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美国硅谷和新兴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初创企业:美国硅谷和新兴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今年夏天,我要出席Endeavor创业者峰会,抵达美国时,我跟一位海关官员有了如下的对话:

\n

入境关员:你是做什么的?

\n

我:我在初创公司工作,来这儿是为了跟业界的人见面。

入境关员:OK。你干这一行多久了?

我:我们公司大概是5年前创办的。

入境关员:5年!你还当自己是初创企业吗?!

这次交谈令我印象深刻,因为这是硅谷的现实扭曲场与其他地方现实差异的真实写照。哪怕是旧金山机场的入境关员都认为,对于一家自以为是初创企业的公司来说,5年的时间太久了。

我来自约旦,已经好几次到过硅谷这个地方,此番参观继续体现了硅谷的现实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东和北非)创业者创办和发展网络企业所面对的现实形成的鲜明对比。

我相信缺乏发达的生态系统(融资、辅导、风险文化、律师、人力资源)是主因,要想取得成功,新兴国家的创业者所需承受的负担要十倍于美国的初创企业。

2006年,那时候在我们那里创业尚未成为风潮,我的公司幸运地得到了一家名为IV Holdings的风投机构的资助,这改变了一切。当然,完成第一轮融资仍然颇费周章,在那段时间里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进行过条款协商什么的,光是不断地推出文件就花费了我们整整一年的时间。

在中东,此前几乎没有人做过此类交易;我们(创办人、VC合作伙伴、律师、政府部门)一切都是凭本能行事,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再考虑解决。更不必说在找到风投机构并完成第一轮融资之前,我们在约旦没日没夜地干了三年,自力更生,一切均靠自己赚来的钱以及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的慷慨相助。对于该地区的大多数初创企业来说这都是铁的事实。

不过,让我们回到我的硅谷之旅:我出席了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一场由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主办的研讨会,话题是初创企业找到顶级人才的最佳途径。里面提到的其中一个技巧是,要慢慢来,要有选择性—在挑选出合适的人之前,每个位置起码要面试10个人。

我觉得这个实在是滑稽可笑,因为具有足够专业知识的人我们几乎都难以找到,更不必说数据库、UX以及产品管理等等这些岗位每一个都有10个人等着排队应聘了。新兴国家的创业者大都忙于拼凑人才,因为这些人都是零零星星出现的,不是招聘来的。

跟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我们希望自己的团队对于我们建设的东西能感觉到所有权,因此我们设法创立一个期权池。我们与本地区的顶级律师一起合作,花了8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件事情准备好。而在硅谷,我得到的反馈是此类文件工作(条款说明、股东协议等)都是模板化的,行政助理就能干这些事了。

其中的一些法律框架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在Techcrunch网站就公布有!当然,我把这一链接转发给了我们的法律顾问,对他们起了很大的作用。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欧洲,甚至美国东海岸的许多创业者也抱怨许多同样的问题:缺少风险资金,缺乏人才,以及有一个对冒险不利的生态体系。当然,对我们和他们而言,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改善,不过当我听到东海岸的创业人试图说服华尔街的人才加入其初创企业时,自己就感觉到没那么孤独了。我们仍然缺乏那种类型的人才库供我们招募, 不过很显然,跳槽到初创企业的文化挑战是我们都要面对的。

我的团队和我还会继续道硅谷朝圣,继续吸取经验。为了尽可能多地学到东西,我们乐于忍受那种对一家初创企业究竟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从启动档换到第二档的冷嘲热讽(指前文入境关员说的那些话)。

然而,我们也向硅谷发出邀请,请你们走出去看一看,看看在一个资源(被Y Combinator孵化的一代视为理所应当的资源)极度匮乏的生态体系里面,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初创企业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原文作者Omar Koudsi是Jeeran的CEO,这家约旦初创企业所办的网站是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的评测网站。

Via:
\nTC

随意打赏

初创企业股权设计初创企业如何估值初创企业有哪些美国初创公司硅谷初创公司初创型企业企业初创期美国硅谷初创企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