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借格力电器回应监管层,七大保险系的举牌行动是否会就此收敛?
监管层发话,董明珠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近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由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上升至第三大股东。目前其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公司也尚未获悉其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
对此,关于格力或将成为险资举牌的下一个目标的讨论甚嚣尘上。中金公司11月28日发布研报称,格力被举牌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此次不被举牌,未来也将被举牌。
12月2日,深交所向前海人寿发出关注函,要求前海人寿就“持股目的及与前期相比是否已发生变化,是否有意参与格力电器的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以及“截至12月2日下午收盘时,公司及一致行动人在格力电器拥有权益的股份是否已达到或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等问题作出说明。
随后前海人寿于3日在回复函中表示,公司及一致行动人在格力拥有权益的股份未超过格力已发行股份的5%。公司此前卖出和买入格力股票,主要因为公司认可并看好格力电器未来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希望通过投资格力电器股份获取投资收益,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更为重要的是,前海人寿明确表示没有参与格力日常经营管理的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格力的业务发展及其股票价格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够继续增减持格力股票。另外,前海人寿说明买入格力股票的资金来自保险责任准备金和自有资金。
针对此次“野蛮人”敲门一事,董明珠表示,格力不会对举牌进行应对,“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
而前海人寿之所以如此迅速而明确的给予监管部门回复,也是源于近日监管政策的日益趋紧。日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指出,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举牌和杠杆收购,是对治理结构不合理的公司的一种挑战。
他表示,用来路不正的钱,从门口的野蛮人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挑战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挑战了做人的底线。有的人拿着持牌的金融牌照,用大众的资金从事所谓的杠杆收购。杠杆收购用的钱,出资人必须有风险消化能力,现在在金融市场,直接发展一些产品,实际上最终风险承受的不是发产品的机构,而是广大投资者。
“当你挑战刑法的时候,等待你的就是开启的牢狱大门。”他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对于证监会主席的发言,新华社第一时间也进行了回应,每一次险资的介入必然伴随着股价的剧烈波动,甚至对有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构成影响,使得一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人人自危”。
同时新华社在文章引用分析指出,七大举牌最为活跃的保险系,分别为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和华夏人寿系。
此前,针对最近两年个别险资采取比较激进的业务发展和投资方式,负债端过度依赖投资型业务,资产端盲目投资与保险毫不相关行业的现象。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也曾发出监管警戒称,要加强干预个别机构罔顾市场接受程度、罔顾行业负面影响而采取的激进股权投资行为,促进保险机构审慎稳健投资。
一方面来自监管层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宝能的资方运用方面。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认为,“万宝万之争”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因为它反映了收购兼并市场的痛点。有三个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公司治理之争、收购行为之争、资金组织方式之争。
其中,宝能系用万科股权的收购组织了银证保信各方面的资金,杠杆率高达4.2倍,引发了对寿险资金和资管产品用于收购的争议。虽然宝能系把各项资金组织规则用到了极致,但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没有办法来说宝能的资金组织是违规的,也就是说,在现在有关法规下,宝能的资金组织不违规。
孙海波《揭秘宝能神秘杠杆资金来源:钻混业监管的漏洞?》
但是这些组织的方式是蕴含了很多风险的,这些风险是需要监管方面针对监管漏洞加以弥补。从今年7月份以后,监管当局陆续出台了很多的监管规则,实际上就是在弥补在资金组织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漏洞。
而前海人寿用来增持格力的资金,其回复函中也写到是来自保险责任准备金和自有资金,并不存在违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