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活,想在废品回收行业里建一个电商体系
随着近几年国际油价连续下跌,与之挂钩的回收企业有些捉襟见肘,就在今年,一些互联网回收业进入人们的视野,36 氪近日采访的 再生活 则是一家全品类上门回收的公司。
据创始人夏凡表述,在恶劣的大环境下,政府出台新政,意在控制回收企业的增量,调整存量市场,以疏解北京市 30-50 万闲散个体回收人员。于此同时,传统回收行业中间环节过多,流动拾荒人口大量存在,用户体验差等行业痛点存在,因此,再生活从 自建回收人员体系 + 上门服务模式 切入。
与整合回收散户的做法不同,再生活自建了一只回收队伍,以全职的形式签署在平台下,据夏凡表述,再生活目前有上门回收人员 180 人,为了做到这 180 人的效率最大化,再生活后台需计算上门路线,以时间优先、地点优先等多个因素分配任务。
但问题在于,卖废品这种低客单价的服务值不值得上门?“传统上门服务,上门一次成本最低在 6-7 元,收废品客单价很低,平均为 4 元,上门一定亏。” 夏凡告诉 36 氪,上门需求一定有,只是需要重建一个模式,再生活主打 按周期提供服务 ,一方面培养用户积攒废品的习惯,另一方面减少上门次数,降低人员输送成本。
同时,再生活意欲建立 正逆物流 ,将回收业务与电商结合,用户卖废品的钱会累计在 “再生活” 账户里,能在 “再生活” 的小商城里直接换取日用品,上门回收人员回收时能带去一些商品,例如卫生纸、肥皂、洗衣液等。 在夏凡看来,快消品库存是一个很重的成本,再生活则以 C2B 模式,以销定产,降低商品库存管理成本。
起初,再生活启用物理网点,回收人员在各社区回收完后统一运输到指定回收点,为了降低成本,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再生活于今年上半年变成移动箱体车。根据每天后台分配到的任务,白天则流动于各个网点,晚上回到仓库,模式同银行的款车。
当然,从用户的角度看,他们更关心回收定价问题,在这一点上再生活欲将服务做到标准化,“再生活” 回收员配备统一的服装、电子秤、扫码器,后台数据库中则有各类再生资源的单价数据,在用户家中对回收品进行称重或扫码后,系统就会以当下市价进行结算,而本次回收所兑换的货币就实时显示在用户余额中。
在夏凡看来,回收行业并没有具体画像,任何人都有回收的需求。未来,再生活希望将上门回收场景作为一个入口,将流量做大,提供围绕这个场景的各类服务,目前已经上线的服务包括消费品送上门,手机维修等。
据夏凡表述,截至目前,再生活注册用户 20 万,日活用户为 2 万,在北京覆盖 1000 个小区,社区渗透率达到 30%,日单量在 4000 单左右,于今年7月 完成 Pre-A 轮融资。
Attention !! 36 氪正在招募全职创业公司作者,如果你对报道互联网创业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新事物,又能沉心做行业研究,恰好又对教育、社交或农业其中一个领域了如指掌,那么你就是我们想要的人 !! 快把简历投至:zhaopin@36kr.com
原创文章,作者:董雨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279.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