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体育十大商业动向,你参与了其中哪些?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懒熊体育”(ID:lanxionglanqiu),作者余伟,36氪经授权发布。
在2016年,懒熊体育报道了无数中国体育行业的商业新闻和变化,我们总结了10个动向。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你参与了其中的多少个?
一、版权市场继续膨胀
关键词:版权、天价、长约、中超、英超、NBA
代表:苏宁、腾讯、乐视体育、新英体育等
从乐视体育对价27亿拿下中超2年新媒体转播权,到腾讯在NBA League Pass版权和FIBA新媒体版权上再下两城,再到苏宁7.21亿美元搞定3年英超,这一年里,中国体育公司对赛事媒体版权的追捧不仅没丝毫的减弱,反而呈现爆发之势。
在接受懒熊体育专访时,IDG资本合伙人、新英体育董事长李建光说,“我从未想过失去英超,但最终还是丢掉了。”
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也在2016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直言,“版权的卖主都没有想到能卖到这个价钱。”
2016年,体育产业继续高速发展,但版权领域竞争之刺激,变化之快,版权开售时间之提前、价格之高、买主之壕,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本月上旬,欧足联俱乐部赛事(欧冠、欧联杯)在中国地区的媒体权益已经开售,CBA版权距离发售也越来越近了,不出意外的话,包括这两大赛事在内的版权,在未来又将卖出令人咋舌的价格。
在市场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卖主赚得盆满钵满,但买家出手时越豪气,合同周期内的经营负担就越沉重。作为欧美体育产业版权变现基石的付费模式,在中国依然举步维艰。买白粉一样的进价,卖白菜一样的收入,付费模式不成熟,版权的终端买家就很难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 英超版权在中国市场卖出天价
二、万达布局国际顶级体育组织
关键词:国际足联、国际篮联、世界羽联、国际自行车联盟等
代表:万达
2016年是万达全方面布局体育的一年,他们与包括国际足联、国际篮联、世界羽联等在内的众多国际顶级体育组织达成商业合作关系——这其中携手国际足联对于万达的意义或许最为重大。
过去数十年,在众多本国企业成为国际足联赞助商后,日本、韩国一步步地走近国际体育权力中心,不仅占据着国际足联执委名额,还联合了举办世界杯。
中国足球同样怀揣着世界杯梦想。王健林深知这一点,最近几年在足球产业屡屡出手。通过控股盈方,万达进入了以国际足联为代表的国际体育权力核心圈层。今年,万达又花巨资成为国际足联合作伙伴(FIFA Partner),即最高级别赞助商。作为国际足联历史上极其罕见的非消费类品牌,万达将赞助合同一签就签到2030年。
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分别落户俄罗斯与卡塔尔,按照现行规则,中国最早举办世界杯也要到2030年。万达此次的出手给中国足球留下了多大的想象空间,不用多说。
除此之外,万达还成为了国际篮联独家商业合作伙伴,旗下盈方体育传媒成为世界羽联全球独家商业合作伙伴,万达体育则获得世界羽联旗下赛事全媒体版权、电视制作权及商业开发权等……
拿下一系列国际体育组织商业权益后,万达的任务是将其在中国市场落地,这并不轻松。
▲ 王健林野心勃勃
三、体育大年的机会
关键词:奥运会、欧洲杯等
代表:海信、盛开体育、杭州孚德、361°、傅园慧等
2016年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大年,欧洲杯、奥运会、国足12强赛,给很多中国公司提供了开展业务、品牌营销的机会。
今年欧洲杯,除了央视作为转播平台外,海信、盛开体育、杭州孚德均是赛事的合作方。
作为欧洲杯56年历史第一家出自中国大陆的顶级赞助商,海信通过欧洲杯在海外的知名度有了明显的提升。盛开体育在运作海信赞助欧洲杯外,还获得了近亿元的票务代理销售额。杭州孚德则是欧洲杯授权产品制造生产商,同样有所收获。
而在奥运会上,361°、安踏、康师傅等中国企业进行了不少的营销活动。361°也成为里约奥运会的供应商,为技术官员、医疗人员、赛会服务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服装。中国女排、傅园慧、张继科等也借助奥运会,实现了名利的收获。
从本届奥运会上反映出的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不同于往年以央视、新华社为话题中心,成长于微博、朋友圈、B站的年轻人似乎已经吹响了抢班夺权的号角。当观众开始以娱乐化的视角关注奥运会时,运动员及品牌的商业开发也应该推陈出新。
“伟光正”的形象正慢慢地成为过去时,拥有独特个性的运动员才是现在观众的心头所爱。而品牌们,要像过去一样想要赞助一届大赛就能获得很大影响力和曝光,这种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 中国企业国际化体育营销
