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贷:移动端的轻借贷平台,纯线上的准信用卡产品——能否在中国落地?
在通常的借贷技术中,对借款人的考察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曰还款能力,二曰还款意愿。而就小额贷款而言,我们一般默认借款人都有足够的还款能力,这时信审的重心,就放在了还款意愿上。区区几千元借款,有还款意愿者无论如何都能还上,而没有还款意愿者,再有钱你也催收不来。
手机贷 ( iOS / Android )就是一个使用纯线上数据评估借款人还款意愿,并提供授信和微型贷款的手机借贷平台。用户需要在手机贷上提交“基础”和“附加”两个层面的信息,手机贷则通过后台模型和数据库对用户所提交信息进行验证。用户基础信息包括身份、工作、联系人三大块,基于这三块信息,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微信贷款的征信需要。而当你希望获得更高审核通过率(或者,未来有可能拿到更低利率),你需要提交附加信息以完成高级验证。附加信息一般包括信用卡、淘宝账号、微博、公司邮箱、结婚证号,以及房、车、收入等拍照材料,使用程序+人工进行验证。
站在用户一端,得到的价值是省去了繁琐的信用卡申请或贷款流程,足不出户办理完一笔几千元的借款,而且放款十分迅速。针对一些信用卡不覆盖的场景,比如在发薪日之前缴纳房租,手机贷也能提供支持。
其实手机贷的模式,核心在于三点:
一、锁定低风险人群,补缺信用卡市场。
手机贷的核心用户是刚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以及工作稳定的月光族。这些人一般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违约成本较高,整体风险性较低。同时,这些人又习惯于消费前置(比如毕业生入职前的房租、电脑支出),有比较强的消费贷款需求,而信用卡的审核标准或授信额度无法提供满足,这就给了手机贷这些类信用卡产品生存空间。
二、小额分散。
手机贷贷款上限为5000元,期限不超过30天。由于额度小、期限短,可以将资金进行高度分散,避免了集中性风险。由于手机贷大部分征信工作通过线上和程序来完成,操作成本足够低,才使得这种小额分散的借贷原则具备了经济可行性。
三、自主开发的征信模型+多数据库交叉验证。
在高度分散的基础上,大数法则开始发挥作用。宏观上,手机贷的征信模型可以就目标人群的某些特征点与逾期率建立对应,分析不同特征点对逾期率的影响权重,从而调整风控策略。微观上,手机贷对接了多个数据库(包括通过个人渠道搞定的央行征信接口),可以对用户所提交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挖掘出诚信疑点,从而排除潜在的欺诈用户。
基于纯线上的微型贷款技术,在国内还处于验证阶段,但是在国外已经广受认同,比如备受瞩目的大数据征信服务商 ZestFinance ,很多客户就来自于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行业,而融资1500万美元的 Earnest ,正在用大数据模型进行客群过滤。
再放宽一点看,其实各种纯线上P2P也应用了类似的原理和方法,比如国外的 Lending Club 和国内的 拍拍贷 。事实上,手机贷也提供了一个P2P理财端(仅面向VIP客户),未来有可能会打通从理财到贷款的整个资金链条。
手机贷团队,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和银行系统,目前共有成员20人左右。两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来自招行信用卡中心和我爱开无线事业部。目前团队已经拿到清科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