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见如故”:用C2C买手制切入时尚轻奢领域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新中产阶级女性的崛起无疑给定位中高端的移动电商市场带来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之前那群'淘宝'的孩子长大了,她们不再满足爆款,也不会单纯为一个 LOGO 买单。” 湛宇是 “ 衣见如故 ” 的创始人,在她看来,如今都市白领女性的消费观已经日渐成熟,她们更愿意为好的设计、理念和材质买单。

因此,你可以在 “衣见如故” 的平台上发现不少兼具性价比的轻奢品牌 (如 Michael Kors,Tory Burch,Kate Spade,Alice & Olivia 等)和小部分来自复古集市和独立设计师品牌的个性化商品。“我们想打造一个有人情味的,有调性的全球购物分享平台”,阿里出身的湛宇告诉我,其中的人情味就是指产品主打的 C2C 模式,“衣见如故” 一边对接了 300 多个设计师品牌、流行潮牌的买手们、以及独立设计师和时尚达人,另一边对接着新一代的女性消费群体,团队希望采用这种轻模式来承接用户对于长尾、非标商品的需求(服饰为主),也想让两个"C"端间的界限逐步模糊,取代冷冰冰的买卖关系。

不过,这个模式在前期也有一些挑战,刚开始两端的量都不够,很难互相拉动。湛宇不得不做一些折中,前期自己也少量囤货,同时也养一个买手团队。针对自采的商品,团队有个价格模型,一部分拿来走量、一部分用来走利润。

Image title

商品定位上,“衣见如故” 主打的是轻奢概念(Affordable Luxury),服饰类平均客单价在 400-500 元之间。湛宇认为在廉价和大牌之间,存在很多中端个性化消费需求,而新中产阶级女性现阶段缺少一个既符合她们对品质、设计要求,又在价格承受范围内的电商平台,因此是他们的机会所在。

对于买手这块,湛宇有两点思考:第一,她认为买手需要有一个筛选门槛,他们不应该只是一般的代购或者普通买家,而是得兼有好货和好品位;第二,未来,她希望买手不仅限于海外的华人,平台还将注入更多海外专业买手的新鲜血液,走一个国际化的路线。对于国外的买手,公司在美国设有自己的小型仓储,可以帮助他们节省一部分的国际物流费用。至于售后方面,平台目前接受七天无理由退货,不过非标品的尺码匹配度一直是个较难克服的问题。

不过像 “衣见如故” 类型的时尚电商,都会面临到的考验是平台持续获取流量的能力:如果不能用较低的成本获取优质的用户,很容易止步于 “小而美” 的阶段,成长空间有限。36 氪此前报道过的还有主打粉色经济的 “ Pink ”、还有纯走海外独立设计师路线的 “ 锦向 ” 等。

“衣见如故” 团队 21 人规模,年后完成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资方为李治国和阿米巴基金。创始人湛宇来自阿里,从美国麻省理工和麻省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后,曾经主导过知名奢侈品电商 Gilt App 设计。

原创文章,作者:人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