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学生创业团队,就有一个会碰到股权分配问题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如今“创业者”这个标签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些“潮人”的感觉。年轻人去创业,能获得的帮助和支持越来越多,政府学校能给你各种优惠和政策,创业圈子里能找到同道中人,风投忙不迭追着那些靠谱的项目和团队。大环境下,创业越来越热,门槛越来越低,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拉几个同好,撩袖子开干的越来越多。

热潮的背后也有暗礁。昨天有一位在创业的朋友跟我说,最近身边有不少学生创业团队突然就崩了。剧情类似:三四个同校或者同班的好伙伴,都想做点事情,又有技术和产品能力,组队就开始做了。大家都是学生,互相之间关系也简单,股权分配上基本就是平分了。这个看似合理的决定却给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创业初期,大家啥都没有的时候,股权不重要,先把产品做出来再说。做出产品原型拿到投资开始扩张之后,问题就来了。平分股权对公司日后的管理和发展是不太理想的架构,通常还是得有一个CEO去占大头。这就意味着原本兄弟连性质的创世团队,必须分出个老大老二老三了。这个过程进行的顺利还好,如果CEO在和团队其他成员沟通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过高估计自己做出的贡献,很容易造成内部不和。

换个角度看,有些负责产品和技术的联合创始人也会有这种想法:“最开始大家是好兄弟所以一起创业,这三个月我辛辛苦苦写了三万行代码,你就出去喝喝茶聊聊天,现在拿了钱你就说你要当老大,拿大头,凭什么?”

雪上加霜的是,有些投资机构还会“积极推动”这一过程,比如夸赞年轻的CEO是个“不世出的选手”或者“未来的某某某”,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建议他加强自己对公司的掌控力,适当的削藩。年轻人刚出来创业,收到这么多前辈的夸奖,挺容易飘飘然的,然后就果断出手了。投资机构这么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是优化了股权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拉拢CEO,之前在谈判桌上是创始团队VS投资方,削藩之后就是CEO+投资方VS其他创始人团队成员,优劣势一下就逆转了。

内有团队成员间的不和,外有投资方扇风和施压,年轻团队抗不过去的话,结局就是团队崩溃,要么是CEO被开掉,要么是CEO开掉了其他创始人。钱融到了,队伍却散了。

深究个中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团队本身太不成熟了。这个不成熟有两方面,其一是个人层面,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和价值相对没有那么清晰,容易高估自己的贡献。其二是团队层面,学生团队通常是第一次创业,对创业初期应该避免的错误都照单犯了。比如平分股份。或者在创业初期没有对各方的权责做明确的书面协议。在团队的内部沟通和协作上,经验的欠缺也会产生致命的后果,有过几次创业经历的朋友就会明白,失败的团队里没有成功的个人,有时候为了大局,牺牲自己其实是更优的选择。

也许人年轻时总会吃点亏,但是如果通过提前学习准备,可以少吃点的话,还是少吃点吧。推荐一个故事: 从估值一亿到一夜分家,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教育产品的故事 和一个攻略 创业公司分配股权时,如何计算每个人的贡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