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总裁离职:是大佬恋权,还是这届接班人不行?
在 60 岁的边缘,孙正义第一次打破了他执行了 40年 的人生规划。
这位软银集团创始人因为对雅虎和阿里巴巴的成功投资而成为一代传奇,他的创业故事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他在 19 岁时制定的事业路径:
“我对我的人生做了 50年 的规划:20 岁创立自己的公司;30 岁赚到上亿美元的钱用于投资;40 岁选一个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50 岁,实现梦想,公司收入超过 100 亿美元;60 岁把接力棒交给接班人,退休。”
惊人的是,40年 来,他真的一步步实现了这些野心勃勃的目标。更惊人的是,这段看起来如此像伪造鸡汤的文字竟然是真的——它出现在了软银的日本官网上。
如今,最令人吃惊之处则在于,在勤勤恳恳奋斗一生之后,58 岁的孙正义宣布,他要打破之前的退休计划,继续干上十年。
变数来自于接班人的意外离开。
本周,软银集团在股东大会前突然宣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尼克什·阿罗拉(Nikesh Arora)将在周三正式辞职。来自印度的阿罗拉此前负责软银的海外投资业务,在去年被孙正义指定为软银接班人。(尼克什·阿罗拉,图片来自 Wall Street Journal)
对于辞职理由,软银、孙正义以及阿罗拉本人的官方说法是,两人在何时进行权利交接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孙正义希望过几年再退休,而无法上位的阿罗拉因此决定提前离开。
他们对媒体讲述了一个非常和平的分手故事。“我们在五、六周之前进行了反复讨论,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当孙正义告诉我他还要再做五到十年CEO 之后,我是否还要继续做下去?”,阿罗拉说。而孙正义则强调阿罗拉能力过人,让他离开很遗憾,但是自己确实还想干几年,所以就得说清楚免得耽误别人的远大前程。
但对于孙正义这样 19 岁时就安排好了自己整个人生的人来说,这样的变动未免显得太过突然。毕竟,就在一年前,他还信心满满地拍着阿罗拉的肩膀,公开宣布他为自己的继承人。而选继承人这件事,孙正义可是已经规划了十几年。他的前秘书对媒体回忆,当年上任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帮孙正义研究日本老字号三菱到底是怎么完成领导交接,从一个创业公司变成百年老店的。
所以,故事恐怕并不那么简单。
大家都注意到了软银近期对于手中优质资产的大量套现。由于长期高居不下的负债率,软银今年先是在投资 16年 后首次减持阿里巴巴股票,套现 100 亿美元;随后又将盈利状况良好的芬兰游戏公司 Supercell 卖给了腾讯,获得 86 亿美元。
美国媒体的评论普遍认为,这是软银为失败投资美国电信运营商 Sprint 付出的代价,狂抛优质资产的目的是降低负债率并且继续输血 Sprint 的价格战。而更为乐观一点的亚洲媒体则分析,软银手握现金的目的是加大对亚洲特别是印度市场的投资,这也符合孙正义一贯的投资策略。
但不论如何,软银的故事开始变得不那么好听。低迷的业绩以及高达 800 亿至 1000 亿美元的债务无法让投资者满意,而 “全球薪资最高管理者之一”、过去两年里拿了共计 2.08 亿美元工资的阿罗拉,则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阿罗拉离职之前,软银刚刚结束对于他的内部调查,原因是此前有投资人团体致信董事会,质疑阿罗拉 “糟糕的” 投资决策、过往履历以及在 PE 机构银湖资本担任顾问是否形成利益冲突。毕竟,在上任两年内,阿罗拉已经一口气投出了 40 亿美元,其中有一半都是在他的老家印度,而回报未知。
36 氪分析了阿罗拉主导投资时期的软银投资记录,发现阿罗拉在印度的最大两笔投资 Snapdeal 以及 OYO Rooms 目前发展情况都并不理想。而从软银股价来看,阿罗拉任期中的几次重大投资也并没能挽救软银遭 Sprint 拖累的颓势,反倒是他离职消息一出,Sprint 股价大涨超过 8%。 (阿罗拉在位时的重大投资及软银股价,图片来自 Wall Street Journal)
虽然最终软银的调查结论是投资者指控并不成立,阿罗拉本人也反驳这些批评 “没有依据”,但最终他还是突然辞职了,接班时间问题之外,背后的投资人压力可见一斑。从这个角度上看,孙正义亲口说出 “虽然不想成为那种快到 60 岁了,还留在公司制约发展的老头子,但是我发现自己变得贪心,还想要更多”,并以此为理由送走他一手从 Google 挖来并栽培的爱徒阿罗拉,也算是感人至深的职场好领导。
投资人满意了,他们的反应非常直接——在周三的软银年会上,超过 2000 名股东参加并表达了对孙正义继续执掌软银的支持,一些人甚至呼吁他 “继续工作到 200 岁”。软银股价当日上涨 2.6%。
阿罗拉同日离职。而孙正义,则放弃了他选定好的接班人和退休计划,继续以五到十年为单位执掌软银。
投资人的反应,软银的危机,这些共同昭示了一个可能的真相:决定阿罗拉去留的不是他是否愿意再等五到十年来接掌这个互联网帝国,决定孙正义何时退休的也不是他奉行了 40年 的人生规划,即使功成名就,计划完美,他们仍然被裹挟在资本和商业的意志里。
谁来接班、何时退休,往往是服从于商业博弈,而不取决于个人的构思和规划。
然而,最后的问题是:让孙正义再干 10年,软银的问题就能解决吗?
(查看阿罗拉时期软银的投资情况,请点击:阿罗拉时代的软银投资:对印度市场近乎执着的宠爱。题图来自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