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看互联网将如何改造中国的农业技术服务?_36氪
编者按:本文来自杨磊(老农帮创始人,微信 rockyang21,订阅号 laonongbangDY)、Iris(互联网投资,微信 835661681)、Alina(华泽资本,微信 542335249)投稿,欢迎业内人士交流探讨。这篇文章对中国农业生产模式、农技服务现状以及美国、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互联网 + 农业技术服务的现有模式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农技服务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部分,存在农艺师人群不受重视,存在各附加职能部门中,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农业的作用;农技服务市场经济化缺失,农艺师技术无法直接受益;培训体系不完整,没有较完备的培训体系支撑农艺师成长。
相较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大国,例如美国,以色利,其先进的农技服务已经在市场和农户自身身上得到了体现,此部分将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
中国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2014年 底,土地流转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 3.8 亿亩,流转比例达 28.8%,经营面积在 50 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 287 万户,家庭农场超过 87 万个。
2014年 中国一产 GDP 占比 9.2%,二产占比 42.6%,持续稳定下降中。截止 2014年 底,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约 1.79 亿,约占人口总数 13%。未来 5 至 10年 内,农业劳动力人口将加速下降,农业服务人口将加速增长。
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2%,但是,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 10%以上。
趋势:种业—科技化;畜牧业种植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链一体化。
中国农户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约 1.79 亿人口于农村从事农业经营,生产及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导致经营消费特点也有较大不同,不同人群对于低价、赊销、技术等的需求程度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切入不同农户的模式和方法也将不同。
农业服务之于不同规模农户的现状概览:
农技服务现状及问题
农技服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农户,并影响农户经营决策的服务群体,值得深入研究。
1. 农技人员数量不足:
我国注册农艺师/农技师人数 140 万,全国农民 6.19 亿,平均 500 个农民可享受 1 一个农艺师的技术指导,加之非注册农技师及兽医约 300 万人,农技服务缺口仍然较大,市场严重不成熟。
2. 农艺师体系分布不完整:
政府农务部门(农业部、农科院等)的农艺师:公务员性质,薪资固定,与农户沟通物理距离很长,无足够服务动力,水平参差不齐。
农资经销商群体中的农艺师:农资零售经销商存在大都在县级,乡镇级别的地方。零售商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销售行为,会在销售初期简单学习售卖农资的相关属性,适用对象以及成效程度等。有较大规模的农资企业会有自己培养的农艺师进行各种农资新产品的研发,从而制作出对抗各种农业种植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此可见,当前农艺师人群分布无法真正落实到农业种植当中,这样就直接导致农业种植户只能存在靠天吃饭的困境。
3. 农技服务未市场经济化原因:
传播条件不完善:种植几十年的农户其自身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能够有效的解决种植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其自身文化程度限制,很难将自身的经验转化为有限的理论知识,传播途径受到严重限制,农技能力随时存在断层风险。
利益机制不完善:当前市场没有完整的体制支持农技服务进行市场经济化,有经验的农户没有较直接的利益驱动去传播和扶持其他农户,导致知识流通受限。
4. 理论技术知识与实际经验知识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市场没有形成比较有规模和严谨体系的培训机构,目前存在培训流程混乱,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
培训只为获得认证:当前市场大部分培训机构培训流程是面授培训 3 天以及 1 天考试,考试通过后便可成为农艺师。实际实践能力欠缺,后续培养服务缺失。
培训体系不完善:目前,农科院、农业院校都开设了下乡实践活动,在学生团体中能锻炼部分学生的实际能力。农务政府部门周期性的在全国开展各种农业技术线下交流会,促进当地的农业技术发展。但是,由于交流会,实践活动等受众群较小,跟进不够持续,各地农业针对性稍弱导致对提高种植农户实际农技服务水平效果较慢。
相较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大国,例如美国、日本、以色利,其先进的农技服务已经在市场和农户自身身上得到了体现,农技服务人员也成为了其国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此部分也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
互联网 + 农业经营生态
(注:这里包含了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相关互联网公司,不包括农村消费升级类型公司。)农民收入水平落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约 1 万 /年,这是农业生产落后、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源头,农业生产经营互联网化的核心是帮助农民赚到钱,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科学种植、优化销售渠道等方法实现。
仍然值得关注的领域:农业大数据、农业供应链金融、农产品品牌化、加工保鲜技术等。
互联网 + 农业技术服务案例
针对农业技术服务诸多痛点,创业者从不同角度切入解决农业技术服务信息化难题,基于公开资料及创业团队意愿举例说明农技服务互联网化进程情况。(农技服务 + 互联网方面的创业团队众多,不乏呱呱农业助手、云种养等团队,此文内不一一举例说明。)
1、农医生——农业互助社区
2、老农帮——农技服务平台
3、富农场——养殖农技服务平台
4、农管家——农技服务社区
国家的农业类型划分
通过参照发达国家农业特点及其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有助于开拓思路、梳理投资逻辑,以及辅助创业团队降低创业团队是错成本。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
- 地广人稀类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
机械化 → 生物技术化 → 管理变革
