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批片数量今年从30部猛增至47部:这门生意如何从蓝海杀成了红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师烨东,36氪经授权发布。
2016年已经进入到最后一个月,电影市场硝烟滚滚,各路电影公司摩拳擦掌。
与过往几年年底几乎全是国产电影不同的是,今年的年末,从11月开始,进口片异乎寻常地一下子变多了起来。此前有媒体统计认为是今年进口分账片额度增加,但随后很快即被官方辟谣,称部分进口片系“文化交流项目”,不占用进口分账片配额。
壹娱观察通过艺恩的数据统计观察发现,真正明显有额度增加的是今年的海外买断片(即批片),已经超过以往30部左右的数量,达到了47部——我们最近看到的大部分海外影片,诸如《你的名字。》,以及即将上映的《血战钢锯岭》,都是买断片。
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进口海外大片中,除了有34部分账影片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买断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港片、台片在属性上也是“进口片”,比如《我的少女时代》等,但不占用海外影片的指标,只是在内地上映时仍需按照引进片的审查制度进行操作。近几年来明显呈现的趋势是,买断片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内买家对买断片越来越早的投入,买断片这门生意已经变得越来越诱人。本期另有影情,壹娱观察采访数位圈内人士,为你详解买断片在国内的生意经。
曾是冷门生意,高利润率养肥了一批中国公司:几万美元的白菜价格就能打包引进发行
买断片,也就是我们口中经常所说的“批片”,指的是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版权方买断,国外版权方不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由于在国内只有中国电影集团进出口分公司(即“中影进出口”)具备进口海外电影的权利,进口片也只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发行权利,因此购得海外影片版权的国内版权方的身份为“协助推广发行”,批片仍由中影或华夏挂名发行。
与分账片类似,买断片每年同样有固定数量的限额。一位接近批片业务的人士A君告诉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中国每年正常的买断片引进额度是30部,其中中影与华夏各拥有15部的指标,但是这一指标并不一定每年都会用完,也会有某年影片较多而一些买断片不占用指标便可以上映的情况存在。
今年由于海外影片数量的激增,之前有媒体认为分账片数量突破了34部,不过随后官方人士表态分账片数量并未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些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壹娱观察通过艺恩的统计数据发现,今年被标记为批片的影片已经多达47部,不过这一数量目前并未得到中影与华夏的确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如此多数量的批片可能是“交流项目”,也有可能是考虑到今年市场情况以及未来进口电影会逐步放开的趋势,官方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实验性地放开了买断片的指标。
在2016年国内上映的电影中,不少观影者口中的“大片”的身份是买断片而非分账片,比如说《惊天魔盗团2》、《荒野猎人》、《神探夏洛克》,以及《航海外之黄金城》、《哆啦A梦》、《火影忍者》剧场版等众多日本动漫电影今年也是以买断片的身份被引进的。
虽然买断片的指标数量与分账片相差无几,但是票房总额并不在一个级别上。截至11月末,今年国内买断片票房总额才刚过35亿,刚好比分账片票房少100亿元左右。不过,今年买断片的票房已经比去年翻了倍,去年全年30部买断片的总票房只有16亿,平均每部电影票房才5000万元出头。
票房相差背后,是因为大部分买断片与分账片都不是同一个制作“量级”的影片。
拥有众多买断片运作经验的狮鼠影业CEO邱杰认为,买断片与分账片最大的区别便是在于影片的来源:分账片的片源大多是好莱坞六大电影集团这样的不缺钱大片商,而买断片的影片来源大多是资金并不充裕的独立制片厂,独立制片厂需要全球分销来获得资金才能启动项目,因此影片的制作费用以及明星的腕级一般会比分账片小一些。
