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混战的云计算市场,定位云链服务器的“白山云”用技术和服务说话
白山云的创始团队曾就职于蓝汛,见证了 IDC 到云的变革,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云计算在过去几年里的变化是扎扎实实的。企业客户对 IDC 的需求在 09年-10年 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11年-12年 需求周期变为季度,到 14年 的时候,周期甚至更进一步提为月度。具体体现在,一个企业愿意为未来的 IDC 扩容,为一个空的机架付费。
需求的亟待使得企业不会再按照过去的长周期进行采购,主打 “按需索取、随时扩容” 的云计算从而开拓了企业级市场。但云的进化还未达到以 CPU 为单位的程度,尤其对于大的企业,进化到以服务器为单位,近几年,基于 softlayer 为主的自动化云计算部署很火,但到 CPU 阶段还需几年。
未来的格局会是几朵大的公有云并列,不会一家独大,还会有十几万的小的私有云。因为中国大概有 40 万个企业级的数据中心,企业一定会把自己的核心数据资产放在私有云上,一般情况下 1/3 的私有云+2/3 的共有云会是成本最合理的搭配方式。
那么在共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怎么去解决一些问题,例如一个企业的公有云是选阿里还是腾讯、又怎样在自己的私有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一个用户访问之后 load balance(负载均衡)怎么去做?
目前的情况是,阿里等自己会开放很多 API 对接企业,但代翔认为,企业更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在一个公众平台上选择更多的公有云为自己服务。白山云正是在做这块市场。
云分三层,第一层是基础虚拟化,第二层是存储应用,第三层是网络层——怎样让云在网络之间进行调动,让用户跟好的访问到云,这是需要用网络来解决的。白山云的长项在于知道如何用网络去调动,也就是用应用方式切入企业级客户,解决接口问题。
和其他同类产品不同的是,白山云做快存储和热存储,别人存冷数据,白山云存交换数据。整个云分发/CDN 的逻辑就像快递,让货物更快的到用户手中,但对存储的业务,为了更快的到达,在最重要的节点需要搭建 “中转仓库”,来存放上行和下行的数据。白山云就是在布局这样的 “中转仓库”,存热数据。白山云的角色就是中间商,开发一些工具供链接企业和云。
白山云公司于今年4月26日 注册,创始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在 40 岁以上,有很强的技术积累,从云分发切入市场提出的理念是,“CCX”,即 “Cloud Connects Possibility”。
到 10月18号,白山云便获取了 27 个客户,不乏凤凰网、搜狐、汽车之家、神舟租车、美团、暴风等上市大企业。至于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攻下这么多知名公司,创始人霍涛表示,白山云一开始接触客户的时候也会遭到质疑,不过团队成员比较懂,客户也愿意尝试,起初或许没有品牌,但之后 “品牌就是靠质量去树立的”。霍涛分享到,白山云在行业内的 52 次 PK 中,48 次获得第一,奠定了在行业内的位置。
CDN 将保持在 30%的增长速度,对标美国,即便在亚马逊做的很好的情况下,还每年出现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在刷新、推送、适配某一个点做的很好。但国内已经持续 5年 没有专业的 CDN 厂商出现,大家都把重心放在了价格战上。但认为,CDN 的本质是服务,价格有一定作用,最终影响企业决策还是服务的质量和感觉。
所以,白山云把系统做了全新的设计,把其打散。蓝汛和网宿这种传统厂商是以缓存为核心,系统拆分后维持不下去,而白山云是以管理平台为核心,结构非常 “松偶合”,可以 “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搭系统”,在这种基础的架构上,白云山就很适合给中大型客户做定制化。
由于比较灵活,所以白山云的特点就是快,不管在响应上还是其他方面,这一特性也一直帮白山云吸引来大量客户。
霍涛还分享了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说,“2b 的公司,首先要会赚钱再融资,客户最重要,赚钱最重要,有赚钱的技能才能跟投资者有底气的谈,而早期创业者大部分混淆概念,误以为投资者是第一位,这一定要想清楚。”
同时,霍涛强调,白山云的员工在 50-60 人,很快月收入达到上千万,单个员工的产出是非常高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员工。 “商业模式是会被抄袭的,技术才是魂魄。” 创业者可以多去国外看看,因为很多国内做出来的事情在国外可能很早之前就已经实现。
白山云在今年8月 份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 A 轮融资,由上海融玺基金领投,目前正在洽谈 B 轮融资。
原创文章,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751.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