四、投资海外俱乐部掀热潮
关键词:国际米兰、里昂、阿斯顿维拉、西布朗维奇、尼斯等
代表:苏宁、复星、IDG资本、联合睿康、云毅国凯、蒋立章、郑南雁等
整整这一年,中资海外投资体育俱乐部的案例有十个左右,其中投资者就包涵了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乃至个人。
这种热潮出现背后的原因不乏以下几点:一、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大,中资海外并购以期资产避险,体育俱乐部估值稳定,保值价值相对较大;二、国内优质体育资产不仅稀少而且价格高,欧洲体育资产相对处于价值洼地;三、体育是热门题材,投资者可借此讲述完整的故事,获取资本市场的追逐和认可。
过热的资本出海,迫使外汇管理局在年底收紧政策,尤其是对此前不是做体育的、钱不是自己的、快进快出、小吃大等类型的海外体育俱乐部投资管控更严了。
再加上很多俱乐部被看过多遍,有意愿投资的大多已出手,中资扎堆出海投资俱乐部的热潮,在短时间内是要降降温了。
▲ 中国资本依然热衷投资海外俱乐部
五、老将新手争抢装备红利
关键词:运动装备、体育用品、消费升级
代表:安踏、匹克、Umbro、AND 1、lululemon、Joma
任何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稳步提高,运动健康意识强化,消费升级的发展,国民开始将运动作为生活方式时,运动装备业都是率先爆发的行业,毕竟花钱买装备是最容易的。
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体育产业中,运动装备本就贡献了大多数的产值。最近两年,体育产业崛起,体育用品行业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耐克、阿迪达斯到一众本土品牌,绝大多数都交出了喜人的财报。
本土品牌纷纷在调整战略,希望借助体育产业发展,从资本市场分享更多红利。因为港股估值低等原因,匹克完成私有化从港股退市,接下来很可能将登陆A股。
而安踏向上交所提交申请,拟发行约36亿元公司债券。若审批成功,安踏将成为首批在国内公开发行熊猫债的非金融民营企业。此次发债募资之后,安踏的现金储备预计将接近100亿元级别,接下来或许会为补充品牌矩阵进行一系列投资和并购。
不光本土现有优势品牌在行动,国际品牌亦看到机会,And1、Joma、Descente、Danskin、Umbro等联手中国资本重装出发,lululemon也在加速中国线下布局。
体育产业市场在增长,但体育装备业原本就卧虎藏龙,如今玩家越来越多,竞争注定也将越来越激烈。
▲ AND1正式入华
六、乐视体育起落
关键词:融资、裁员、取消赛事、公司治理
代表:乐视体育
之所以将乐视体育的起落单列为一个现象或者事件,是因为乐视体育对于行业而说是太特殊的存在了。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无法忽视它。
2016年,对这家互联网公司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
他们上半年一路高歌猛进,拿下中超新媒体版权、推出会员业务、公布B轮融资,但下半年似乎调转了方向,国际冠军杯北京站和世界汽车拉力赛北京站相继取消,与国安并不愉快地分手。特别是临近年终,因为B轮融资很大一部分金额被用到乐视集团的汽车等其他业务、众多版权合同的巨额成本,这个激进的玩家陷入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再加上过去两年多“蒙眼狂奔”根本无暇进行精细化管理导致暴露严重的治理问题,乐视体育不得不裁员,并进行业务调整。
乐视体育的危机,给疯狂的体育产业泼下了一盆冷水。在C端消费意识未被完全激发,付费模式发展缓慢,变现模型没有本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消费这高昂的版权成本,是整个产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钱总有烧完的一天,资源无法自己变现,如果无法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产品与核心竞争力,聚拢再多的资金、资源也不可能持久。
但我们也不应忽视乐视体育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新突破。宏观层面,这个体育产业的搅局者通过各种带着争议的破坏式打法,加速了行业的竞争、资源和人才的流动,高额的B轮融资、天价接盘中超新媒体版权等等都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关注,甚至是参与。微观层面,其对所有体育资源的追逐和尽可能的占有,满足了众多体育迷尤其是小众体育迷的需求。
▲ 乐视体育的起落令人唏嘘
七、赛事IP蜂拥而至
关键词:国际赛事入华、本土新兴赛事
代表:IRONMAN、Spartan Race、Tough Mudder、欧冠篮、KHL等
