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未死?》(二):再无报纸、杂志之分,纸媒转型互联网媒体后的新分类及其不同的发展路线

36氪  •  扫码分享

上一期 《纸媒未死?(一)》 谈到,当今美国纸媒纷纷进行转型以适应互联网的时代浪涛。而在这批向着互联网新媒体前进的老牌纸媒中,因为各自类型不同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以及不同的转型道路。

报纸和杂志,这是大众对纸媒最广泛认知的分类。这两者在发行速度、信息覆盖、内容载体上完全不同,使得它们在人们生活中也扮演着完全不同的角色:报纸以新闻为主,讲究快、准、广,每日出刊从不缺席;而杂志则相对周期较长,针对某一行业或内容进行深度报道。如果说报纸是内容领域的早午餐,每日必不可少;那么杂志则像是周末的一块下午茶蛋糕,是生活品质的锦上添花。

但是上一次我们同样提到,纸媒在网站上线之后,已经具备了互联网媒体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实时更新、电子载体、分享传播。而“实时更新”和“电子载体”这两点,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报纸、杂志这种根据发行速度、出刊载体进行的传统划分。

纸媒上线之后,从此无报纸、杂志之分。那什么是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新分类呢?

答案是内容。

其实互联网帮助纸媒回到了最初的核心。而以内容为标准,如新闻、时尚、专业领域、综合评论⋯⋯ 这些是纸媒在互联网下的分类。

新闻:纸媒和电视媒体的线上竞争

新闻这一类型下的互联网纸媒多为报纸,比如说纽约时报。而他们在互联网上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报业同行,更有CNN、abc 等知名电视媒体的网站。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各个新闻网站的内容具有很大的重合度。每天的重大实事所有新闻媒体都会关注,而用户不会重复阅读同一条新闻,比如说刚去过纽约时报的网站然后马上又点击CNN。

因为报纸和电视的媒介不同,这种竞争在原来并没有现在这样激烈。人们可以在上班路上看报纸,回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虽然内容会有重叠,但是文字和电视视频的信息传播方式完全不同,人们并不会感到信息的重复冗余。但是当报业纸媒和电视媒体都转型互联网后,这种信息载体上的差距开始缩小,甚至几近于零。CNN的网站也需要文字报道,而纽约时报也可以嵌入视频,单从内容呈现方式来看这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别。

从某种程度来说,互联网上的新闻类纸媒的竞争对手可能是过去的一倍,甚至有不曾交手过的重量级选手。但是这并不是说报业纸媒在互联网上就毫无优势。报纸和网站都是视觉文字浏览为主的新闻报道方式,读者可以快速跳跃浏览多条信息,这更多是非时间性的;而电视新闻则是线性的,用户很难跳过某一部分直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这一点来看,报纸反而和新闻类网站在某种程度上更为接近。

生活时尚:拓展电子商务合作机会

这些纸媒关注生活时尚等方面,为读者进行定期的介绍和推荐。因为内容和各个消费产品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一类多为设计精美的杂志,并且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因为杂志的读者定位和长久的行业积累,这些品牌其实可以相对容易的将杂志忠实读者专为线上用户。而在电视领域,这类纸媒的竞争对手并不能说是电视媒体,而是某个独立栏目;而这些知名栏目其实具有纸媒合作的机会,在网站上播放栏目视频,达到双赢。

在商业模式上,生活时尚类纸媒在互联网领域也具有更大空间。在纸质时代杂志只能为广告商提供宣传内页,而线上网站则可以积极拓展更多的营销合作模式,比如说在线商城和产品评论推荐。

对于这一类纸媒品牌,其实最大的竞争者是相关行业活跃的自媒体。某一知名微博的文章分享次数,远远大于一个杂志品牌的推荐内容。当然从内容体量上自媒体可能很难和纸媒品牌相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更符合社交网络传播的语言及内容切入点,使得其在社交分享上不容小觑。在互联网下如何对自己的杂志品牌再定位,扩大社交分享,激活用户讨论,这更多的是时尚类纸媒在转型中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专业领域:内容可以带来新的机遇

这类纸媒专注于某一垂直专业领域,扎根多年,往往都是广具口碑的行业风向标。在纸质时代,专注垂直领域的纸媒报纸、杂志兼有:报纸更注重行业新闻报道,杂志则是深度挖掘。但当一切转向互联网后,专业领域网站则同时兼顾这两部分内容。比如说知名科技杂志《Wired》,他的网站会对最新的科技新闻进行实时报道,而同时有专栏作者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刨析评论。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纸媒类型,专业领域的读者群最集中也最稳固。只要读者不排斥线上网站,并且纸质出版物进行适当的引导,用户群会较少流失的转移到线上平台;但同时由于专业领域的读者市场相对较狭窄,使得这些网站在按浏览数计费的贴片广告上,并不能像新闻类媒体那样能达到相当可观的收入。因此,专业领域纸媒只能在互联网开拓更适用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内容上寻找更多的机会。

《Architectural Digest》这本建筑杂志在自己的网站上有一个栏目,Estates for Sale(地产出售),专门报道世界上那些设计优秀并且正在出售的建筑,价格自然不菲。这种将相关行业资源同时作为内容的合作方式,可能是专业类纸媒在互联网上能继续开拓的商业道路。

综合评论类:追求高质量阅读体验的收费订阅模式

这类的代表是《名利场》、《纽约客》,以及国内是《三联生活周刊》。虽然这几本杂志在品牌核心和目标读者都完全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代表某一类生活态度的综合类杂志品牌。这些品牌在内容上可能无所不包,从新闻到文化,从专业评论到幽默漫画,但都是围绕某一特定读者群的生活选择和提供内容。

这些杂志的读者群更细分,同时又追求文章报道的高品质,在纸质时代稳定的订阅数量可以保证杂志的运行,但是网站上线却往往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境:杂志希望可以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但是广告却是维持网站运作的保障。在这种情形下,网站进行线上收费就是一种可以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法:读者可以每月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但是超过这个数量要注册会员收取一定订阅费。在理想情况下,杂志的忠实读者会愿意付同等于(或者更少)纸质杂志定价的费用,进行在线阅读。《纽约客》和《名利场》都在进行相关的尝试,但是成效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时代不同,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的分类标准。传统纸媒在进军线上之后可能面对的是和印刷时代完全不同的竞争,他们的对手可能是各个内容行业的其他媒体:同样转型互联网的电视巨头,社交分享领域活跃的自媒体,以及从创始就扎根互联网的电子媒体⋯⋯当报纸、杂志已经不能称为衡量纸媒的分界,内容本身从载体中得到释放,真正成为读者选择的唯一标准。

Medium is the message : 媒介即是信息。这句话在当下依旧成立,但是当所有媒体都在互联网这同一平台竞争的时候,信息就是信息,而媒介不再是它的决定因素。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为 36氪 特约作者雁云,她是一位用户体验设计师,现居纽约,就职于某国际传媒集团。相信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设计提高了生活的质量,让一切更美好。

[ 36氪 原创文章,作者: 果子]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