言,属于规模越大净资本回报则越低的行为,必须要想办法绕开。

同时作为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针对沉淀资金进行投资,在汇添富等基金公司开始互联网化,推出现金宝等业务聚拢用户,并尝试推行生活服务项目与第三方支付公司争夺用户之时,支付宝意识到了威胁,在汇添富推出现金宝后不久,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不仅绕开注册资本的压力,同时为用户带来10倍于活期的货基收入,增强了用户粘性,正所谓一石二鸟,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巨量资金带来的利息沉淀和潜在收益(与银行的议价权)却又减弱了。

通过控股天弘基金,支付宝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的同时能够获得与金融机构同台竞技的牌照,巨量的资金沉淀绕了一圈又回到了阿里的体系内。这正是马云高明之处。

同时,控股天弘基金相当于变相拿到了基金牌照,从喝不到汤水的支付行业的屌丝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口吃肉的金融业高富帅。

三、业务协同,共促多方共赢

除此之外,控制天弘基金还能够与阿里小贷及担保公司产生协同效应。信任总理屡次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意图直指资产证券化。阿里小贷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16亿,即便阿里能够做到每年循环20多次,放贷的总额度还是十分有限。但如果能够先让阿里担保公司为小贷产品担保,然后通过天弘基金公司打包小贷产品,将小贷产品证券化,就能够及时补充贷款资金,同时也能够分散贷款风险,对于基金公司和担保公司来说增加了一宗业务,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多了一个高收益的投资标的。资金在阿里的体系内的良性增值将为阿里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入。

因此,马云说,阿里不做银行,那是他不想做传统的苦逼银行,他是想通过合作搞新类型的金融机构,或者通过收购获取金融牌照来控制金融机构,从而获取阿里体系内每一份资金的价值。

此次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收购天弘基金获取牌照,下一步可能就是通过收购股份制或者是农信社进入银行领域了,进而收购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在阿里上市前完成金融领域的布局,十分有利于其整体估值的提升。

这次控股行动不是简单的产品的升级或者扩充,而是阿里吹响了向传统金融进攻的号角,全面进入金融行业的标志,全方位控制商品贸易的物流(菜鸟)、现金流和信息流,获取全链条的利润才是阿里的最终目标。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