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创客”产品家沙龙分享:供应链和库存的管控是硬件创业的命门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周六去了趟产品家沙龙,主题是进击的创客,请到的四位嘉宾做的产品分属类别是计步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和创客空间,产品部分略过不表,后续的交流环节倒是有许多可以看的。

提问环节,毒蛇的蒋涛开场就发难了,问做计步器的Mess是否担心智能手表取代计步器和手环这类产品,台下瞬间笑成一片。Mess挺冷静的说,长期来看是一定的,但是现阶段计步器还是有些优势的,便宜,方便,小巧。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智能手表还有诸多不足,单看运动健康肯定是比不过手环的。

往回看,这种类型的取代是发生过的,iPhone的出现,部分取代了iPod,智能手机也基本取代了mp3的地位。当然还是有些发烧友在某些场合坚持用iPod或者其他mp3,但是大部分人已经不用mp3了。能少带一个就少带一个嘛,现代人记性又不好,出门还得默念下“伸手要钱”才能带全东西,加一个MP3不得再编个咒语。

张向东分享的一个观点倒是挺有趣的。他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应该会在小众领域细分开来,不会出现某个“可穿戴终端”扮演现在手机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一个。更可能的是社会中不同的人群里各自有自己流行的可穿戴设备,比如爱街舞的人,他们会有神奇舞鞋,提供舞蹈时的动作监测;或者喜欢摄影的朋友,他们戴着类似Google Glass的装置。他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他喜欢登山,很久前就用一个专业厂商做的类似Fitbit的腕带设备,兼具运动监测和导航功能,这就是可穿戴的一种,但是那家厂商从来不叫它可穿戴设备。

主持人申音问了向东这么个问题,如果可穿戴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一言一行,所有数据都被记录了,不会有点可怕么?对此向东是持技术主义的积极态度的,他觉得信息其实一直都在,你跑步的速度、消耗能量值都是已经存在的,可穿戴设备只是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使其可视化,为你所用,你可以依据这些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努力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信息更自由的流动,技术意义上看是好的。

另外一位嘉宾是多看创始人王川,他也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一脸很有故事的样子。他说自己98年的时候就坚信未来一定会是可穿戴设备的世界,于是拉了一帮人开始做,最后也只是有小成。所以timing的确是挺重要的,小米也是如此。申音请他谈谈小米早期创业时碰到的问题,毕竟小米是先驱,碰到的问题现在这波硬件创业者也迟早会碰到。

王川说了两点,一个是供应链的管控,小米初期产能很成问题,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拿不到高通的芯片,当时小米用的那款芯片是高通的最新款,用的是新制造工艺,高通自己也碰到许多难题,为这事,小米的高管不知飞美国工厂多少次,还是没办法。国内的中兴华为也有类似的困扰,经常是哪块手机卖的好,过两天三星就不给这款手机供应屏幕了。另一个是库存,硬件创业公司稍不注意就会载在这上面,因为消费电子产品跟海鲜一样,时间一过价格跌的飞快,你看现在小米1能值多少钱?

整场听下来,感觉现在做硬件创业的难度还是蛮大的,虽然诸多有利因素的出现已经把难度降下了一大截,但是依然有许多壁垒和障碍在那儿。市场,的确在飞速增长,但是依然比较小众;资本,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团队,要想找到一支硬件、软件、云服务三通的队伍,真的很难;大家都觉得这个方向很可能有戏,但是什么时间爆发,可能都没底。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