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可能要打价格战了,全环节自研的“基因猫”能突围而出吗
国内类 23andMe 的基因检测服务已经有不少创业公司在做了,36氪报道过的有 Hi基因 , WeGene , 基云惠康 等。各家采用的检测方式不尽相同,在每个环节的把控程度也不同,这又会导致成本、精确度和体验的不同。
这次聊到的“ 基因猫 ”也是一家,他们于上个月正式推出了他们的产品。产品售价在同类中较低,单人 299 元,五人的家庭装 999 元。基因猫的一次性 DNA 采集包中提供采用刮口腔内壁的方式采集用户 DNA 的提取试剂盒,并且采用基因芯片的方式检测用户基因,检测的位点数量为 100 个以上。
检测完成后,基因猫会在 3 周内将检测结果通过手机 App 返回给用户。由于没有在任何环节采用外包或者第三方解决方案,整个流程中不需要花费时间沟通、对接,这使得他们出具报告的周期比较短。市面上的产品从 14 个工作日到 60 天不等。返还报告之后,基因猫还会通过手机 App 为用户提供一些健康管理方案。
市面上基因检测产品的整个流程基本相仿:向用户寄送采集包采集 DNA,用户寄回后进行基因检测(通过测序或基因芯片等方式),解读数据,以报告的方式返回给用户。不同公司对每个环节的把控程度不同,有些产品可能会在一些环节采用外包或者成熟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有些产品选择全环节自主研发。
由于全环节自主研发,基因猫在以下环节很好的控制了成本:
- 基因猫自主研发了 DNA 提取试剂盒,张勇称他们在这个环节上的成本是同类产品的 1/20 左右。而采用第三方制作的 DNA 提取试剂盒的产品,在这个环节上的价格会更高。
- 基因检测部分。目前行业比较常用的几个检测方式有测序、质谱和基因芯片等。测序是最精确的方式,但成本也最高,分析周期也较长;质谱成本较低,但能检测的位点数量少。而基因芯片技术基于二者之间,在成本、周期上优于测序,并且能够检测较大量的位点。并且,基因猫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采用电信号的方式而 Illumina 的荧光方式标记,成本更低、更高效。
除了这两个环节,基因猫其他环节也都用各种方式压缩了成本,例如设有专门的团队解读数据,而非采用第三方数据解读服务。张勇称,基因猫目前也有一些成本压不下来的环节,但综合起来,整体成本大概仅为市面上平均成本的十分之一。
目前用户通过基因猫的检测报告,能够获悉自己的肥胖风险、特殊膳食要求、营养需求、敏感食物、能量结构等 18 个检测项目的信息。在用户获取报告之后,基因猫会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用户理解报告。
现阶段,形形色色基因检测服务最直接的竞争,其实是用户获取能力。有一定量用户之后,产品能建立自家的数据库,辅助基因检测变得更加精准。用户规模化之后,产品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而基因猫在用户拓展方面,除了直接 to C,也会和企业客户合作。这是能批量带来新用户的方式之一。另外他们也计划和智能穿戴设备做一些合作。
目前基因猫的产品上线 3 周,有不到 1000 名用户购买了服务。这些用户大多是一些看重健康、干预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这也是基因猫瞄准的初期用户,至于老人这种对健康需求更直接人群,团队希望由这帮年轻人来带动。而这群用户在使用产品后的二次传播能力超过团队预期,最多的一个用户通过分享优惠码带来了 50 个新用户。
基因猫团队成立于去年 7 月份,团队目前有 18 个人。张勇本人是原国家基因库的创始人,创业前在华大基因任职;另外两位核心初创成员中,遗传学家钱吉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公司的首席营养师则是上海交大营养系副主任、教授。
基因猫已经完成 A 轮融资,目前正在接触 B 轮。
原创文章,作者:theth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