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市值不到上市的四分之一
9月21日晚间,当当宣布完成公司于今年5月签署的私有化协议。
交易完成后,当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母公司”)的实际利益拥有人为当当董事长俞渝、CEO李国庆,以及高级副总裁姚丹骞、副总裁陈立均和副总裁阚敏等几位高管。当当退市后,李国庆和俞渝合计持股 93.17%,当当网管理层预计 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公司营收增幅分别为 6.6%、10.3%、11.5%。
当当还向纽交所提出申请,请求在美股开盘前暂停交易,其ADS将从纽交所退市。
历时14个月,几次生变,当当私有化终于完成。
2015 年 7 月10日,当当网对外宣布,董事会收到来自董事长俞渝和CEO李国庆(以下简称“买家联盟”)的私有化要约,以每股美国存托股(ADS)7.812美元的现金收购买家联盟尚未持有的公司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该报价较当当网7月8日收盘价溢价20%,却不及发行价的一半。
这一私有化要约在当时遭到了投资者的一致反对,有投资者发公开信指责:“这个价格不仅严重低估当当公司的价值,也大大损害了当当股东的利益。”“这个私有化要约有强烈的投机和套利性质”,公开信称,李国庆和俞渝是想利用中美股市的时间差,拿当当股东当做交易对手来进行套利行为。
中概股私有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大股东低价邀约收购,回到A股市场后估值提升,股价被再次炒高,要约收购大股东赚的盆钵体满,却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据36氪报道,今年3月9日,雪球旗下投资机构 iMeigu宣布ADS 拟以每ADS 8.8 美元收购当当。
iMeigu Fund是一只专注中概互联网投资的基金,针对低价要约收购做出反击,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同时获取相应收益。此前2月25日,由于怀疑聚美管理层先操控股价再发出私有化邀约,iMeigu发公告内容宣布可能针对此起私有化采取一系列起诉行动。陈欧、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要约,拟以每ADS 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聚美优品。该价格比当时最近十天均价高27%,比2014年22美元的发行价低了68.2%,这意味着聚美优品的早期投资人将蒙受巨大损失,邀约方案遭到了小股东的反对。如今,聚美优品的私优化进程暂被搁浅。
虽然 iMeigu 给出的价格比俞渝和李国庆的出价要高出 12.6%,但从结果来看,iMeigu的阻击方案并无太大效果。
据报道,当当管理层彼时方面采取了“冷处理”竞购的方式,公司层面未发公告通报,高管也几乎没有评论。
甚至在竞购要约发出2个月后的5月17日,管理层还将报价大幅下调 16.8%,至每ADS 6.5 美元。此举引来一定非议。当时,中国国内传出监管层对中概股回归政策不明朗等猜测,一批筹划私有化的中概股刚遭遇大跌。
最终,多轮交流后,报价又上调了0.2美元。5月28日,母公司和当当合并有限公司签署最终合并协议与计划,将以每股普通股1.34美元(相当于每ADS 6.70美元)的现金收购当当网全部已发行普通股。
9 月 12 日,当当宣布股东投票批准了该私有化协议。同日,当当与中国银行签订 1.4 亿美元的两年期过桥贷款,以支持 5.56 亿美元的管理层收购。
在此前的公告中,管理层买方团对降低私有化报价做出了解释:
第一,中国电商市场日益激烈,当当市场份额被蚕食,影响其运营及财务表现。第二,全球金融市场 变化使得当当股价受到影响,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将为股价带来不确定性,降价私有化将有助股东快速变现。第三,中国宏观经济状况不佳,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美元走强使得私有化成本提升。
管理层的巨大投票权是当当低价私有化能获得股东批准最主要原因。投资人钟日昕曾撰文分析,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允许双重投票权制度,李国庆及俞渝夫妇虽仅持股35.9%,却能获得高达83.5%的投票权——这一高比例投票权将主导当当的资本运作。
当当是中国最老牌电商网站,成立于1999年,迄今存活了17年,现在的市值不足2010年上市时的四分之一。 2010 年12月,当当在美国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 16 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24.5美元,收盘价较发行价大涨86.94%,收报29.91美元。
上市不久后,李国庆还跟大摩女(自称为IPO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女员工)在微博上对骂两天,李国庆称当当网在美上市时屡受投行欺负,被投行刻意压低发行价,因此挑起骂战。此事引来大量网民转发或评论。但后来双方和解,投行称微博作者非公司员工。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当当网的股价逐步下跌,一直在5美元左右徘徊,最低跌破4美元,近几年稍有回升。
至此,当当是第二家完成私有化的电商中概股。今年4月,中国“B2C电商第一股”麦考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外流通股将被完全收购,以此完成私有化。从2010年10月到2014年9月,先后有麦考林、当当、唯品会 、兰亭集势、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共7家电商赴美上市,体量可谓一家比一家大,然而并非全部都过得很好,聚美优品赴美上市两年多,股价持续走低,如今市值仅约8.3亿,相比上市时的38.7亿缩水30亿多。而如今其私有化计划陷困境,可谓进退两难。
再者,如今国内借壳上市和IPO环境不甚明朗,即便是完成私有化的当当,回国之路仍是前途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