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edX计划10年内达到10亿用户,这些MOOC平台都是如何开疆辟土的?
如果你对MOOC平台的认识仍然只是“将名牌大学的课程搬上网供所有人学习”,那你可能真的需要读一下这篇文章了。Open edX计划10年内达到10亿用户这个目标,光靠那些热爱学习,主动注册选课的“散户学霸”来完成显然有些不切实际。以edX为代表的一众MOOC平台都在幕后搞什么动作,它们怎么拓展更多疆土?来看看海面下的冰山吧。
2013年6月,edX将自己的MOOC平台开源 ,并把它称为Open edX。Open edX继而和各类公司、组织、大学和政府机构合作,邀请他们使用源代码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并为Open edX贡献资源。Github的网站追踪数据显示,迄今已有 超过70个组织 加入Open edX。
合作伙伴之一麦肯锡学院,是麦肯锡咨询内部的教育科技创业机构,向客户提供“商业策略”、“项目管理和激励”这样的管理和领导力课在线职业课程。学院的首个Open edX课程在2014年9月上线。在使用Open edX平台六个月之后,他们已经增加了自己的个性化前端和定制内容。
PCG咨询公司使用Open edX源代码建立了一个职业学习社区 Pepper ,用来支持“共同核心课程”(Common Core)的专家网络。Pepper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定制了平台,新增了个人作品集和社区讨论功能,允许老师们制作并分享“内容包”,并且可以为其他老师的“内容包”打分。
乔治华盛顿大学(GWU)现在通过Open edX提供 三门免费课程 。GWU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它拥有一个自己校内的“ 网络设计商店 ”。这个商店的的员工包括教学设计师、多媒体和视频制作专家。他们负责将一门传统的GWU线下课程包装成适于网络传播的形式。这个商店的优质服务,使得一些思想较为传统的老师最终选择将自己的课程制作成在线内容。
高校制作MOOC课程的另一个不二法则是:将学校最独特的资源在线化。GWU新发布的《美联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课程即是一例,它巧妙地运用了自己位处D.C.特区,与美联储总部毗邻的得天独厚的资源。
Open edX在中国也有许多低调的合作伙伴。
中文MOOC平台 学堂在线 是edX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站所使用的正是edX开源代码。而学堂在线本身的野心也不止于做一款安静的MOOC平台,它和全国多所高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青海大学、内蒙古师大等)合作试点 翻转课堂 ,依托的正是在edX源代码基础上发展出的 学堂云 。和学堂在线主站不同,这些站点都是半封闭式的,即仅供本校教学使用。
对于MOOC平台来说,用户和资源是两个重要指标。 将平台开源,无疑会给这两项指标带来质的飞跃,不过也许比数据更重要的,是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更有创造性的教学互动方式,和潜在更丰富的可能性。 这一点从上文几个平台的例子就可见一斑:它们都使用了edX的源代码,但都在其基础上增加了独特的功能,更好的服务了不同需求的学习者;这些平台上积累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在同源代码的基础上,便捷地平移和共享。
与edX不同,Cousera并非开源平台,这也就注定了在拓展疆土这件事上,它会走上一条不太相同的路。在中国,Cousera和本土教育公司合作,借用它们现成的市场渠道进行推广。
中国越来越成为MOOC领域举足轻重的市场。据Cousera统计,2013年中开始,平台上来自中国的用户猛增,并迅速超越印度,成为除美国本土之外第一大用户来源。Cousera现有约50门课程有中文字幕,8们课程完全翻译成中文,数据显示,给一门课加中文字幕,会使总选课人数就增长200%,把一门课完全翻译成中文,人数又增加200%。基于这些数据,今年4月Cousera CEO中国之行先后与 果壳 、 新东方 和 课程格子 达成合作的动作之迅猛,就显得毫不奇怪了。
话说回来,无论是edX还是Cousera,在开疆辟土的过程中获得的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既不是用户数量的增长,也不是平台内容的丰富,而是庞杂的学习者行为数据库。 不管是在商业前景上,还是学术研究价值上,这个数据库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
然而它们也都意识到,这座富矿的挖掘存在着诸多雷区。举例来说,edX承诺给研究者提供数据库入口,同时保证保护学生隐私,不泄露个人信息。 关于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一直存在不少争议 。Open edX多元化的特性使这件事变得更加复杂:不同类型的平台,不同国家的法律,在数据使用规范这件事上必定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题图和部分内容来自 edSurge ,作者 Sheri Han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