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奢侈品快消品牌关店后, Ralph Lauren 也并入了香港零售业闭店大潮
Ralph Lauren (拉夫·劳伦)的“美国梦”也抵不住香港零售业刮来的寒风。
上周,Ralph Lauren 位于香港铜锣湾利园的旗舰店悄然关门,此经距离开店仅仅2年。回应关店消息时,Ralph Lauren 集团表示,这是集团战略和金融计划的一部分,公司正在重新部署门店,关闭无利可图的店铺。
同样关闭了铜锣湾旗舰店的还有快消品牌 Forever 21 。依据 WWD 报道,咨询公司OC&C Strategy 的合伙人 Jack Chuang 针对Forever 21缘何闭店,提出了两点供参考:一是铜锣湾区位租金高;二是赴港旅游的大陆游客消费锐减。
租金是不可言说的“痛”
零售商的“切身之痛”与商业地产租金之高不无关系。
以 Ralph Lauren 为例,其刚关门的铜锣湾旗舰店,占地2万平方英尺(约合1858平方米)。11月,据商业地产顾问公司 Cushman &Wakefield 高纬环球,发布的全球零售地产租金报告显示,铜锣湾零售租金以每年 2878 美元/平方英尺高居全球第二。这就意味着光地租,Ralph Lauren 每年就需支付5756万美元 。
2011年,为打响品牌名气,Forever 21刚到香港就豪租下铜锣湾的6层超大店铺,总面积达到51188平方尺(约合4757平方米) ,成为名符其实的铺王。风光表面的背后承担的是高昂的代价,当年Forever 21需承担的月租金已达1100万港元,据第一财经近期报道,最新月租金已追加至1380万港元。
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租金,大量国际品牌撤出像中环、铜锣湾等香港商业核心区。美国青少年时尚品牌 Abercrombie & Fitch 第三季度财报利润暴跌,随即公司做出明年年初关闭香港旗舰店的决定;英国市场品牌 Paul Smith 关闭时代广场旗舰店;去年瑞士奢侈手表品牌 Tag Heuer 、Coach 位于铜锣湾和中环的旗舰店也难逃厄运。
游客锐减成根本原因?
商业地产租金虽昂贵,但在香港“买买买”的辉煌时期,奢侈品牌也好,快消品牌也好,支付了大笔租金后还是能大捞一笔。毕竟前来门店的人络绎不绝,“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金主还在。
依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及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香港零售业销售状况基本与内地访港人次呈现正比例相关关系。只不过内地访港人次基本处于负增长状态,2016年前九个月中国内地游客同比下降8.7%,香港零售业总销货量也已连续下跌19个月。
此前香港缘于有地理及税务上的优势,成为内地游客“买买买”很好的去处,毕竟相较于出国办理各种签证及证明,香港相对而言更方便。
但随着很多海外国家和地区逐步放宽对华签证政策,并推出各种措施吸引游客,香港已不是“最好”的选择。比如马来西亚政府决定,从2015年12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两人及以上组团来马的中国游客实行免签。
与此同时,香港反而将内地游客“往外推”,莎莎国际近期公布的财报中,将营业额下滑的原因指向了港府针对内地游客实施的“一周一行”新政。据中国政府网报道,“一周一行”政策实行后,内地访港旅客较去年每日减少1000人次。另外,还有游客爆出香港服务质量差,购物体验不好等等。
一来二去,内地游客们的兴致也随即转向国外。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花多少“钱”反而没那么重要,比如说同样买一件奢侈品,游客们更希望享受好的服务。
以日本举例,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消费升级:2016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日本是今年中国游客最青睐出境的地点之一。众多的游客意味着强大的消费力,2015年中国500万游客赴日“爆买”了750亿元。在游客看来,“爆买”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商品品质更佳,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日本良好的服务态度。
香港零售业的颓势或许还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但好消息是访港旅客人次跌幅有所收窄。如何留得住“人”、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许才是商家们所能改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