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千里马而非独角兽”,韩牧眼中对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认知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需要千里马而非独角兽”,韩牧眼中对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认知

1月11日上午,由懒熊体育主办的中国体育产业嘉年华在上海1933老场坊开幕。懒熊体育创始人兼CEO韩牧带来了《赶路的人》主题演讲,重点解读了懒熊体育对中国体育产业2016年发展的6个认知。

以下是核心内容分享:

大家好,我是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过去一年懒熊体育在东奔西走,我们一开始起“赶路的人”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赶路,作为体育产业的新军,这个名字让我一下子有了鸡皮疙瘩的感觉,感觉非常好。 

4万公里大约是环绕地球一圈的距离,我们过去一年去了很多的地方,包括美国、法国、德国等等,一直到国内我们的体育产业集市走过北京、杭州、厦门、深圳、广州、哈尔滨,最后来到了上海。上海对我们意义重大,我们刚创建懒熊体育的时候,在上海办了一场路演活动,其中有两位创业者一直在坚持,他们的公司在2016年都获得了融资,今天他们当中也有人来到了现场。我们相信产业里的人,不管是年轻的、成熟的、勇猛的,还是什么样的,我们一直在一起,赶路的人也是体育产业最好的一个写照。

其实到了年底,或者新年阶段,我们希望聊些不一样的,因为过去懒熊体育给人的感觉是冷酷、冷静的,我们都在说商业逻辑,说数据,今天希望聊一些柔软的,我们既然做体育就要展现真实的一面,我相信真实比什么都有力量。

过去一年,体育产业人都活出了一个高密度的人生,我之前跑房地产财经,那几年感觉房地产也是活高密度的人生。我觉得2016年体育产业也是高密度的,这个密度很难用语言表达,但是可以用5种情绪来表达:兴奋、焦虑、疑惑、冷静、希望。我相信每个体育产业人,这5种情绪或多或少引起你们的感慨,也贯穿我的人生之中。

首先讲一下“兴奋”,2016大家都说体育政策红利来了,政策在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第二消费升级来了,大家都在说跑步的人多了,我也在每天跑步;第三说大资本来了,很多资本在投资和收购,都表现对体育产业的热情。2015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懒熊体育创业白皮书统计了257起体育创投事件,涉及融资金额约174亿元。这个数字挺了不起,体育产业从来没有这么多钱,既然有这么多钱,大家说不如进来试一试。有了钱以后,很多人有了一些想法,但是有了钱之后,体育产业是一帆风顺吗?

实际上就是第二种情绪“焦虑”。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样找合伙人?商业模式怎么搭建?市场怎么开发?投资人不懂我……实际上懒熊体育也有自己的焦虑,为什么?我们作为内容生产商进入到体育产业,但我们不仅做内容提供商,我们发现体育人口很少,而且体育产业是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这个就是焦虑,我和体育产业一样,说好政策红利哪里去,说好资本红利哪里去,消费升级呢?和大家想象不一样。 

这个时候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怀疑自己到底是哪一盘菜?这盘菜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开始怀疑自己这个模式靠不靠谱?公司的实力够不够?我们都在怀疑,包括怀疑商业模式,是不是太淡薄,是不是该看长远?我们都在思考,我们关在办公室里面,我相信体育产业也需要有冷静的思考。

“需要千里马而非独角兽”,韩牧眼中对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认知

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    

做这个活动之前,我们采访了一部分嘉宾,他们也有一部分冷静的声音,比如说老朋友姚明先生提到一个观点,体育产业创业公司遇到危机,包括很多项目死掉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最后形成寡头和垄断,是一个经济规律。很多创业公司遇到自己的危机很正常,95%的创业公司最终都可能要死掉,剩下5%存活下来。 

还有我们的投资方,华人文化董事长黎瑞刚提到泡沫对体育产业有一定的帮助,这里面有一个东西,泡沫有一个正确的估值,为什么说估值?因为2014年到现在,很多人说IP为什么这么贵?版权为什么这么贵?俱乐部为什么这么贵?大家说资本是不是失去了理性?很多人说贵了。实际上这里有来自IDG中国合伙人李建光的一个观点:对他们来说掌握中上游的资源,同时获得资本的助力是他们采取的战略,我们一定了解其合理性。不管怎么样,是一个正确的估值,还是战略,我们终究要回归商业逻辑。    

