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走进顶级投资机构之红杉资本: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36氪 :红杉有怎样的机制,确保投资的公司走到最后?

创业者选择了我们,其实是一个双向的选择,

红杉过去的品牌和风格,让很多创业者喜欢,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前提,不然任何单方面的行为都没有意义

过去投资人都号称能够创业者带来价值,但是大部分未必能创造价值,甚至是添乱,

投资人能够帮忙不是那么容易

需要对行业有很深刻的理解,才能够理解创业者,沟通会变得更加容易

很多创业者的经历是必须经历的,明知墙在那里,可能还是要让创业者上去撞两下,有些东西是没法避免的

要对整个大的行业有判断,不大喜欢创业者像播种,靠概率取胜

投资人真正能够选择的机会其实是不多的,在选择之前自己对于方向的把控要有准备,大的方方向自己认可不认可

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接触不多,不是你有品牌,有钱人家就会选择你,如果沟通不顺畅,大家觉得你对这个领域不了解,是走不到一起的,所以留给投资人的时间也不多,

没有人可以对所有的领域都了解,对某几个领域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在合适的地点,碰到合适的创业者

36氪 :红杉电商类的项目很多,所以看得会比较多,同样领域的创业公司,都会有相同的,类似的经验,投资的不同企业之间有些帮助,经验上的借鉴

1)行业知识的积累,经验在整个组织内流通,能够共享到每一个人的经验,对于领域的了解更快,更深

2)杰出,优秀的创业者,如周鸿祎刘强东京东1.5亿美金,其实前面还有机会的,算是错过了,当时没有准备好,明明机会在你面前,以很低的价格进去

不是和项目接触的问题,关键是你对公司的发展模式没有更好的理解

优秀的创业者是有共性的,周鸿祎,刘强东,聚美陈欧都是,一个公司能够做大,特别是在早期阶段,0~1的这个阶段,一定有个东西做的特别极致,

这不是说公司早期四平八稳,在早期是没有四平八稳的东西,一个东西很优秀,做到很极致,一个方面,而恰好这个方面又是这个领域,早期被大家忽略掉的,但是是成功的因素,早期未必意识到是成功因素

他认定的东西和别人认定东西未必一样,例如刘强东觉得规模更重要,有的人觉得毛利更重要,

长期一贯的坚持下去,某一项差距拉得很大,最后脱颖而出

但都是出于争议的公司,陈欧在相当长的阶段,都是最具争议的公司,都是这样

传业者会特别坚定,

36氪 :在没有行业积累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很快的去判断一个新兴的行业,是否值得投资?

好的创业者,回过去看,有很强的洞见,未必是跟随大部分人的思维

智能硬件为例,可能最后起来的我们觉得很异类的公司,而不是大家都看好的领域和产品,以对的方式去做东西,

特别热的领域会出大公司,但特别热的领域未必会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出特别大的公司,很有区别

新的领域能够做起来,汇过去看,有些颠覆性的思维,早的时候,不是主流的思维,根本点还是早期阶段能够,比较深的洞察到消费者的需求,能够表达消费者的需求,理解的更深刻一点

用不一样的方法,提供更多的价值,但未必是主流的方式

突破性的方式,而不是主流的方式

36氪 :裂变的VC,高管离职做VC,

红杉还是比较集中在A轮,这是最核心的地方~

并不依赖合作伙伴,真格的项目,大概占到10%左右~

这个现象在美国7,80年代都已经出现过了,

VC也是行业,也会有创业者,这也是很正常的~有人会去尝试新的东西,美国现在也是如此~

个人的行为,是可以找到好的项目,没有人一家独大,美国红杉也没有~

但是这样的单打独斗的个人,也会变成组织,

任何行业的竞争,都不会是一个人的竞争,机构投资者也是如此,

我们觉得和90后沟通有代沟,90后的和00后的也会有代沟,

把一个人的能力,变成一个机构的组织能力,

红杉在美国已经经历了三代,同龄的公司都消失掉了

个人的能力,怎么固话到组织内部,组织能够不停的自我革新,自我演变,推诚出新的过程,能够追逐变化的趋势,这是学问

不是个人的成就,而是组织内部的基因,

36氪 :LP的变化,新的机构

永远会有这个现象,还是对机制的要求,做到坚决,灵活

红杉的决策很快,周三知道,周五就决策了

快本身怎么衡量,是否有机质,能够持续的保持快?

小基金现在很灵活,到第三个基金呢?第五个基金呢?是不是依然足够灵活?

有的个人能力很强,将来总会变成机构吧,管理了7,80个项目之后,是不是还能足够的快

2,3年很火,赚了钱~

美国都经历过的过程,第一个基金很新,没有压力,业绩很不错,很快,很有激情,属于很饥渴的时候

除非就是挣钱了就退出了,

LP的变化,是否会结构性的导致VC的变化?

没什么新的事情,LP的组成量,早年美国富有的人更多,募资永远不是问题~

只不过说LP的组成不大一样~

这个在中国同样存在,有合适的人,还是能够拿到钱~

局面一直存在~5~10后还是会这样~

主要还是组织内的信息的传承,自己需要演变,不是僵化了~

都是与时俱进的~

投资机构也随着市场变化在做调整~

有足够强的竞争力,敏捷,学习能力,快速反应,对行业的理解,在每一时期,和每一代的创业者进行有效沟通

36氪 :红杉最近重点看的领域

无线互联网的机制,改变连接方式,连接变得实时性,导致很多行业产生深刻变化,产生很多新的机会

我们挺多公司都在适应这样的一个方向,

继续深入下去,很多行业可以重新进行革新,出现过去不存在的机会,投资的领域变得更加广阔,但是和科技,技术,无线相驱动的,没有延伸到其他行业

社交的方式会持续演进,随着时间的变化还是会出现变化~

连接方式的变化,和传统企业相结合的方式

环节太长,PC时代利用网络,生意的逻辑,整个产业的上下游做链接,但实时性不够,

无线互联网实时连接,就会出现一个变量,起到质的变化,产生颠覆性的能量,但商业逻辑本身没有变化~

例如打车软件,看似改变了个人的变化,但其实改变了整个产业链,司机,人,实时匹配

在很多领域都会产生改变,以前用呼叫中心,也没啥感觉,以后肯定会消失的

行业本身还在,无线互联网到了,重新组合了~

AD: Windows Phone开发者交流沙龙 北京站启动 立即报名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