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梁振宇:没有残疾的人,只有残疾的科技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信息无障碍” ,指的是让所有用户都能畅快地使用互联网。更准确的说,是让互联网产品可以被老年人、视障者、听障者、读写障碍人士等特殊用户顺畅的使用。

我们此前曾对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梁振宇进行过 一次专访 ,他一直致力于加速建设中国的网络无障碍环境,让残障人士也能平等的享用科技的果实。

最近,这个公益组织和腾讯应用宝开展了一项新合作:应用宝面向开发者的“开放平台”的“应用发布”版块中增加了“无障碍特性”的介绍。这是应用宝向开发者提供的一个推荐性规范,规范的内容就是由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提供的。

我们有幸就这项合作与梁振宇先生进行了一次新的对话,以下是采访内容:

36氪:先为我们介绍下这次和应用宝的合作吧。

梁:跟应用宝的合作其实有很深的渊源。我们和腾讯在信息无障碍本身就有很深的合作。在2013年,我们和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微软一起成立了“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并且,我们的团队一直在帮助腾讯的主流产品,包括微信QQ等,进行信息无障碍的优化辅助工作。同时,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也给我们提供过资金支持。

有着这么好的合作基础,我们就想到,要让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进行信息无障碍的优化,首先要让互联网开发者们都知道有这么个事,毕竟信息无障碍目前在国内还属于概念普及的阶段。而应用分发平台作为一个关卡,所有应用都需要经过这个关卡,如果利用这个关卡去引导、激励开发者考虑信息无障碍,推动这个事情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于是在寻找应用分发平台开展这项合作时,应用宝非常有远见的、迅速的答应了我们。与应用宝的合作,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的期望。

36氪:现在跟应用宝的合作具体是什么形式?

梁:我们跟应用宝的合作是逐步深入的。当前合作是这样:他们在面向开发者的页面上会有一个信息无障碍特性的推荐性规范,不是强制性的规范,这个规范内容就是由我们提供的。在这之后,第二步合作,也是马上要上线的,应用宝会专门开辟一个信息无障碍专题,把所有信息无障碍特性比较好的应用聚集在这个专题里;第三层次的合作,应用宝会利用我们的评分算法在每个应用上增加一个标识或者logo,显示这款应用信息无障碍特性的好坏程度。

36氪:一款应用有没有符合信息无障碍特性,最大的区别在哪?

梁:首先,我们普通用户其实是分辨不出区别的。只有特殊用户,包括老年人、读写障碍人士、视障者、听障者等等,才能分辨出其中的区别。“信息无障碍”其实也可以翻译成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我以读写障碍为例子说明一下:

读写障碍人士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如果一款产品能让这些不懂文字的人不需要去看每个按钮的文字代表什么,就可以通过图形、交互去使用这个产品,那么就可以说,这款产品的信息无障碍特性做的非常不错了。

另一个视障患者的例子。视障患者大都使用“读屏软件” 把屏幕上的内容转换成语音,点哪读哪,这样一来,视障者就能用耳朵听代替用眼睛看。如果互联网产品在开发时没遵循信息无障碍规范、维护时又没检查信息无障碍相关的 Bug,就没法被读屏软件读,这时候就产生了信息障碍。

36氪:那对开发者来说,开发一款符合信息无障碍特性的应用会面临哪些困难?

梁:我认为困难主要分这么几个层次。

  1. 第一是意识层面,很多开发者对信息无障碍其实没什么概念。我有句话叫“不是不仁道,而是不知道”,就是开发者不知道信息无障碍这个事情,他不知道这些视障人士其实也是自己产品的用户。
  2. 第二个层面,是背景知识层面的困难。就算你是一个很牛逼的工程师,如果你没有去阅读、学习信息无障碍开发特性相关的文档和方法论,在这件事上你依然无从下手。
  3. 第三个层面,也是我觉得最严重的,现在的开发者其实很多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家公司,往往很多时候要对一个产品进行信息无障碍的优化,需要首先在公司层面做出决策。很多时候这个决策很难做出来。可能某个基层员工了解了这件事,向领导汇报,领导自己很忙就一口拒绝了。这个层面的困难其实和第一个层面是很有联系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大多数人无法做出决策。

因此,我们团队在推动“信息无障碍”,首先做的就是大量的普及工作。除此之外,我们的工程团队也在为很多互联网公司做外包工作,我们为很多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无障碍优化做支持、咨询、培训、测试方面的帮助,我们跟腾讯、阿里巴巴都有这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产品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36氪:跟这些产品方推广“信息无障碍”这个理念的时候,他们大都持什么样的态度?

梁:人心都是肉长的啊,当他们听说有这么一件事的时候还是很乐意去做的。另一方面,这些特殊群体其实也能为他们的产品增加用户数。无论是从公益的角度,还是纯粹商业利益的角度来说,互联网产品都是愿意做这样的事情的。但是,可能会存在优先级的问题。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日夜加班搞产品,很多事情忙不过来,信息无障碍的优先级就有可能排得比较靠后了。

36氪:从去年专访到现在,您对“信息无障碍”有一些什么新的想法吗?

梁:当然有啊。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们发现,要推动信息无障碍这件事,绝不是个人层面上的,比如某一个工程师、某一个决策者想做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在公司层面上有系统性的认识,觉得公司有必要、有商业利益、有社会责任,去推动“信息无障碍”。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是去推动个别决策者,但是,只要这个决策者离开了这个岗位,这件事情就又废了。因此,我们现在需要让整个行业去理解这件事情,让行业知道, 没有考虑信息无障碍的互联网是一个残疾的互联网。没有残疾的人,只有残疾的科技

另一个新的理解是,因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势头非常猛,信息无障碍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上的事情了。他跟很多传统行业也有关系,借助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信息无障碍已经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和载体。

36氪:那现在你们去推动信息无障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梁:目前最大的困难可能是,我们没有办法很顺畅的去和各个公司的决策者进行对话。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一家大公司,作为一个公益组织,我们想见一些公司的决策者,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沟通的机会和渠道的。我们只能跟这个公司的基层和中高层去沟通,这就造成了我们的效率很低,沟通成本很大。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去推动信息无障碍,让大公司的决策者们知道信息无障碍。

36氪:国外这方面有什么比较好的可以借鉴的方法吗?

梁:国外,以发达国家为例的话,他们其实已经有相关的法律强制性去做这件事情。但是其实我不建议中国用法律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互联网公司完全有权利不这么做,他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可以就专注在普通用户身上,这是他的权利。所以,我担心中国的法律一出来,这件事就变畸形了,变成了通过法律去侵犯互联网公司的权益,这本身是不对的,为了公益去侵犯别人的权益就是不公益的。

我更希望的是,中国出台一些激励型的、引导型的政策。比如,你这家互联网公司如果考虑信息无障碍,在税收方面就能享受一些优惠等等,诸如此类。

原创文章,作者:Retric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