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投资机构对企业的估值(十八):企业家精神

36氪  •  扫码分享

决定一个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财务能力只是其中之一。还是回到我们曾经举的一个例子,“斗地主”公司收购“两王四个二”。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起单纯的收购,从财务上看并没有创造什么额外价值,但是如果我们从组织管理能力,融合品牌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来说,这起收购可能是有非常大的价值和长远的影响的。

收购这件事本身是很困难的,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大的一次人生考验。对企业的收购并不像影视剧上演的那么简单和光鲜,其中有非常复杂的博弈,估算和对远期前景的判断。如果能将“收购”这件事做成,那对企业综合发展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也是对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一次很大的挑战。

实际上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我们都要着眼于构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壁垒,或者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收购案本身会消耗非常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会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胸襟气度、企业家精神、实际的办事能力、融资能力、公关能力和综合实力,可以为未来企业更大的发展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收购中,企业家需要融合不同的人事,业务和渠道,管理架构和财务,并且还会涉及到后端的IT投入,风险控制和危机处理能力。事实上,在短时间内,能够将收购做到1+1=2就已经非常成功了,因为很多的收购只能做到1+1<2甚至1+1<1,不恰当的收购甚至会将自己拖垮,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而企业家精神就是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敢于冒险,做事有担当。同时企业家精神也会影响整个公司,有了成功的收购经验之后,对未来去收购具有协同效应的公司,未来产业整合与重组,未来去融资等等都有巨大的帮助,所以收购这件事本身也是在积累资源。

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于企业的规模变大了,可以在各地布局,我们就能在更大范围内看到企业的LOGO和其他带来品牌辨识度的标志。让企业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很多地方就已经是极大的无形资产和商誉价值了。同时我们在前文的“全或无”估值中讲到,企业必须要跨越一个规模和生死线,太小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商界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企业在同行中受到的关注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并且很难用财务指标去定量。

同时配合市值管理法,当成功收购企业后,新企业市值变大,在未来可以凭此基础,再去收购具有同等量,或更大身躯的竞争对手和伙伴。这种远期的可持续投资能力,实际上可以用期权估值法来评估,等于企业有了可以去选择潜在收购对象的能力。而且企业已经有了这种收购经验和整合能力,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未来投资机构和银行就会去支持他。比如说巴菲特,只要他想收购某个公司需要财务杠杆的话,那就会有几百亿美金排队等候。这种潜在的能力对企业估值的影响也非常大。

所以单纯从财务现金角度来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是非常片面的,还必须从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才储备,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流程和体系的运转,融合能力,公关和实战能力,甚至包括机会成本和运气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估。就像facebook 收购Instagram,收购WhatsApp一样,在这个过程中,facebook的市值不断增加,然后收购更大的标的,收购后市值变大,然后再去收购更大的。即使从短中期来看,财务数字一塌糊涂,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定价权、议价能力和影响力都会不断上升,还能获得巨大的免费广告价值和商誉 。

让我们继续讲故事,“斗地主”在收购“两王四个二” 之后,开始尝试进行产业链整合,因为“斗地主”虽然是从行业外进入的初入者,但是其领导者有非常大的决心和很强的融资能力,因为之前他在其它行业操作过类似的案例,有过成功的经验。实际上“斗地主”在看上“两王四个二” 之前,真正看重的是行业内的另一家公司“大地主”,虽然运营效率一般,但“大地主”的规模是“两王四个二”目前的十几倍。不过饭要一口口吃,事情也要扎实地做。

收购“两王四个二”只是一个跳板,可以磨练队伍,并且开始公司的产业延伸,在规模扩大之后可以逐步缩小与“大地主”的差距,为将来潜在的并购打基础。在很多时候,行业外的企业会比行业内企业的魄力还要大。事实上,很多的企业都是从行业外来进行颠覆的。比如说,达能最初是做玻璃的,但是随着他长期策略性地在食品行业布局,现在它在该行业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很强的盈利能力。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看起来表面上只是收购了一个公司,其实企业家已经胸怀天下,对于整个行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种企业家精神,是部分只沉迷于投资模型、财务数字和KPI考核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无法理解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钱来衡量,这个世界上还有理想和信念的力量,也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有勇气去做这些结果未知的事情,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经常说他的情商和智商如何,在这里考验的那可就是“胆商”了。

投资根本的逻辑在于成长,成长才是我们最关注的东西,才是投资的精髓。而在前几章我们也提到过,成长有内生性成长和外延式成长两大类,收购可能更多关注于后者。为什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就能获得上亿的估值,为什么仅做一个demo就能让投资人趋之若鹜,因为人们对于他们有一种成长的预期。部分投资人如果为了短中期财务数据的好看和高绩效,诱导企业家逐渐缺失颠覆行业的勇气,缺乏独立精神,那么他们都会慢慢变成人云亦云的附声虫,也将不会诞生卓越的企业。企业家精神的成长是需要依靠理论和实战、智慧和勇气、灵感和运气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在现实的世界中,永远只有少数人可以创造这样独特的价值,不管在什么行业都是如此。企业家精神用本山大叔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随行聚力(Vires Acquirit Eundo),它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叙事诗埃涅阿斯中的一句,意思是“随着传播而越来越有力(It gathers strength as it goes)”。它的本意是指流言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破坏力不断变大。但是在这里,我们要重新理解它的新含义。企业家从一片空白开始到建立这个企业,这个过程本身就一直都在随行聚力,一般我们是先有A,然后以A去获得B,随后用A+B去争取C和D,再用ABCD去争取DEF,做企业就是这样不断资源整合的过程,在这其间,企业家精神起着主导的作用。我们也看到这样一种方式,企业在没有A的时候就宣称有A,并由此去争取B,随后进入正反馈循环,比如有去哪儿网创始人公开的报道称,去哪儿第一轮融资的时候非常不顺利,有200家机构看过,但是没有人投。

领导者在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后,决心背水一战,宣称该公司已经收支平衡(就是自称已经有了A),于是在引入战略风投后(就是获得了B),继续大刀阔斧地开拓业务,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当然这种“奇兵”是不能作为我们干企业的指导原则的,因为不管怎样,诚信始终是立业之根本,还是要堂堂正正地为人处事,不过我们要学习的是这种破釜沉舟的企业家精神。同时我们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看见少数的成功案例后,就心态失衡,恶意刷榜,编造数据和市场占有率,纯靠欺骗去获得资源和融资,期望上一个台阶后逆向弥补短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是“阿斗”的话,即使有诸葛亮辅佐也终究还是阿斗,并不会有了钱和资源就会成就大业。

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与大家一同研究一下控制权溢价。

未完待续……

你可以点 这里 ,查看这一系列文章。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Dr.2 是 36氪 特约作者( @医库软件CEO ,微信号1340603421),医学硕士,现任上海博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和 MediCool 医库软件公司CEO。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Dr 2]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