虽然今年国内的买断片数量不少,但是十多年前,这门生意可是乏人问津。买断片之所以被称之为批片,就是因为最初许多海外影片的版权一般都是几万美金,国内版权方去买影片的时候都是十多部甚至更多影片一起打包“批发”。“原来的很多买断片都是在各电影市场(比如美国电影市场“AFM”, 戛纳电影市场)买的,那时候信息也不对称,知道的人不多,直到2009年的时候也没几个中国人在电影市场买片子,一些3000万美金成本的美国片子,你买断版权也就花7~15万美金;一些未在院线上映或是欧洲的影片甚至是一两万美金,价格很低。”邱杰说道。
在早期批片价格较低的时候,不少进入这个行业的玩家都赚到了钱。“最开始很多做批片的,都是买断之后再转手在国内卖掉,到后来不少厂商自己运作之后也能做到以小博大,一个批片在国内有1000万票房就能赚很多了。当时知道批片的人不多,利润率很高,早期做批片的赔钱的很少。 ”另一位影视公司高层B在接受壹娱观察采访时透露。
2010年的一支批片爆款彻底引爆了这门生意:指标抢手,价格猛涨数十倍
批片的廉价并没有持续太久,2010年这门生意迎来了一支现象级产品。
北京创世星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5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版权的《敢死队》在国内获取2.13亿票房,这个成绩在当年排在了国内票房的第10名,超高的利润率引起市场的惊呼与关注,也带来了一大批跟风买家。
除去《敢死队》的成功,2010年国内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还首次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邱杰认为,这两个因素促成了《敢死队》成为买断片在国内的分水岭,国内资本以及电影公司在关注到电影市场前景以及买断片业务的高额回报率后蜂拥而至。
“2011年我们去AFM准备像往年一样买片子的时候,了解到80%的影片中国大陆地区版权都被中国人买完了。我们当时只好和同事说就当休个假,在美国玩了几天回去了。”2010年《敢死队》大获成功之后,狮鼠影业甚至面临着在美国电影市场买不到片的情况。
买方变多、竞争更加激烈之后,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据基美影业总裁程笳淇不久前在接受每经影视记者采访时说道,“市场价格的反应从2011年就开始了,当年5 月的戛纳电影节版权交易市场,所有电影的版权在中国市场方面的价格都提高了,增长幅度最少为一倍。”
“2011年~2012年,许多被中国买家买回来的电影都没有拿到上映的指标,没拿到指标的等于就是花了多少钱就赔了多少钱,一些买家赔了钱后很快就走了。之后这几年里,由于买断价格比较高,有的影片可能几千万票房也赚不到钱,陆陆续续很多凑热闹的企业也离开了买断片的市场。”B告诉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
买断片的上映指标一度被一些中小企业认为是“有关系的企业才好搞到”,不过上述接近买断片市场的人士A否认了这种说法:“做买断片的太多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片子好。中影与华夏都有一定的审片与打分机制,哪部片子能拿到指标,都是根据影片的市场潜力来决定的,没人愿意因为‘关系’就赔钱,尤其现在中影也上市了,也有经营业绩的压力。”
买断片价格水涨船高却没有因为有人退出而冷却。据每经影视报道,“到了2012年《敢死队2》的时候,乐视花了800万美元买版权;2014年上映的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最终华谊兄弟以1100万美元接盘。”这比起2010年50万美元的《敢死队》,已经涨了数十倍的价格。
没有大牌明星的买断片价格也扶摇直上。“2014年前后,一些印度和英国的影片也得几十万到二百万人民币了,美国的有卖相的影片更贵,很多批片由于拿不到指标都是延期半年到一年上映,上映了的片子也不好赚钱,感觉比较难做,我们公司做了两年也就不做了。”C君是国内某著名影投公司的前员工,该公司在跟风进入买断片市场两年后退出。
不过在邱杰看来,价格的提升并不是财大气粗的大影视公司入局造成的。“总体来看,大公司比较注重实际的商业效果,考虑的更多是长久发展。造成冲击的并不是大公司,而是那些想赚快钱的买家,一些买家剧本都不看就打包买走影片,这并不利于市场的长久发展。”
好在不少想赚快钱的买家正在逐渐离开这个市场,邱杰告诉壹娱观察:“国内买断片的市场现在留下的玩家没那么多了,整体上已经相对成熟,利润率也不太高了。现在买断片和分账片的差别其实也在逐渐缩小了,许多国内的公司在剧本创作阶段就会开始参与,而且海外的版权方也开始与国内的片方分账。之前都不看重这块市场的片方现在也开始看重营销。整体上,买断片的市场正从蓝海变成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