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智能冰箱做祛味盒子,“冰箱盒子”获海尔千万天使
1910年 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面世,现如今早已成为家庭的标配设施。但冰箱异味等问题却一直令人备受困扰。目前陈东就做了一个冰箱盒子,来解决这些问题。
该款冰箱盒子类似杯子大小,能将看不见的异味和细菌进行数字量化。主打三个功能:延长保质期、祛味、除菌。用户首先要在手机端下载 app,设置好你需要保鲜的食物种类,然后将冰箱盒子连接 wifi 放进冰箱里,就可以实时监控冰箱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质量。你设置祛味频率,它就会自动祛味除菌,如果发现冰箱内有异常,会通过手机端 push 消息给用户,让用户掌握冰箱的储存环境。一次充电可以使用两周左右。
冰箱盒子为什么可以祛味?
食物在放入冰箱后,细胞仍需要呼吸,冰箱内的细菌往往超标正常环境几百倍,再加上水果自己释放的乙烯等催熟气体,所以即使冷藏在冰箱中,食物也会腐败,只不过低温环境会降低腐烂速度。
冰箱盒子可以电离产生臭氧和负离子,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利用化学反应进行杀菌消毒,负离子则是利用的物理特性,达到洁净空气的效果。就像雷雨过后人会感觉空气清新,正是由于雷雨产生了大量臭氧和负离子。
冰箱盒子的核心硬件采用日本 figaro 电子鼻传感器。电子鼻上面有一层二氧化硅涂层,在洁净的空气中导电效果很差,而当食物产生异味时,空气中会混入气体分子,此时空气导电性就会增加。利用不同的气体导电性的差异,盒子将收集的气体数据发送到云端,云端识别后会启动臭氧负离子发射器,就可以达到祛味、除菌的效果。
做平台还是做插件?
最初陈东团队是想做一款智能冰箱,但整体冰箱门槛过高,在各大品牌瓜分市场的前提下,一款新兴智能冰箱要颠覆传统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传统冰箱并不能解决用户的所有痛点,缺的就是轻量化的插件型产品,加之目前冰箱智能祛味这块服务又基本空白,所以 “轻装上阵”,选择这样一条路径可以很好的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硬件不值钱,关键在数据
陈东坦言,冰箱盒子的壁垒并不在电子鼻等硬件上,而在于云端的数据库。冰箱盒子需要祛味的实际时长、以及祛味的臭氧负离子浓度都是根据需求计算的,这些数据在云端是更新迭代的,来源就是盒子记录的用户冰箱环境和用户的反馈。
举个例子,用户在使用 app 的过程中,会设置冰箱内的食物种类,假如说,遇到了之前没有出现过的蔬菜水果品种,那么该食物所需的祛味时长、浓度等信息则通过记录用户冰箱状况,就可以得到反馈,等等。
这里,陈东提到了以色列的 Consumer Physics 公司,该公司开发一款优盘大小的硬件 SCiO,利用红外线,只要一靠近食物,就能分辨出该食物的品种,以及所包含的卡路里。该公司估值百亿,并不是因为硬件,而是背后庞大的数据库。因为这个数据库是收集了上千种蔬菜进行多次样本实验采集到的结果。
而陈东恰好在做这样一件数据收集的事情,只不过他把实验的过程交给了用户,制定了反馈奖励机制,让用户通过主动反馈来帮助他完善数据库。
用硬件连接生鲜
目前,健康盒子已获海尔投资,并且获得海尔商标使用权。本来可以依附海尔冰箱一起销售,但陈东比较反对。因为搭售模式,换来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 “僵尸用户”,不利于数据的收集,也不能将产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所以,陈东选择将产品放在海尔体验店中陈列,有专人讲解使用方法,却不直接销售,将购买环节引到线上。另外在线下,海尔工程师上门服务的时候,会带健康盒子销售。
陈东不止想要做一款硬件产品,他更希望可以通过硬件做桥梁,连接用户和生鲜产业。这听上去有点 “天方夜谭”,陈东自己解释到:例如,用户的冰箱中长期储存有某一种食物,就可以判断这是用户喜好,那么,可以推送相应食物的打折信息。但是否真的可以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还有待验证。
原创文章,作者: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