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汇:PGC内容、创意众筹……虽然Fab死了,但国内创意品电商玩法还很多
去年底,创意电商鼻祖 Fab 被收购的消息 无疑给这个刚热起来的的细分市场泼了一盆冷水,那时 “妙汇” app 的 1.0 版本刚上线不久。最近,我们又联系上了这个曾被 36 氪报道过的国内创意电商,聊聊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妙汇和国内创意商品市场都有哪些变化。
“ 妙汇 ” 面向有个性化消费诉求的群体,做专注于移动端的 B2C 创意品电商;今年8月,妙汇 2.0 版本上线。移动端购物,要吸引用户有两个要点,一是选品,二是产品呈现方式,新版本在这两方面做了哪些改进?
首先,在选品方面,妙汇保持了其原有的选品流程:在自有买手提报一定数量的备选商品至公司组成的选品会,再由选品汇从市场热度、创意指数、价格、合作模式、质量、展示难度和包装等维度对产品进行打分,超过 80 分的商品才能进入上架流程。选品会的人员组成包括 5 位不同年龄、性别的员工和 2 位 “妙汇” 忠实用户。除了自有买手,妙汇已对粉丝开放了意见渠道,由用户来推荐产品,再走平台的选品流程做筛选。目前,妙汇上新频率为一天 7~8 个商品。未来,妙汇还计划启用兼职买手,挖掘更多的创意产品。
据我了解,选品方面,妙汇和大多数创意电商不同的地方是选择从男性用户偏爱的新奇数码和运动户外品切入。而我们知道,女性市场的教育在其它创意品电商的努力下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创意品的购买上女性也多过男性,从女性市场切入的话不是更容易起量吗?关于这点,妙汇的创始人刘应强表示,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智能硬件的概念比较热,且品类相对丰富,从这块入手更容易吸引眼球。而发展至今,妙汇上线的品类已不局限于此,加入了许多性别倾向不强的生活家居类产品,面向更广的受众。经统计,目前妙汇上的用户男性更多一点,但相对比较平均。
产品形态上,除了电商,妙汇加入了 PGC 内容,照刘应强的话说,他们希望用创意品背后有血有肉的故事来增加用户黏性。内容产生上,除了自有写手团队,妙汇还引入了达成合作关系的设计师网站和自媒体人,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其中,妙汇还会发起 “七夕约惠”、“桃礼满天下” 等有时效性的产品推荐专题,并提供产品的购买链接,由内容向电商引流。
产品展示方式一直是妙汇的一个亮点。目前,出于屏幕大小的限制,移动端购物的一个痛点在于展示方式过于复杂,多图 + 大段文字描述的方式给用户的体验感不好,还耗流量。妙汇的解决方案是,用一张精修大图和一段 30~40 字的精简描述来展示商品,这利于提高用户的选品效率,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再点击浏览商品详情。此外,在 app 设计上妙汇还设置了摇一摇加购物车,个人中心背景图轻拉随机切换等功能。
模式上,妙汇一直是以 B2C 模式来控制产品质量。但考虑到这种模式下商品的 SKU 受限,妙汇计划以 C2B2C 模式使优秀设计师入驻平台,除了设计师资历需经过平台认证,以这种方式上线的产品也需要将样品寄往妙汇公司进行审核。
11月,妙汇将上线类 Quirky 的创意众筹版块。但事实上 Quirky 这家设计创业明星企业今年初九面料了重大资金问题 ,CEO Ben 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 Quirky 模式遇到了困难,那么妙汇会碰到类似问题吗?刘应强看来,Quirky 作为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对天马行空的草根创意无法准确判断,只能交由传统公司来对接各类生产商将想法落地,这其中牵扯到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此外由于产出时间过长,消费者没有这样的耐心。妙汇的思路是只从经其认证的设计师中挑选创意,由妙汇和生产商共同决定众筹产品,每款商品的等待时间大致为 3~6 个月。
除了线上,妙汇还组织了线下的 “妙享会” 活动。除了推广导流,通过设计师与粉丝的见面活动还能充分了解用户诉求,来推进用户渠道的选品进程。
文章开头提到了 Fab 的收购,我担心行业鼻祖的消失对国内创意品电商也会有些震荡。但刘应强仍十分看好国内创意电商市场,由于人们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自然增长和国家 “消费升级 “的号召,他预计 2016~2017年 该细分市场会迎来一次爆发。在他看来,Fab 落到今日下场主要还是对创意品市场过于乐观,品类拓展做的太早,事实上这个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教育时间;国外市场分散导致的成本问题也是原因之一。此外,他并不认为创意品电商只能是 “小而美” 的,“其实创意品并不是垂直品类,这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外延很大。” 创意品电商不一定是物廉价美就能做大,关键还在于品牌和售后服务带来的附加值。
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平台注册用户 59 万,DAU4 万,日成交 700~800 单,客单价 321 元左右。融资方面,妙汇将于 9月 启动千万级 A 轮融资。
原创文章,作者:二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