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ket历程:一家拒绝了Evernote收购的创业公司如何成长
在27岁生日的前一天,Nate Weiner从旧金山驱车前往山景城参加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会面。Weiner——他自己将名字拼读成“WINE-er”(有爱喝酒之人的意思),在车里不断回放着Sam Sparro的“Black and Gold”,回想起曾经经历的初中艰涩岁月,为即将来到的谈判时刻壮胆。
那是2011年的4月22日。几周前,Evernote执行官突然致电Weiner,表露出对当时还不叫Pocket(叫Read It Later)的收购兴趣。Read It Later是Weiner在2007年开始的项目,最早它是一个Firefox的插件,可以收藏文章稍后阅读。Weiner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收购要约感到吃惊——他随手做的产品竟然变成了一门真正的生意,而且是一家拥有三百万用户(大多还是付费用户)的公司想要收购自己的产品。
Evernote想把Read It Later变成自身remember-everything(记住一切)服务的一部分。而两个产品有着天然的契合点:Evernote是除了Email之外,Read It Later用户存储资源的最大内容来源处,包括了文章、视频和网页。而Read It Later的数据量正在持续攀升——在谈判开展的那个时候每月有750万条保存内容。
当时Evernote的战略发展部部长Ken Gullicksen给Weiner开出的收购价格大约在两三百万左右,可是Weiner觉得Read It Later至少值这个价格的六倍之多。
灵光初现
在Weiner的早期职业生涯中,Pocket和很多其它的项目一样,只是一个小产品而已。当他处于十几岁的少年时期,他就为当地的房地产中介建设网站,并为《007之黄金眼》制作宣传视频。在大学中,他主修刑事审判专业,却中途退学搬至Colorado专心为一档极限运动节目做3D动画。
2007年,Weiner在Minneapolis市做着自由职业,一边做网站开发一边思考着有什么值得创业的主意。他做网站的时候经常会和自己的女友Nikki Will一起合作,Will当时是一家当地广告公司的设计师。闲暇之余,Weiner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博客Idea Shower上,那里有好几个他在运作的项目清单。
其中一个项目可以看成是QS运动的先驱,它尝试自动记录用户日常生活数据,而另外一个则是通过实时分析Twitter数据来识别可能大热的新闻话题。这个项目运转三天后就被Twitter切断了数据来源的通道,Weiner后来说:“我再也不会做需要调用别人API的项目”。
Weiner几乎通过网上的教程学会如何编程的。07年8月,他首次写出一个Firefox插件,插件中有两个按钮——一个用来收藏文章,另一个则用来查看保存的所有数据。8月16号,他发email通知了自己的所有朋友,让大家一起来试试这个插件。
成长与惩罚
Evernote总部里,坐着Evernote的创始人兼CEO Phil Libin,还有Gullicksen。Weiner讲演着自己的幻灯片,介绍Read It Later是如何吸引到百万用户,如何做到几十万的盈利。
那个时候,只有Nate Weiner自己是Read It Later的全职员工,他的妻子Will帮他做app的外观设计,而他的双胞胎哥哥Max Weiner则负责Android版本的开发。这个类似书签的小项目为Weiner截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产品上线仅仅几个月,就登上了Digg首页,随之引入巨大流量。而Lifehacker不久后也写了一篇关于Read It Later的报道。Weiner开始往Read It Later中不断增添新功能:允许离线阅读文章、跨浏览器同步收藏内容和一个iPhone版本的应用——这款2.99美元的应用为Read It Later带来了盈利。所以2010年,Weiner搬至洛杉矶,开始将精力全部放在Read It Later上。
不过,Read It Later几乎在诞生之初就遭逢了竞争对手。2008年元月,Tumblr开发者Marco Arment发布了Instapaper,并称只有自己的产品才是第一款真正的read-it-later服务。一开始,Instapaper在几个浏览器上都提供了服务,并且支持同步、重新排版文本以及离线阅读的功能,Arment说这些事read-later服务的必备要素。
而Arment一直对Read It Later怀有轻视之意,“Weiner在最初几年几乎抄袭了Instapaper的所有功能”,Arment说道。但Weiner否认了抄袭的说法。
随着Read It Later的流行度不断上涨,Weiner的野心也随之增长。他觉得自己产品可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了目前的形态,它同样可以收藏视频、食谱、旅行资料,甚至是购物清单(Pocket表示其服务可以为商品带来惊人的转化率,而电商功能未来将是Pocket主要研发的方向)。
同时,Weiner的对手们只出现在单一的平台和操作系统上,比如当Weiner和Evernote谈判时,Instapaper还没有推出自己的Android版本。而它后来几月推出的阅读清单功能,仅仅局限于Safari浏览器中。Weiner知道多数人都会在多个浏览器和平台间切换使用,所以他的产品必须得符合这一状况:“用户们不会想把这些内容收藏到十个箩筐里的”,Weiner说,“他们只想要有一个地方来存放所有的东西”。
Libin和Gullicksen专注地听着Weiner的讲演,据Weiner回忆,当时Libin表露出合作的巨大兴趣,Read It Later是用来存放东西的,而Evernote则是永久地记录,他们就像是天生一对。但Gullicksen怀疑他们是否可以满足Weiner开出的价格。会议结束后,Weiner和Libin愉快地握手结束了会谈,并且满怀希望地回到了洛杉矶的家中。他和他的妻子叫了外卖披萨来庆祝,“我们尝试慢慢接受刚刚发生的一切”,Will说,“未来我们生活的新篇章会是什么样的?”
