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Art 以艺术品租赁切入,用互联网的方式加速艺术家IP孵化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关于艺术品,36 氪之前采访过许多进行互联网化探索的公司,比如艺术品电商 艺客 ,今年10月 和豆瓣合作后主打艺术家居;或者是做金融投资的 金贝艺融 ,还有做艺术项目众筹的 Artable ,以及传统企业转型产物 艺典中国 ,不管探索的方向如何,大部分人都是艺术圈子出来的,因手握艺术品资源,玩法不尽相同,36 氪最近采访的 Try Art 则打算以租代买,从租赁业务切入。

创始人田少青认为,电商已是红海,切租赁业务,既避开了竞争,又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艺术品的体验式消费。

Try Art 先期做 2B 的服务,为高档办公区、餐厅、酒店、商场提供艺术品租赁服务,目前则主要以版画租赁为主,企业需到官网上提交申请,Try Art 审核完毕后,上门考察空间,提供艺术品配置方案给机构,沟通完成后 Try Art 进行制作,最快可以在几天内开始安装,这些作品免除押金,租金则为售价的 4%,按季度进行更换,Try Art 承担运输与安装服务。

Try Art,“以租代买” 切艺术品消费升级

艺术品租赁业务在欧美国家非常盛行,在当地被称为 “艺术银行”,通常由政府文化部门建立,购买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租赁给企业、公共空间等,国内在几年前偶有艺术品租赁企业的存在,但成交量很低,因为出租方要求承租方必须承担售价 50%的押金,再收取将近售价 30%的租金,相当于付了承租方 80%的价钱。对此,Try Art 决定主打免押金模式,但是对 B 端用户的审核就会严格一些,目前已合作方包括国泰君安、三智资本、三里屯茉莉餐厅、CBD 新派公寓等。

据田少青表述,Try Art 用近乎于免费的价格将画作提供给商户,一来是为了教育市场,二来是因为这些画作大部分是现有的一些非名家作者所作,更多的是为了曝光这些艺术家。但是,如果企业有需求,可以指定名家,由 Try Art 来建立联系,以及提供后续的物流安装、保养服务。Try Art 做版画发行出身,积攒了将近 300 位艺术家资源,目前平台已经与这些艺术家采取签约制,如果企业提出需求,Try Art 会分配在艺术风格上较匹配的艺术家上门进行设计

艺术品租赁听上去很美,但业内人士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形式很实用,但不会有市场,因为大部分人买艺术品有一定的投资需求,再者艺术品画租赁业务一直没有一个标准定价,市场空白,行业规则还没有建立。当然,线下艺术品铺设只是一种引流的方式,Try Art 随作品附公众号的二维码,最终要回归线上,田少青认为,目前是让用户体验艺术品消费的阶段,下阶段将回归线上进行商业化。

“艺术品本身是不能商品化的,但是艺术衍生品可以。” 田少青告诉 36 氪,结合当下消费升级,Try Art 接下来会跟大众消费品进行合作,让艺术家参与到商品设计中去,比如一些有艺术特色的餐厨用具、生活用品等等,出联名款产品。

目前,该团队正在寻求融资。

原创文章,作者:董雨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0461.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