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发布中国电影行业报告:屏幕及人口红利、三四线城市、90后市场会是电影市场的机遇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中,对于“模式”的追求一直都贯穿始终,而这模式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是大量的经验和数据,这也是好莱坞能实现流程化生产和工业化生产的关键。但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在电影行业里最初的应用也就是近两年的事:Netflix和《纸牌屋》。而在国内,美团的猫眼电影是比较及时的跟上了这波数据浪潮的一个。

猫眼电影 最初聚焦于“在线售票”和”在线选座“,更多的是与各大院线及其下辖的影院合作。但去年9月,猫眼电影向电影产业链的上游迈了一步:成为电影《心花路放》指定的网络独家预售平台和联合出品人。如此一来,猫眼便与制作方和发行方展开合作,进入电影行业的发行环节。随后,这种合作方式又复制到了《智取威虎山》中。

美团在1月底给出了一份 官方数据 :猫眼用户近2亿,市场占有率超过60%;2014 年取得了 50 亿的总票房,较之 2013 年的 15 亿票房增长了 233%,并且占国内电影总票房的16.9%,超过万达影业;2014 年下半年增长迅速,到了12 月底时,每卖出 3 张电影票就有1张是通过猫眼电影卖出的。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猫眼电影发布了一份电影行业报告( 原报告链接 )。这份报告的样本 均来自于猫眼中的真实交易数据 ,可以说是“用户用花钱投出来”的数据。以下是详细内容:

  • 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增势明显,远高于全球水平

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96亿,其在过去2年中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2%,远高于全球6%的水平。猫眼预测,2015年中国票房将达到400亿,其中一、二线占244亿,三、四线分出156亿。电影行业还有个特点:不会轻易就暴跌,观影习惯一旦形成,看电影就会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2015年的票房会持续在高位运行。

  • 屏幕数量持续上升,带来观影红利

截至2014年底,中国银幕总量23600,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银幕数仍有较大差距,但到2015年底总量有望接近30000块,距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美国目前也仅有10000块屏幕的差距。

  • 人口红利依然是票房持续拉高的主要动力

中国票房是靠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次来直接拉动的。2013年,我国的观影人数为6.1亿,2014年则达到了8.3亿,同比增长36%。同时,2014年通过线上购票的观众达到35%,猫眼预测,2015年线上化率将上升到54%。那么按照2014年观影人次36%的增幅计算,2015年会有更多二线中等观影人群、三线弱度观影人群会被在线售票低票价活动吸入影院 。

  • 春节档将在三、四、五先城市获得观影高峰

春节期间占总人口比例54%的观影主力城市居民将进行人口流动,更多下沉回三、四线城市的故乡,平时紧促的城市时间也调整为无聊时间 。因此,观影高峰也将同时向三线以下城市下沉。

猫眼电影给电影片方的发行建议是:在春节档前半程重点突出一部“合家欢”的影片,以迎合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观影主力以及这群里所带动的潜在观影人群;后期则结合春节档观影者“互通口碑,多次看片”这一观影传统,把重心突出在另外7部爆点影片和长线影片。

  • 电影消费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比如,华东地区贡献了2014年全国票房的36%,是全国的“票仓”;华南地区观众爱好晚上看电影,每5人种就有1人是在21点以后入场的;华中地区观众观影频次最高,人均年观影7.5次;西南地区女性观众比例最大。并且普遍来讲,南方更偏好进口片、北方更偏好国产片。

  • 观众“看过什么“和“想看什么”之间存在关联

猫眼通过分析用户的购票记录和所点击了“想看”的影片,便可以分析出其中的关联性。因此,猫眼基于既往影片推导出了观影者在2015年1、2月份想看的新影片。由此辅助营销宣传人员从影片偏好类型推导出营销宣传时要主打什么内容和创意元素。

  • 90后成为在线购票、选座等业务的主流势力

90后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对互联网的重度参与,使他们成为了在线购票的主力人群。90后观影者占了在线购票用户占比的52%。 这也从数据层面揭示了《匆匆那年》能够火爆的原因,即使口碑不佳,但影片类型和人群定位精准,观影主力在90后群体在其中起了主要贡献。

另外,2014年爱情、喜剧和动作三种类型共同撑起了中国国产片的近70%票房,这三类题材的最大偏好者就是90后。90后喜欢的电影top5:《匆匆那年》71%、《小时代3》70%、《微爱》69%、《同桌的你》67%,《京城81号》63%,可以看出他们最喜欢青春爱情片。

实际上,95前已经成长为观影群体的绝对主力,而95后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其增长速度很快。

  • 互联网大数据能为传统电影行业带来什么改变?

对海量用户的精准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协助电影产业链各环节实现用户洞察,追踪需求变化并进行精准营销,做到合理排片、提高影院上座率、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

猫眼手握的是庞大的用户基础+即时的数据反馈+强大的线下运营,而制片方、发行方和院线想要的都是更大的自主权、更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更可观的收入。

  • 最终,猫眼还将自己的大数据产品化了

这个产品就是一个数据可视化的工具“猫眼票房分析”,重要的是,其所有的数据几乎是实时的。目前,产品尚处于beta版,但可以看出它分了三大板块:实时票房、实时排片、实时上座率。当实时的电影市场数据开放出来以后,院线、发行方和制片方甚至研究机构都会成为受益者。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张雨忻]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