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人物专栏】食色少楠:快速迭代试错的前提是假设足够多足够靠谱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少楠 的每个工作日都是从早晨 8 点开始的。

8 点最先到达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查看邮件,回复用户反馈。直到现在,绝大部分的用户反馈,依然是他自己处理亲自回复。9 点多,其他同事陆续来到办公室,处理完邮件和反馈的少楠开始和他们聊天,讨论一些未来方向、产品思路。10 点是公司规定的上班时间。大家一起吃早餐,期间有 10 分钟早会。

10 分钟早会内容简单粗暴。所有人快速过一遍「今天要做什么,昨天的什么事情没有做完」。如果你恰巧是一个任务没有达成的团队成员,那么,bingo,这将作为一项 “历史记录” 写在一块不能被擦掉的小黑板上。这项「耻辱观」已经成为团队的共识。

这与他们使用团队协作工具 Tower 的 to-do 任务导向的核心逻辑如出一辙。

在可以建立多个项目导向的 Tower ,少楠只有建了一个项目,“团队初期没必要切割项目,能够把握整体并且彼此清晰各自的节奏以便更好地配合”。管理这个项目的核心是把事情都拆分成 to-do 任务。拆分后任务有三点硬性要求:所有的任务,只要写下,必须有人认领;完成一个任务的 deadline 不超过两周;每个任务都必须输出结果。

“要么不写,要么写清楚、输出结果,否则很容易做着做着就忘记自己为什么而做了”。

少楠说,同在上海的蝉游记创始人纯银老师传授了他一些使用 Tower 的方法,“不过他玩得更高级”。Same、蝉游记、布卡漫画…这些上海的创业圈子会不时聚在一起,从团队管理到市场,从产品经验到天南地北,互相讨论、相互激发。

| 像往墙上丢泥巴一样不断尝试,寻找最终粘在墙上的那一块

少楠的团队现在已经有 16 人。产品和设计一直都是少楠在负责, 2 个全职开发、4 个内容运、2 个用户运营、4 个实习生。一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 Mudlab9 成立,工作室只有 2 个人:少楠,以及他的合伙人、百姓网的研发同事。彼时,更让他们出名的,是一款用户过百万的速记应用 EverMemo 。

一年前知乎「EverMemo 背后的 Mudlab9 是个怎样的团队」的问题中,少楠是这样回答的:

Mudlab 其实翻译过来就是「泥巴实验室」,这个名字没那么高大上,当时就想我们应该像往墙上丢泥巴一样不断尝试,寻找最终粘在墙上的那一块。所以你看到我们两个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周为单位来迭代的 —— 我经常说 PM 是吃屎长大的,你成长的不够快是因为吃屎速度不够快而且吃的不够多。

快速迭代直到现在依然是少楠团队的风格。

App Store 的版本记录中,食色基本是以周为单位推出新版本。“App Store 版本上新需要审核等一系列流程,事实上我们一天更新 1、2 次,改东西直接在服务器上”。

“ 快速迭代不是「为了快而快」,更多是一种「方法论的测试」。如果你没有清晰的方向规划,迭代再快也没有用。我们一般都是向着一个比较清新的大方向和规划去迭代,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和试验更高效的产品实现形式”。

快迭代的基础上,把某些功能「收回来」的情况,少楠也常遇到。少楠记忆深刻的一次用户反弹,是食色改版推出多图首页,不再支持从前的一张高清大图瀑布流形式。用户非常不理解,反应激烈。

对于快速迭代的副作用,他很清晰,“跑太快会影响用户体验,思考过程也不够周密”。现在,「快速迭代」更基于丰富的用户分级和灰度测试,去做充足的用户验证。另一个摸索出得方法论是「新用户测新版本」,“新用户对产品没有预设,更容易接受。一般新用户测试反馈不错的功能,我们再一点一点迁移到已形成惯性的老用户身上”。

“试错就是摔个坑,然后快速站起来。但试错的前提是你的假设足够多足够靠谱。10 次试错验证 8 个有用的方法和 100 次试错验证 1 个方法,当然是前者更有效”。

| 设计的底层是信息架构的设计

少楠近期最爱的一本书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他对研究城市规划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人」在互联网中的存在感和集合,是通过「社区」的形态表现的。而人类是通过「城市」聚集的。这中间的共性,对思考产品的底层架构太有帮助了”。“生活在上海,有很多例子可以学,比如虹口的通行方式就是一个包含许多有意思的东西、能研究很久的课题”。

而给少楠设计生涯的震撼最大的一本书,是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他的整个理念就是不设计”,“尽量把最大的内容交给用户,而不是喧宾夺主”。

第一次接触原研哉,是在江南大学的一次平面设计课。那个昏昏沉沉的下午,他并没有“醐醍灌顶人生就此改变”。“傻不拉叽的没什么感觉”,少楠笑。真正的理解是在毕业之后摸索和践行「产品设计师」的角色。“从炫技、浮夸、怎么酷怎么来,到后来明白 产品设计最重要其实是逻辑上的东西”,“设计不仅仅是视觉,它包含很多层次。而最根本最底层的,是信息架构的设计 。其实就是把最重要的信息在最重要的人”。

| 以其留个烂尾不如丢了它

回到 Mudlab9 成名的 EverMemo 。这款用户过百万的速记应用已经停止更新。

“为什么停了 EverMemo ?”

“没有精力维护,加上苹果更新了 8,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接口,没有时间一一打理,所以就停掉了”。

“收到 EverMemo 用户的遗憾邮件怎么办 ?”

“会推荐给他们更好的同类应用。比如我自己,记录轻量级的想法用的是 notefile ;Mac 上的 Evernote 客户端用 Alternote ;写作、沉淀则用 iA Writer ”。

“EverMemo 的关停邮件是谁写的?写了多久?”

“关停邮件是我写的。没用了多久就写好了”。

“写的过程会很纠结吗 ?”

“想得很清楚了就不会再纠结。既然精力有限,留着就只是烂尾。一个烂尾的产品肯定不是好产品。以其留个烂尾不如停了它”。

在试图挖出任何情绪的追问中,少楠始终非常干脆。就如快速试错往墙上丢泥巴的爽快动作。以及,提及「最欣赏的产品」时没有任何长篇大论产品分析的简短回答。

“最喜欢的产品啊,星际争霸。为什么?我都玩了十年了,还需要什么为什么吗”。

原创文章,作者:馨苑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