两天后,Gullicksen拨通了Weiner的电话,告诉他Evernote仍然很想收购Read It Later,但是——只能维持原价。
成为动词
Read It Later值多少钱,取决于最后它能成为多流行的事物。Pocket和一系列创业公司很像——比如Facebook,比如Twitter。Facebook让“Like”这个动作流行起来,Twitter则产生了一个新动词“tweet”,Foursqaure则带来一批“切客”(check-in),Pocket希望可以使“save”流行起来,然后靠和出版商、零售商以及用户保存的所有商品的提供者合作以赚取利润。
Pocket团队觉得自己像是追随Evernote和Dropbox的后辈,提供的都是在一个地方存储恭喜,而稍后可以从任何地方再次打开的服务。不过相比之下,Evernote和Dropbox的成长要迅速得多。Evernote有超过6000万的注册用户,Dropbox的用户则已经过亿并且盈利。而Pocket的用户估计在今年暑假期间达到1000万用户,并且由于Pocket从去年开始将服务免费,公司没有收入来源。
Weiner觉得,Pocket用户未来会用Pocket来处理更为复杂的项目,比如最初大家只把Pocket当成阅读器,但后来随着平板、Google Glass和其它可穿戴式设备出现,当前世界已经转化成屏幕的世界,而Pocket将会成为人们向新平台转移内容的工具。
对Evernote说“No”
正因Weiner对Pocket的未来怀有远大的愿景,所以当Gullicken说出维持原价的时候,Weiner拒绝了收购邀约。他觉得Evernote只会把Read It Later变成自己产品中的一个子功能,而不是他所想要的完全属于自己掌控的一个完整的产品。Weiner开始转向寻找风投,他在Minnesota工作时结识的创业顾问Jonathan Bruck为他提供了非常关键的资源牵线。Pocket现在已经从Foundation Capital和Baselin Ventures、Google Ventures、Founder Collective处获得750万美元融资。
Weiner第一次有钱来雇佣自己的员工,目前Pocket有13位团队成员——和Instagram卖给Facebook时的人数一样。去年,经过内部的激烈论争后,团队决定将Read It Later改名为Pocket,可以让产品听起来更加温暖和友善,他们希望,这个名字也可以告诉用户——pocket不仅仅是用来收藏“阅读”内容的。
四月份,Marco Arment宣布他已经将Instapaper卖给了Betaworks。他从去年开始就对这个产品失去了兴趣,并且逐渐将其搁置一旁。最终,Arment得出了和Weiner一致的结论——为了将产品做得足够精致和亮眼,你必须全职且全心全意来做这件事。
现在,Digg、Bitly、Chartbeat和Dots背后的智囊Betaworks将接手做这件事了。但是Betaworks并没能创造新的“动词”,相比之下他们的商业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当用户下载产品的时候,当用户订阅的时候,公司就获得了收入。”Betaworks的副总裁、Instapaper和Digg的CEO Andrew McLaughlin说,“我们试图在一开始就把产品做得足够awesome,以此来吸引用户。Marco证明了这个商业模式很奏效,而现在我们也想这样做。”
成长黑客
周五,Pocket团队聚集在他们Market大道上的办公室里,分享他们一周以来“hacking”的成果。团队成员们想了很多把Pocket分享到世界的主意,这一周的主题十分简单却也十分紧要:如何让Pocket成长得更快。
对很多Pocket的用户来说,Pocket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大家每天从超过400个应用中保存超过130万条内容。但是对很多普通用户来说,他们得安装书签功能、下载Pocket,下载合作的app,然后学习使用如何从每个app中保存内容到Pocket。
所以这一周内Pocket的成员们都在努力减小使用上的阻力,不过“一旦你明白了如何使用并且开始使用了,我们就会得到大量这样的用户评价——我不知道没有了Pocket我该怎么办”,Max Weiner说,“但是学习曲线确实仍然存在”。
Weiner表示,独立的Pocket正在迅速成长,拥有大规模的用户数量,“当你发现你正站在如此快速成长的行业前沿,你会觉得这是非常让人激动的体验,而所有我想做的就是,让人们来使用我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