2014年10月公布的46号文写道,“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两个月后,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的通知。
政策的松绑、资本的支持,给了大量国际体育赛事IP入华的机会。2015年,乐视体育将国际冠军杯引入中国。2016年,包括IRONMAN、Spartan Race、欧冠篮、KHL在内的大量赛事IP相继在中国大陆落地。
除了国际赛事,本土赛事同样呈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尤其是马拉松、自行车比赛乃至格斗搏击类比赛急剧增长。
赛事位于体育产业上游的供给侧,是塑造体育消费的渠道,围绕着赛事能产生IP、媒体转播版权、场馆运营、比赛日收入、商业开发、票务、周边产品等多个体育领域的经济价值。而在体育之外,赛事也能带动地产、酒店、旅游、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和需求大,而本身赛事供给少,大量赛事的出现,本身都是好事。但赛事运营过程中,对主办方运营实力、专业度、应急能力,比赛地、场馆办赛条件的要求等均不能有任何的轻视。国际冠军杯北京站的取消,就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 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落户中国
八、体育创投马太效应初现并向PE逻辑转变
关键词:C轮、寒冬、PE、上市公司
代表:懂球帝、咕咚、Keep、贵人鸟
2016年,体育创投开始初现马太效应。
从创业公司的角度看,在头部,以Keep、咕咚、懂球帝为代表的少数互联网公司率先脱颖而出走到C轮,拿下高额融资,并开始越来越多考虑商业变现的问题。而在金字塔底座部分,因为同质化问题严重,众多中小型移动互联网项目融资难度明显提高。
▲ Keep率先冲到C+轮
C轮项目的增加,天使轮项目的减少,说明过去几年体育投资已基本告别抢流量入口的阶段。体育投资方开始将枪口转向偏线下的培训、经纪、营销等具备一定现金流、商业化变现能力的项目。与此同时,经过几年的发展,跑步、篮球、足球、健身等细分领域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从资本的角度看,过去两年里,进入体育行业的资本类型大致有三种:互联网或地产巨头、上市公司、VC和PE。
而在2016年尤其年中之后,此前高成长性和高回报的VC逻辑在体育投资领域里遇阻,资本开始升级和重构,并聚焦在一级市场里产业链上下游和国内外最核心的体育资产展开。核心是资产要拥有一定稀缺性的价值,同时商业模式相对清晰,估值合理。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贵人鸟集团收购威尔士连锁健身。
九、国际体育机构加码中国市场
关键词:中国市场、并购、重组、体育营销、体育媒体
代表:WME-IMG、MP&Silva、拉加代尔体育
国际体育营销、版权机构加码中国市场已不是新现象。
2015年,万达牵头并购盈方,乐视体育入股拉加代尔体育亚洲(原世界体育集团),电通与阿里巴巴及阿里体育战略合作。
今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WME-IMG不仅与红杉资本中国、方源资本和分众传媒的合资体育基金、腾讯等成立合资公司,还聘任曾在NBA工作13年的马晓飞出任中国区CEO。光大资本和暴风科技拿下MP&Silva 65%股份,并谋求CBA版权。拉加代尔体育重新设立新办公室,并组建本土化团队。
▲ WME | IMG加速开发中国市场
对于这些国际体育机构来说,中国这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意味着无限的商机,在赛事、营销、版权、消费等方面均存在大量的商机。在这个过程中,联手本土资本、组建本土化团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十、体育法律意识苏醒
关键词:官司、体育法、版权、商标权、侵权
代表:Jordan、乔丹体育、乐视体育、懂球帝、小米、Under Armour、Uncle Martin
体育可能是各行各业中最讲规则的行业。而法律就是这其中最重要的规则。
在中国体育产业崛起,大量投资涌入的情况下,盗版、侵权、违法、擦边球行为,一旦被发现,必然引发巨大的关注度。
2016年,Under Armour状告Uncle Martin、小米围绕英超版权的擦边球行为,懂球帝作为非版权方未经乐视体育授权直播国足12强赛,都成为行业关注的事件。
▲ 乔丹总算赢了一次
当然,年底,美国乔丹与中国乔丹的四年商标拉锯战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涉及汉字姓名“乔丹”的三件案件违反商标法规定,最高法第一次认可了迈克尔·乔丹对于“乔丹”这两个中文字组合拥有姓名权。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几起事件引发行业关注,也意味着在体育产业当中,违法的成本,至少舆论成本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