体育产业的付费要起来,就是线上和线下的付费,好的用户消费习惯要通过培养养成,未来体育产业一定是这样的。虎扑体育创始人程杭有一个观点:下一个真正决定体育IP行业的前景的数字,将是腾讯的NBA会员付费业绩。今年7月,本赛季NBA结束之后,腾讯体育敢不敢把这个数据公布,我们希望拿到真实的数字,让我们对体育产业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和分析判断。    

这个是我们采访的情况,懒熊体育也有自己的冷静思考。如果把体育产业比作一场足球比赛,我们现在进入到了什么阶段?我的观点就是20分钟。进行到20分钟往往进入到一个体力小极限,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开始调整,这个是体育产业目前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体育产业绝对不是20分钟的比赛,而是一场90分钟,甚至是120分钟的比赛,这个时候我们调整战术、战略,我们根据生理机能来调整,分配资源,包括野心也要慢慢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产业长久活着。

我和团队一共总结了6个认知:   

第一个认知:体育产业需要的是千里马,而不是独角兽。

独角兽是互联网的概念,通过两三年的时间成长为庞大无比的怪兽,但是体育产业希望有跑得更久,耐心更强的千里马。我举一个例子,WTC世界铁人三项公司是在1977年开始创建,2015年被万达收购,价格是6.5亿美元,跑了将近40年的公司。一些公司一两年就估值10亿美元,WTC跑得没那么快。但是它对用户的贡献和养成习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体育产业需要的是千里马而不是独角兽。   

第二个认知:体育产业的投资热情并没有减弱。

大家不要认为都有资本寒冬,都在说什么都不行了,都搞的很紧张,实际上我们对体育产业要有信心,体育投资的热情没有减弱。2016年我们统计到了235起体育创投事件,涉及投资金额约196亿元。    

第三个认知:传统体育公司开始发力。

传统体育公司发力,像安踏公司做了几起并购,匹克从港股回归,贵人鸟在筹划收购威尔士。我相信2017年还会有一些并购,也可以期待。大家也注意到了很多过去传统体育人才也开始动起来,这些专业人才动起来,体育的水才开始涌动,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四个认知:“产品”将成为体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总归要回到一个核心,就是产品。过去体育产业是属于计划经济的时代,进入体育产业产品才是体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产品怎么样让用户为之信仰,并为之付费,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打造一个好的产品是非常重要。 

第五个认知:体育行业人才将比资源和资本更重要。

体育还是需要人才,人才比资源和资本更加重要,因为没有人才怎么办?我特别羡慕乐视体育,短短时间聚拢那么多的人才,也是保证他们蒙眼狂奔的基础。暴风体育CEO冯鑫的一个观点:未来体育重要岗位60%要替换成产品人才,这个行业才能创造价值。我过去说体育产业的三个商业模式是:熟、很熟、特别熟。很多人说我跟大公司领导熟,CEO熟,但是所谓的熟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只有产品穿越关系网以及任何东西,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是消费者,都是用户。    

在人才培养方面,懒熊体育也做了一些尝试,包括创业培训课程,2017年这块会加大力度,在北上广深巡回做大量的培训,在座很多都是我们的导师或者是学员。另外今年3月,清华大学体育产业高管课程班将开设,懒熊体育拿出实操的案例参与部分课程的研发和授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    

第六个认知:少谈远景与规模,多聊聊方法论。

说到方法论我们也有对体育产业的理解,大家看一下是四个象限,是服务、产品、IP、X变量。

“需要千里马而非独角兽”,韩牧眼中对中国体育产业的6个认知

大家觉得什么是X变量?就是从其他行业跨界到体育,金融和娱乐跨界到体育,如果想成为一个X变量,首先在原有领域要是佼佼者,才可能成为X变量。

另一个是服务,服务这块很多人说是简单的培训,但服务讲究是一个体验,好的体验用户愿意为你买单,或者服务更多。

第三块产品就是专业,垂直,精品,过去这些体育用品品牌非常优秀,支撑整个体育产业大半壁江山。未来需要品牌抓住中产阶级,推动一部分潮流,在三五年从小众走向大众。

具体到IP,我们分为三块,第一块参与的人数,观看的人数一定比参与人数的多,一般马拉松不算是特别优秀的IP,因为参与人数2万人,但观看的人数没有多少。但是像英超的比赛参与者就几十个人,但是观看的由很多人,这个就是好的IP。过去强调赛事IP执行能力,还不能忽视赛事营销传播能力,体育很多部分跟传媒有关系,很多人忽视这块,就是做了很久,但是别人不知道,用户不知道好的东西,怎么挖掘好的用户跟营销传播能力很重要。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lanxiongsports.com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体育产业基金亚洲独角兽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