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背后的科学(下) | 36氪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注:我们正处在数字时代,各种数字化设备如潮水般向我们袭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数字原住民是不是会更加偏好数字设备?在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越来越流行的背景下,纸质书会最终消失吗?《科学美国人》就此发表了一篇文章,详尽地解释了纸质书和电子书阅读背后的科学。尽管文章没有给出确切结论,虽然电子墨水、氧化膜等技术也正在尽量仿真,但是纸质书带给我们的那种独特感觉,也许是电子书永远都无法无法代替的。

精读

许多的新老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尽管大家在纸质书上阅读对内容的理解要比在屏幕上看更透彻,但是其差异往往很小。不过有些实验则认为研究人员不应该仅仅观察即时的阅读理解效果,也要关注长期的记忆效应。2003年莱斯特大学的kate garland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在不同媒介(屏幕、纸)上阅读后做题的成绩基本一致,但是在信息记忆上存在差异。

在心理学家眼里,记东西和认东西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在有上下文细节(如某个人学习东西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情况回忆一段信息,而后者则是在不记得如何掌握信息的情况下认为某事是真的。总的说来,回忆属于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如果不能转化为此后变为“已知”的更稳定的长期记忆的话,很容易逐渐消失。在屏幕前研读材料的志愿者在进行测试的时候,更多的是依赖于记忆而非认识,而在纸张上面阅读的学生则是同时依赖于记忆和认知。garland等人认为在纸张上面阅读的学生对材料掌握得更快更彻底;他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针对文本中的信息搜索自己的脑海,以便触发正确的记忆—因为他们往往已经知道答案了。

其他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屏幕上进行阅读对内容的理解不够,是因为屏幕阅读相对于在纸上面阅读更加耗费精神和体力。电子墨水容易映入眼帘,因为它像纸质书一样反射环境光线,但是计算机屏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却是直接把光线投射到阅读者脸上。虽说液晶屏比crt要更柔和一点,但是长期盯住耀眼的屏幕会导致视力疲劳、头疼、视力模糊等症状,即计算机视觉综合症。长时间在屏幕前工作的人具有上述症状者的比例高达70%。

对于屏幕阅读是否更加劳心费力,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的erik wästlund曾经进行过一项严谨的研究。在一次实验中,他让72名志愿者完成一次30分钟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阅读理解测试,里面共有5篇短文,各自篇幅均为1000字左右,题型为多选题。结果表明,计算机阅读组的成绩得分偏低,且压力和疲劳度也要比纸张阅读组高。

在另一项有82名志愿者参与的计算机阅读测试里,受试者被分为两组,一组阅读分页的文档,另一组则阅读不分页的连续文本。事后研究者评估了受试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结果表明,尽管两组人均能很好地完成阅读测试,但是阅读不分页文本的那组人注意力和记忆力表现都要逊于分页组的。 wästlund认为,由于滚动要求读者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同时放在文本和文本的移动上,从而会消耗更多的精力,相比之下,分页浏览只需点击页面这个更简单和自动的手势操作即可。中佛罗里达大学2004年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也类似。

态度调整

除了强调屏幕阅读占用更多注意力以外,一些新兴的研究还指出对于大家并不总是会在屏幕阅读上投入相当的精力。许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上阅读的重要程度不如看纸质书高。圣何塞州立大学的ziming liu2005年曾对113人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进行屏幕阅读的人会走很多捷径,他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浏览、扫描和搜寻关键字上面,相比之下,阅读纸质书的人更有可能是把文档通读一遍,而且是只有一遍。

在屏幕上阅读时,大家对心理学家所谓的元认知调控(metacognitive learning regulation,设定目标、阅读困难部分、检验理解程度等)的参与意愿也会更低。2011年,以色列理工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受试者分别在计算机和纸张上完成一段说明文的多选理解题。研究人员给一半的受试者设定了7分钟的学习时间,剩下的另一半则没有时间限制。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在计算机上阅读和在纸张上阅读的人表现均能一样好。但是任由自行管理时间的受试者中,在纸张上阅读的人成绩却要比在计算机阅读的高10%。其原因可能是纸张阅读者相对而言更加专心和用功,在管理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方面也更有效率。

那么,随着态度的转变,纸张阅读和屏幕阅读的差异有可能缩小。上篇中视频的那位主角现在已经3岁半大了,据她父亲说,现在她已经不再把报纸杂志当做触摸屏了。说不定等到她这一代成长起来时,这些人对屏幕的偏见就没有我们这些老家伙那么大了呢?微软的sellen从研究中了解到,由于电子书的暂时性和无形,许多人对电子书的拥有感并不强。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在使用电子书而非拥有电子书,一旦这些人喜欢上一本电子书,他们往往就会去买上一本纸质的。这一点令sellen回想起自己以前研究过的数字音乐的发展轨迹。在早期的时候大家也是心有抵触,但是现在人人都热衷于收藏、管理和分享数字音乐了。对电子书的态度可能也会逐渐发生这种转变,尤其在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在未来可实现更多的分享和社会化互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比方说,kindle上的书只能借出一次。

许多工程师、设计师、用户界面专家都在致力于让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的阅读体验尽可能地接近纸阅读。电子墨水跟化学墨水就有些类似,kindle屏幕的简单布局仿佛就像平装书的一页纸。类似地,苹果的ibooks试图模仿纸质书的整体美学,包括有点逼真的翻页效果。

但是有人也许就要问了,为什么我们要非那么大功夫,让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这些新技术的体验贴近于纸张这种如此古老的东西呢?为什么就不能让屏幕阅读演化为全新的形态呢?很显然屏幕阅读是可以带给读者一些纸张阅读无法提供的体验的。滚动也许不是阅读白鲸记这种大部头的理想方式,但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espn等靠滚动也创造了十分好看的文章,那种表现形式是纸张无法实现的。而一些web漫画和信息图则把滚动变成了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类似地,robin sloan凭借着 the tap essay 引领移动设备的阅读潮流。像宇宙的大小这样的交互效果是纸张永远也做不了的。而atavist 这样的新兴电子出版商,通过嵌入式交互图片、地图、时间线、动画、音轨等富媒体形式为平板电脑读者提供了深度报道。有的作家则跟程序员携手,创作出精妙的交互式小说和非小说文体,让读者决定接下来要看什么、听什么。

如果需要集中精力阅读长篇的纯文本时,纸张和墨水也许还有优势。但是文字并非唯一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的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背后的科学(上)

via: scientificamerican.com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