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互联网项目来了:没有1000块/㎡的房子,但可能是年轻人用得起的第一间办公室
潘石屹也推出互联网项目了,不过很遗憾,不是1000块/㎡,年轻人买得起的第一套房......而是借鉴共享经济模式,全新推出的O2O短期租赁办公空间—— SOHO 3Q ,有可能是年轻人用得起的第一间办公室......
SOHO 3Q的模式有点类似前几天 刚刚拿到3.55 亿美元融资的WeWork ,将整栋的办公空间分割一个个灵活的独立办公室,然后按需进行出租,最大化的提升办公室的使用效率。 SOHO 3Q 同样如此,用户可以通过官网在线预定办公室,最短可以按周进行出租,所有的租赁环节和流程,包括合同和支付,全部通过线上完成,用户只需要带着电脑和手机去办公即可。
不过和WeWork整租的的方式不同,SOHO 3Q现阶段基本都是建构在现有的SOHO楼盘内。据SOHO中国总裁阎岩介绍,目前北京、上海正在施工过程中的有两个SOHO 3Q中心,一个在望京SOHO,一个在上海新天地SOHO复兴广场,两个中心加起来大概有1500个座位,2015年计划投资8个SOHO 3Q中心,再往后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扩张。
潘石屹则认为,WeWork最大的优势在于社区产品的营造(例如他们还有自己的社交平台 WeWork Commons,与LinkedIn类似,不过更关注早期创业的商务人士),而SOHO 3Q现在并未涉及改领域,因为在中国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太多了,在短时间做类似的社交平台,并不是SOHO所擅长的东西,提升SOHO 3Q的整体服务来得比较实在。
SOHO 3Q并没有透露租赁价格,SOHO内部对定价也还在讨论中,要等到2月1日正式上线的时候才能最终确定。潘石屹表示,“价格最后一定是随行就市。我们不是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互联网用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是看它能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我看来,SOHO 3Q这样的办公环境和服务水准,最终的定价应该不会特别便宜,通常意义上的“创业者”未必属于他们的核心用户。潘石屹对SOHO 3Q用户群体的画像是,“我们认为办公环境是多元化的是最好的,互相为市场,互相都可以启发。只要有创造力的人、只要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不愿意在传统办公室里的人,都可以来到这里。单一的人群在一起的话,相互之间的启发创造力就弱一些。”
“SOHO 3Q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营造线上、线下的氛围。如果人只是在互联网上解决所有的办公问题,坐在他们家的马桶上也可以解决,坐在家里的床上也可以解决。人从情感上到相互之间的启发,需要在线下。”
裁阎则表示,“像这类人,如游戏公司创始人,肯定是到北京找钱来了,北京有所有的风投。她是服装设计师,来上海参加服装节,3周就走了。也可能是自由职业者,记者朋友也是这一类的,可以灵活使用自己的空间。”
在移动办公、碎片化办公的浪潮之下,通过类似SOHO 3Q这样短期灵活进行租赁的办公室不失为提升办公空间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相类似的模式,还有我们之前介绍过的 Loosecubes 办公空间分享平台、 SharedDesk 这样的办公地点管理软件,以及像 PivotDesk 这样的可以帮助创业者把他们办公室里多余的空间租出去,或者帮人们找到可以共享办公的别人的办公室这样的平台。
不过既然是潘石屹嘛,1000块/㎡的房子才是王道啊......
最后和大家分享下潘石屹对互联网的思考:
第一点对我触动最大的,未来10年时间,机器人会出现。今天还在实验室里面,可是它的生产是很快的。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看到,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的时候,有一位舞者的腿被炸断了,麻省理工学院就给她做了机器人的腿,让她继续跳舞。从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爆炸案的发生到现在为止短短两年时间,光给这个女孩子生产的机器人,生产了六代,一代比一代精巧,几个月就是一代。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下一个十年机器人的影响会非常大,会很快出现。机器人的出现就是移动互联网和机械的结合。
第二点就是各行各业把这些闲置的东西、利用率不高的东西,都通过互联网利用起来了。先不说房屋空置率,就是把房子租出去了,利用率也不高,公司的人员在变化,业务在增加和减少。这个时代的变化速度是最快的。我觉得去学习和验证也是双向的过程。SOHO中国做3Q这个产品,人员并没有多少的增加。我们本身的物业管理人员是非常多的,而我们需要的是互联网方面的人员。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WANGJI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