- 人多地少小农经济主导:日本、韩国
生物技术 → 机械化
- 工业发达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法国、德国、英国
机械化、生物技术并进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启示
美国农场数量及平均规模发展过程:
美国农业部 1999年 数据,全国 210 万农场中,绝大部分农产品由 3.8 万大农场生产,大农场也是绝大部分农资买主,全美农场主每年支出 1850 亿美元购买土地、农机、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
1、美国农技服务市场概况
美国约 1 万家农技服务公司,年销售额 70 亿美元,Top5 公司联盟占 70%市场份额。典型的地方公司约 20 人组成,年收入 $200W 左右。1950年 后,美国有些农业家庭联合一起购置重型设备分时共享。六十年代后期,美国越来越多农技服务公司从事商业性农业生产。
从事农技服务行业的公司从生产厂 / 经销商那里买来产品(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器材等),连带技术上门服务于农民。农技服务公司不单卖种,肥,药,还要提供病虫草害预测,植保技术,施药施肥服务和培训。农技服务公司按照每亩的防治费用收费,利润远远高于卖产品,农技服务公司直接面向农户。
农技服务流程:
1) 植保专家 / 顾问在生产季节开始给农场客户提供全季生产计划
2) 技术人员根据专业人员制定的计划,实施系列服务:施肥施药、机械调试维修、操作记录、灌溉服务、有机农作物管理、精准农业、测土测叶测水采样、田间管理等。
农技服务推广渠道建设:
- 联邦政府推广:农业部;
- 州级推广:州立大学农学院,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监督及评估,州级推广专家全国 4000 多名;
- 县级推广:由大学推广站组织聘用优质评审小组,向农民推广科技知识,全国县级推广人员 12000 多人,25%博士,硕士占大多数。
2、美国农业数据与信息化
- 数据库:美国国际农业数据库 (AGRI COL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 (NOAA)、地址调查局数据库 (USGS) 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库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信息系统:利用 GP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 R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 GIS、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培训系统等实现对农作物精细化自适应喷水、施肥、撒药。美国农业信息化高于其工业 81.6%。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启示
日本农业现代化始于二战后,目前日本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良种化水平居世界前列,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非常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追溯体系完善健全,农户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没有太大差别。
日本农业发展客观条件:日本国土 37.8W 平方公里 (我国 1/25),人口约 1.27 亿 (我国 1/11),山地较多、人口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户有时间从事非农业活动,1970年 后日本兼业农民增多:
战后初期日本完成了地主制度解体和自耕农创设,日本农村小生产为主,与欧美农业现代化不同,日本要选择先改良土地和农作物品种再实现农业机械化的 “一改三化” 路径,即 “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
1、一改三化
1)土地改良—日本特有农业现代化开端
- 改良目的:提高地力、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耕种面积。
- 改良三阶段:1949 对水田改良 → 1960 对旱田改良 → 1960 中期对草地改良
2)化学化
使用化肥农药等对生产率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过度的化学化曾经造成巨大污染危害。
3)良种化
- 水稻:始终把品种改良尤其是水稻放在重要地位,水稻品种改良世界一流(不同维度有不同品种:气候维度有特寒、寒冷、温暖、暖等;灾害维度有抗风、抗湿、抗旱、抗灾、施肥、抗病等;季节维度有早熟、中熟、晚熟等)。
- 水果:1960 后蔬菜种植主要为设施型生产方式,在水果质量及品种多样化方面进行研究,使日本水果业发展位于世界前列。
4)机械化
特点:适用性强(适用化、小型化、轻型化、系列化、高效化)、种类齐全。
2、日本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三种类型:
- 农民协会:1947年《农协法》颁布后,开始出现农协。农协在日本网络最庞大、功能最齐全,日本 99%以上农户都属于农协会员。农协业务范围三方面:共同销售、采购农资及部分生活资料、共同信贷保险。从中央到都道府、市、町、村都建立了经营上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民间农协组织,农协设有营农指导员,指导生产、经营,农民则集中精力搞生产。2009年日 本共有农协 741 个,共有营农指导员 14457 人(其中农业技术指导员 10881 人,占总人数的 75.3%;农户生产经营指导员 1551 人,占 10.7%;农机服务指导员 314 人,占 2.2%),96.8%的农协有农营指导员,19.4%农协有 31 人以上农营指导员。
-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由 2 个以上农户组成的、共用大型设备的合作组织。如集体栽培组织、共同利用组织、畜牧生产组织等。
- 地区农业集团:以村为基础,把区域内所有农户组织起来,统一调整指导管理生产。
3、日本特色农业信息系统
- DRESS 系统:电信电话公司的实时管理系统 DRESS,公众电话后端链接大型数据库、互联网网络、气象预报系统、温室无人管理系统、高效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及个人电脑用户,提供农业技术、文献摘要、市场信息、病虫害情况及雨保、天气预报等信息。各县都设立了 DRESS 分中心,随时交换信息。
- GLS 系统:农户可按作物品种、地区特点在网上查询农技资料,日本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 GLS 管理的耕地面积已超过 20%。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服务的推广不可或缺,与互联网良好的结合是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关键。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工具化的特性为创业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过度依赖于互联网偏离农业服务行业的本质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沟壑。寒冬之时,亦是回归理性创投之时。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9657.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