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搜狐汽车频道前主编、车语传媒创始人俞清木:从线上到线下再回到线上,互联网人的“曲线救国”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8月2号我们曾对移动电台应用考拉FM做过报道,这款App被认为是俞清木重回线上的铺路之作。俞清木曾任搜狐汽车频道主编(因为这段经历,清木至今仍喜欢被员工称为“老师”),07年从搜狐离职后创办车语传媒,此后在传统广播广告代理和频道运营业务上深耕并一直做到全国前三,5年后凭借一款移动应用再度触网。

出于对这一曲折过程的兴趣,我们对俞清木做了一段简短采访。采访中清木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若干创业经历和心得,我们在保持大意的基础上,对采访内容进行了重构,希望能为读者做一个比较清晰的梳理:

一、追随大势,找到吹得起猪的风口

成功是一系列概率事件的乘积,而创业者能做的只是让每个环节的概率稍大一些,因此跟对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06年到08年三年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分别保持了15.2%、14.3%、13.5%的增长,当时的民用汽车市场还基本由占城市人口10%的最富群体驱动,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汽车消费的大众化其相关领域也会迎来一个爆发。基于这一判断,媒体出身同时又关注汽车的俞清木很自然选择了两者的结合。

从今天回溯过去5年,除11年外中国汽车消费一直保持了加速增长,直接带动了汽车电台广告的繁荣。借着“吹得起猪的风口(雷军语)”,车语一路做到如今每年约7到8亿的营收,成功帮助清木完成资源积累。

二、曲线救国,圈占稀缺资源

互联网出身的俞清木一开始便将车语定位为数字音频内容运营商,然而却选择了传统行业作为创业起点,这一事实曾让我感到费解。

对此清木自有一套解释。在他看来,移动音频市场的竞争将分为三个阶段:海量竞争者从产品和技术切入,一些产品聚合用户后形成渠道壁垒,最终则是巨头间对内容版权的争夺——借用清木自己的表述是“内容为王、渠道为霸、技术驱动”。因此他和他的团队最初决定反学传统,从传统行业开始人才、资源、经验、内容的积累。用了5年时间学习行业规则和用户行为,直到网络基础设施相对成熟的现在才重回线上。

这一策略的结果是,车语不仅积累了远比线上对手充足的版权资源,还拥有线下商业提供的稳定现金流,加上创始团队与生俱来互联网基因,形成了进退有据的有利位置。

三、观察用户,关注使用场景

清木看好音频市场的原因之一,是对移动用户“伴随行为”的洞察。比如我们看电视时会选择吃零食,走路时会选择读手机报,看书的时候又会选择听歌——当注意力需要投入在“被伴随行为”上,就要求“伴随行为”对用户的干扰最小、同时用户对所接收信息享有最大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语音可能是比视觉更贴合移动场景的媒体形式,用户可以避免将80%的感官资源(视觉)分散在次要活动上。

在考拉FM的产品设计中也体现了“轻干扰,高到达”的思路。比如针对驾驶者(考拉FM的重点目标用户群),考拉极简的界面和操作加上经过算法优化的节目流,使其对驾驶者的视觉干扰降到最低。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无需频繁分出视线和双手进行操作,也就降低了事故出险几率。

另据清木透露,车语也在探索LBS与语音产品的结合。传统电台广播无法对用户的身份、使用场景做出识别,但随着LBS和大数据的引入,语音信息推送将更加精准、即时也更具用户价值。设想一下,如果移动电台和类似Waze的众包地图打通,路况的实时播报将极大方便驾驶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