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进化:从“面向效率的沟通”到“面向对象的交流”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注:本文作者为我氪工程师路遥,兴趣广泛,对机器人、技术历史等很有研究,更多详情请看 他的个人博客

社交应用会给用户带来压力。这种压力的本质是我们希望在他人面前塑造一种更好的形象。所以对方越是我们在意的人,或者我们传递的信息越多,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就越大。

通讯方式与压力

用设备通讯往往要比面对面说话压力小。但即使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它的通讯方式越是接近现实,给人带来的压力就越大。

首先,视频聊天,这种方式压力最大,这就决定了它只会被用在熟人之间,而不是用来结识新朋友。你会有事没事跟不熟的人视频一下吗?

其次是纯语音聊天,压力仅次于视频。我认为也是不适宜社交的。像 ”比邻“这种app ,之所以还能造成一些传播,原因并不是它适合社交,而恰在于它不适合。由于比邻只能用语音,所以压力很大,你往往不会一个人使用,而是拉上宿舍里的人、朋友、或者聚会上一起使用,是这个原因在造成传播。所以我认为”比邻“基本上不可能成为主流社交软件,它和chatroulette(Web端的随机视频聊天服务)有可能殊途同归。

而纯文字聊天,对方不知道你的声音、表情、相貌、服装、位置,面对别人的压力是最小的。我认为如果一个应用打定主意联结陌生人在一起,那么它反而可以尝试往这个方向靠,听上去复古一点,但确实可以最小化社交压力。

限制与压力

限制,我认为限制很重要。

一旦没有限制,自由度无限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就隐含着做出了更多的选择,就包含了更多的信息。

比如有两款IM工具放在你面前,一款是既能文字也能语音或者视频交流,另一款则是只能发表情的,用前者同其他人交流时,你在决定发什么类型信息时,需要想一想在当下场景下(对方跟你是什么关系,你们在聊的具体内容),哪种类型更适合。这种思考就是压力的一种。

举个例子,你的妹子这两天不在你身边,突然心情不好需要你哄,你得迅速决定哪种方式能最有效的哄好她,是几句甜言蜜语的短信,还是用语音来嘘寒问暖,或者是几个萌萌哒的表情。小心哟,选错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可能你文字刚发过去,她就会愤怒的吼一句回来:你就不能给老娘打个语音电话么!

相比之下,如果你们之间是通过一款只能发呆萌表情的IM工具,情况就简单多了。表情的数量有限,能表达出来的具体意思也有限,对方不高兴了需要哄,你能发的表情可能只有一个——一只萌萌的小熊挥手说道“乖~”。这种“不全面”对于面向效率的沟通(比如商务或者工作交流)的无益的,但对于面向对象的沟通(同死党或者妹子)是有益的。

”限制“看上去只存在于细节中,但我认为至关重要,它决定了这个应用给人带来多少压力。如果压力大,人们就不想去用它了。一个产品如果希望进一步减小人们的社交压力,那么也可以从限制着手做起。

这篇文章写于一个月前,当时我还不知道 Yo! 这款app。Yo!出来后,有用户评论说:“我的女朋友再也不抱怨我给他发的信息文字太少了“,”Yo拯救了我的生活,治愈了我的胃溃疡(胃溃疡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压力太大引起的...)”。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曾经的产品和模式对年轻人来说渐显沉重,新一代用户需要更轻量的产品,让他们更放肆的表达。这就是 轻联网这一波产品需要满足的需求 ,老一波的Snapchat和Whisper, 新一波的Secret、YikYak、Yo和emoji ,气候渐成。

AD: 云之家 ,您的移动化工作平台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