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虹膜识别的市场教育?来自上海交大的“聚虹”欲推2C产品试试水_36氪
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了,虹膜识别相较于前两者似乎听起来离大众消费者还很远,不过,来自上海的 聚虹光电 准备在京东众筹上线面向消费级市场的虹膜识别 USB 设备了。
在介绍这家公司之前,我想先简述一下什么是虹膜识别技术,以及其发展现状。
我们 此前发布的文章 有过讲述,虹膜是瞳孔外的一个环形区域,被透明的角膜层覆盖,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放射状纹理,这些纹理由很多皱褶、凹陷和突起组成。虹膜识别技术分为四步:采集、提取、分析和比较,展开来说就是先在摄像头采集的系列帧中选取较为清晰的一组图像,去除掉除虹膜外的部分,再将环状虹膜图像展开成矩形结构,后面的事情就类似于图像识别了,最终对比得出是否为预设的虹膜图像。
相较于指纹、人脸识别 0.8%、2%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 另外,人眼虹膜在出生 6 个月后即发育完全、终生不变,不会出现手指掉皮、面容变化导致机器拒识本人的情况,而且眼球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而失去活性,很难用于伪造犯罪。
Iridian 是全球最大的虹膜识别技术提供商, LG 和 松下 都是从该公司购买虹膜核心算法授权,目前 Iridian 已被 L-1 收购,而 L-1 也已被法国赛峰(SAFRAN)公司收购。此外,韩国的 CMI-Tech 公司也有专门的虹膜识别研发团队,据传国内拿到 Inetl 投资的 释码大华 ( EyeSmart )采用的就是 CMI 生产的核心模块。微软和谷歌也分别在研发虹膜识别技术( Windows Hello 、 Google 隐形眼镜 ),后者已宣告获取了相关专利。我们还报道过做虹膜人脸二合一的 Tascent 。而据聚虹光电 CEO 宫雅卓所言,国内虹膜识别技术主要分别由中科院自动化所、上海交通大学研究人员创立的 中科虹霸 、 聚虹光电 提供,也就是他口中的 “北中科,南聚虹”。
那么,虹膜识别这么好,为何没有普及?
1.核心算法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首先,虹膜图像采集要求距离短、聚焦精、动态捕捉能力强、分辨率高,对采集设备的要求很高。而当虹膜图像质量较低,如出现散焦模糊、眼睑 / 睫毛遮挡、光斑反射、大瞳孔、灰瞳孔、异形瞳孔、视线离轴、东方人的黑色虹膜纹理少(西方人眼颜色浅易于识别)等情况,对于瞳孔定位、虹膜分割的预处理精度会产生巨大影响,不利于用户体验。
2.市场教育不足,不注重产品化
虹膜识别理论算法早已有之,但只有当用户规模和应用数据体量足够大时,才能通过大数据完善算法,而国内厂商却出现了靠写论文为生、不做产品的学院派作风,出现了看似虹膜技术国际领先,而一个出口订单都没有的讽刺局面。目前面市的产品也主要集中在 2B 领域,大众群体至今还以为虹膜识别只是电影里的幻想。
3.政策因素
印度和墨西哥、阿富汗已把虹膜识别应用在国民身份证注册上,阿联酋也在海关出入境处设立了虹膜识别设备识别旅客身份,而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与政策。这与国家发展境况有关,要知道在全民注册虹膜信息前印度人民还没有过统一身份证,而我国若想重新构建国民身份证体系则太过困难。
4.一个字:贵
这条就不多说了,虹膜识别所需的成像、图像分析设备价格远高于其它领域。
综上所述,虹膜识别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宫雅卓将聚虹描述的像武侠小说一样豪气冲天,但公司此前的年营收还只有几百万,不过我们有理由认同这个领域拥有广阔前景。
聚虹做过什么,以及为何要做 2C 产品?
国内包括聚虹在内的虹膜识别技术提供厂商,此前普遍在做 2B 的生意。 聚虹共发布过 3 款产品:
- 双摄像头壁挂式虹膜门禁:主要用于煤矿、电力等大型企业,可用于防盗、员工考勤等场景,最多支持 1 万人。
- 双摄像头虹膜识别模块:主要与 OEM 合作,为消费电子厂商提供虹膜识别技术,可用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终端。
- 手持式虹膜设备:面向工业级客户,可连接工控机设备,并支持 Windows、Linux 双系统操作。
此外,聚虹也以开放 SDK 的方式与第三方合作,在医疗、安防、ATM 机设备上有所建树。上述设备支持双眼采集、眼球动态识别、俯仰角度,年产量已超 3000 套,另据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认证,聚虹的虹膜识别误识率为 647 万分之一。而聚虹即将在京东众筹上线的产品则是一款 USB 虹膜识别设备,连接个人电脑后可以提供扫眼开机、密码管理、文件加密三个功能。
其实对于掌握算法技术的厂商而言, 2B、2C 的产品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我想,宫雅卓或许也没对这款 USB 设备的销量抱有太大预期,它的价值主要应体现在面向消费级市场的营销层面,也就是提升用户对虹膜识别产品的认知度。 另外,该产品面向的用户以极客、安全加密强迫症群体为主,想必也是试图先从这群对虹膜识别比较认可的人群入手,制造口碑传播。
虹膜识别最终的应用场景设想起来非常广阔,理论上讲任何需要身份认证的场景都可试用。目前来看下一个面向消费级市场的产品应该还是门禁,因为它在 2B 市场已经历过长期打磨和数据积累,当上文提到的几个问题获得解决时,走入寻常百姓家也就顺理成章了。
聚虹于 2011年 成立,创始人兼 CEO 宫雅卓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硕士、博士时便开始研究虹膜识别,至今已有 13年 经验,拥有 7 项第一发明人专利,创始团队皆为其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
原创文章,作者:暮雨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