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合并“受伤”的不只易道神州,全球反Uber联盟也面临“土崩瓦解”
滴滴与Uber一合并,外行人也许只看个热闹,但对于身处同一漩涡里的同行们来说就有点意味深长了。在国内,神州租车在股价上的回应堪称神速——昨日跌幅近4%;而易道用车则用公开信表达了自己“绝不屈服”的坚决立场。但在国外,这一消息或许已让曾在同一战壕的Lyft(市场份额第二的美国打车应用)、Grab(东南亚最大的打车应用)与Ola(印度最大的打车应用)傻了眼。随着Didi“吞噬”了Uber的中国区业务,这一“全球反Uber联盟”的伙伴关系也极有可能走向终点。
在这次收购中,除了滴滴要向Uber投资10亿美元,协议也注明Uber首席执行官Travis Kalanick与滴滴首席执行官程维将互入对方公司的董事会,但双方均不具备投票权。
以上都在表明,滴滴出行将更多的投资与赌注压在了Uber身上,而非努力维持联盟的关系。迄今为止,滴滴已分别向Lyft、Grab及Ola注资1亿美元、3.5亿美元以及3000万美元,但三者的投资总额还不到Uber的一半。
有消息称,联盟中的一些合作伙伴在得知昨晚的消息后均感到措手不及。Uber在美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Lyft 以及印度打车市场的老大Ola均感到自己被蒙在了鼓里,并决定进一步商讨与滴滴之间的新关系。原因就在于,尽管已有部分报告指出投资者一直在给Uber与滴滴施压,敦促他们尽快在7月达成相关协议,但滴滴仍然在几周前向联盟的合作伙伴保证此次交易不可能发生。
换句话就是,尽管Uber的投资者们一直在有意“撮合”,但滴滴收购Uber的决定仍然来得太让人猝不及防。
Uber最大竞争对手Lyft“黯然神伤”,或将调整与滴滴的战略伙伴关系
Lyft与Uber在美国市场的“战争”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对于Lyft来说,滴滴的收购决定使此事对它的影响远高于Grab和Ola。早在今年4月,Lyft与滴滴就达成了联盟内第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合作方案:协作推出美国-中国跨界订车平台。举个例子,根据合作协议,滴滴用户无需切换应用就能够在美国境内使用Lyft叫车,但反向服务还在商讨中(美国Lyft用户还不能在中国直接享受滴滴叫车服务)。
而现在,Lyft似乎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其既要试图判断滴滴该举动对双方伙伴关系的影响,又要思考——“既然滴滴手里有Uber的股份,那我与Uber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滴滴收购Uber中国业务的消息公布后的几小时内,Lyft官方发言人Alecandra LaManna通过媒体的表述显得模棱两可:
“由于中国特殊的监管环境,我们一直相信滴滴在中国拥有极大的竞争优势。而最近该地区的政策变化也是我们没有投资中国市场的确切原因。在未来的几个星期内,我们将进一步评估与滴滴之间的合作关系。”
印度打车界老大Ola与东南亚“地头蛇“Grab的忧虑与希望
从Ola方面来看,由于滴滴是其少数股权持有者之一,尽管对此消息感到意外,但公司坚称自己未受这次交易影响。此外,Ola也从未与滴滴合作推出任何服务与产品。因此有外媒认为,眼下判断该公司是否会与滴滴继续维持合作关系还为时尚早。
当Ola一方被问及此次消息的突发性质时,有知情人士称,Ola用自己最近的一项收购打了个比方:由于公司在不到两周内就收购了本土打车软件TaxiForSure,因此他们认为这类较为迅速的并购交易并不少见。
但最让这两家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打车企业关心的也许并不是滴滴的举动,而是Uber扩张的下一站究竟是在哪里。从某种程度来说,滴滴让他们看到了获胜的希望。
几乎被证明已向中国市场举白旗的Uber可能在大喘一口气的同时,准备将精力集中在下一个最大的区域性市场——印度、东南亚或其他发展中地区(例如拉美地区、中东以及北非)。
在昨晚写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Grab首席执行官Anthony Tan表示,滴滴的胜利对公司在东南亚的业务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征兆。这封信更像是一个战斗口号,预示着Grab已整装待发,接下来要与Uber投放到东南亚市场中的海量资源作出顽强抵抗。
“从这次与滴滴的交易来看,我们预计Uber将很快转移注意力,并将人力财力投入到我们的区域。但从滴滴身上我们已经看到,当‘地头蛇’始终忠于自己的信念与力量时,其终究会笑到最后。”
此外Grab也将继续与滴滴展开合作,包括双方推出的跨境订车平台。
“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将一如既往地展开,无论用户走到哪里,我们都会为他们带来漫游世界的可能性。”
但Ola却认为Uber不会“双倍押注”印度市场。公司表示,没有再比中国打车市场更具有多样性的国家了,但滴滴却最终力压Uber。因此,印度更需要一种本土化的用车解决方案。而Uber在中国的“失足”也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本土市场绝不能被一家具有全球战略的海外公司渗透与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