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咖秀也在用的Bugtags,能让移动应用测试更加简单高效
在产品开发中,应用测试是免不了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了解,目前主要存在的应用测试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动化测试,需要 JIRA、Redmine 这样的传统系统,操作比较重,一般来说不适合中小企业;另一种便是众包的方式,但实际上还是要人来操作,并没有根本上解决低效的问题。
而即将正式上线的 Bugtags ,就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提高移动应用的人工测试效率。
具体来说,当移动应用集成 Bugtags SDK 后,在原有程序中多加一行代码就能进行测试。用户或者测试人员可以直接在应用里提交 bug,SDK 会自动截屏、收集实时的运行数据,如设备的硬件参数、控制台数据、用户的操作步骤等,并且自动提交闪退 bug 及数据,开发人员则在 Bugtags 云端高效的跟踪及管理所有 bug。
具体操作可参看下面的演示视频:
Bugtags 的创始人兼 CEO 张磊告诉 36 氪,搭建这样一款云端平台,团队用了差不多 3 个月时间。国外同类型的产品有 36 氪早前报道过的 Instabug ,但在国内还没有出现相似竞品, NEXT 上出现的 BudHD 、 腾讯的 Budly 目前也只是追踪闪退或崩溃的 bug。所以相对来收,至少 Bugtags 有 3 个月时间的领先优势。
Bugtags 目前免费,现在所有的功能都会是基础性的,团队前期会更注重产品打磨以积累用户,因为在张磊看来,工具到平台的转化其实就在于用户量。不过未来,当平台连接了更多的产品经理、开发者和用户,Bugtags 可能会推出众测等功能,匹配闲置的测试资源和需求,以尝试变现可能。
而且据了解,从 8月 份 Bugtags 内测以来,已经有 30 多家公司参与使用(包括 小咖秀 ,手机摇两下就能出现 bug 反馈界面), 其中不少技术人员已经将它作为工作平台——从产品开发到测试,贯穿了整个 App 的生命周期。所以从长远来看,bug 测试只是针对开发者的一个切入点,而从这个刚需入手,Bugtags 可能会打造更多功能和服务。
提到 Bugtags 可能遇到的困境,张磊表示:首先是大公司比较难以推进,因为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可能是相对独立的;另外,就是很多公司会考虑数据安全问题,不过 Bugtags 表示他们不会去利用用户的任何数据。
Bugtags日前已经完成来自高捷资本的 600 万人民币天使投资,目前正在开展 preA 轮。现在团队共 8 人,均来自此前张磊在开心网时的产品技术团队。
原创文章,作者: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