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主办方掌握流动的用户信息,“活动行”从细节拼出一套Event标准化流程
人们从很久以前就有集会的需求,遇见志趣相投的人或更多商业机会。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尤其实在大城市,主办方更容易在网上发布信息、召集参与人员,人们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活动行业的活跃度日渐提升。目前,大家找活动的途径都比较分散,如豆瓣同城、明星贴吧、微信公众号等,商务人士可能通过内部邮件得知行业相关展会。目前市面上针对C端的信息聚合型应用较多,专门针对B端的服务也有,一种是付费的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会议方案商,另一种则是免费的活动发布和票务工具。
“ 活动行 ”创始人罗子文选择的是后者,从做免费的B端工具作为切入点,即为主办方提供围绕活动的整个流程包括信息发布、票务售卖、现场验票、数据统计等一系列服务,之后再把影响力扩展到C端。目前,活动行在手机端推出了服务B端的应用“ 活动行管家 ”,主要提供验票和查看表单的功能;以及服务C端的“ 活动行-同城活动 ”,用户可以查找并购买活动门票。
对于主办方而言,要顺利或者说完美地举办一场线下活动,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活动行会引导用户设计不同类型的票价机制,打通微信公众号API接口协助推广,并为B端应用提供二维码查验电子票的服务,以及实时查看现场观众数据等功能,让活动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可控。但是,细节多同时也意味着操作复杂,下一步活动行希望在移动端开发出更加简便的活动发布工具。
去年,活动行组建了BD团队,主要负责大型活动的合作对接。他们会针对某一个垂直领域进行地推,如音乐、动漫、娱乐等,找到一些如Live House的地方。数据上来看,2014年活动行上共发布了20000场活动,其中由BD专门负责的大型活动约2900个。全年活动报名量约为40万人次,总注册会员200万人。
根据罗子文的预估,国内包括一线、二线城市在内的活动行业市场大致会在2000到8000万人次。相较之下,在美国这个市场规模大约在300万人次,Eventbrite占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活动行对今年活动总量的预期是达到50万个,但其中还是免费的居多。理想情况是,量大之后,平台对每单售票抽成所得的现金流也会上去。这方面,罗子文之前在台湾创办的“活动通”与大陆版的“活动行”侧重点不一样。前者品牌知名度较高,主要发力付费活动(占活动总量的39%),也就是凭借2.5%的票务抽成赚钱;后者则希望提高影响力,将用户量做上去。
从内容划分的话,活动这个行业会不断与其他行业交叉,如互联网、创业、媒体、泛娱乐等,活动在不同领域的形式和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近期,活动行会在泛娱乐领域如电影、音乐与对应的主办方合作,联名推出一些中到大型活动,如摇滚运动会,吸引眼球的同时将产品直接推给更多用户。
而这个行业里,也存在一定的竞争。 活动树 与活动行是同类产品,目前已经完善了在移动端创建活动的功能。也有些服务商寻找一个垂直领域下手,如专注互联网和创投业的 31会议网 。也有专门针对活动某个环节发力的,如专注于找场地的 会堂网 和做票务的 友付 。至于各行业的专业会议领域,目前也存在一些比较成熟的竞争对手,如 知会 及其旗下的 大会议网 ,提供一站式会议解决方案,相对难撬动一些。
活动行认为,通过提供一个从用户出发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产品可以向更多领域拓展。但如果真的决心啃下大片市场,如何深入不同行业内部以及政府机构,满足不同主办方的个性化和细节需求,应该是标准化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