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最有效的思考辅助工具
编者按:线条不仅是说明工具,有时也是思考的辅助工具。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以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条辅助说明或思考。本文通过诸多例证,向读者演示如何有效利用线条来帮助思考。本文来自作者 李笑来,36 氪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新生大学”(ID:xinshengdaxue)。
当年我在讲课的时候,很不喜欢在课堂上用投影仪播放 PPT 来替代黑板。说明过程中,写写画画是必须的,电脑敲出来的字显示在屏幕上当然比手写在黑板上的好看许多,也确实省心;可一旦需要画点什么的时候,就费劲死,更不消说要边讲边画了……
其实,写写画画不仅是说明工具,更多的时候,其实是思考辅助工具,即,不仅是帮别人的,更是帮自己的。
仅仅一条直线,就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很多问题。
可以是实线,可以是虚线,可以有起点和终点,可以有很多刻度,可以有箭头代表方向或者指向终点……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以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条辅助说明或思考。比如,互联网上所销售的商品都有哪些?从最初什么都卖不了、买不到开始,到现在,都有哪些东西构成了所谓的 “电商”?
虽然数字商品、实物、服务、知识、机会……这些 “商品” 之间并不一定完全是线性关系,不一定完全相互排它,但这样罗列出来,辅助上一根带箭头的线条,是不是感觉一下子有些地方清晰了起来?
The Success Equation 的作者 Michael J. Mauboussin 用这样一根带刻度的直线说明技能与运气之间的关系。有些活动只靠技能,比如象棋,有些活动只靠运气,比如博彩;而在这之间,有些活动相对运气更依赖技能,而另外一些活动相对技能更依赖运气……
这条直线不仅仅是很好的说明辅助工具,事实上更是很好的理解辅助工具。
当然,线条不一定非要是直的。
它也可以是螺旋线。上面这条螺旋线,就可以用来辅助思考一个人的发展、成长过程。从出生开始,逐步学会控制身体(A 点),进而学会控制心智(B 点),最终跨越 C 点,成为无疆行者,进而持续成长、无限成长……
若是再补上一条带有箭头的线,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高度…… 无论怎样,补上一条线之后,整体上就一下子立体起来,形成了与之前不太一样的思维刺激。
两条直线可以构成坐标。
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东西,人类可真不是从一开始就会的。平面坐标(Coordinate Plane)这东西,至今才四百多年历史。是谁最先想出来这个东西的呢?那个人叫笛卡尔(René Descartes)。传说是他小时候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上的苍蝇,想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描述清楚苍蝇所在的位置呢?” 于是,人类有了平面坐标的概念……
平面坐标系统的出现,使得数学家们瞬间多出来一个强大的思考辅助工具,由此创造了不知道多少奇迹……
数学对大多数人来说太高深了,不过也无所谓。更多的时候,我们用线条辅助思考的问题其实大多不是数学问题。
比如,大多数人误以为进步应该是这样的:
可是,哪里有那么一帆风顺的进步啊!
进步常常是台阶式的,总是有一段时间完全没有进步,然后突然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我们最渴望的进步应该是这样一条曲线 —— 跟复利曲线长得差不多的那种:
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表示,或者辅助思考,比如,科技创新接受度,基本上就符合正态分布……
还有个 Hype Cycle (不实宣传曲线)值得记住:
我们经常说,“万物相通”。换个说法,就是类比思维掌握得当,就可以用在很多地方。看看上图,再看看下图,形状差不多啊!
人们在改变的时候,情绪会经历很多阶段。刚开始是焦虑,而后决定改变,然后就开始兴奋……(大图请查看:http://t.cn/RGWGsoY)
1.兴奋、害怕…… 拒绝!2.兴奋、害怕、感受威胁、罪恶感、压抑…… 愤怒!
3.兴奋、害怕、感受威胁、罪恶感…… 产生幻觉,逃离现实!
4.兴奋、害怕、感受威胁、罪恶感、压抑、渐渐接受、看到未来……继续前行……
其实,只有第四条路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最终没有变化的话,就等于回到起点。人生很长,选择很多,改变总是必要。于是,随后还会反复遇到改变的机会和需求,但凡某一次选择了第四条路之外的路,在其后的循环中就越来越倾向于难以走出第四条路…… 而反过来,每一次走出了第四条路,就等于给自己下一次选择第四条路叠加一次成功经验……
这个曲线叫 “哭不了” 曲线(哈哈,我开玩笑的,全名是 “库布勒罗斯转变曲线”,原文是 Kübler-Ross Change Curve)。这张图形象地说明了 “为什么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其实只不过是想不开造成的”。好奇心强烈的读者,可以从 Google 这个曲线的名字开始你的 “满足好奇心旅行” —— 所谓的 “研究”(research),真的只不过是那些乐于思考的人在做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事儿而已,没有好奇心的人做研究,就只能觉得那是个苦差事。
如果坐标这么画,就会显示出一个 “四象限”。
在学术文集中,四象限的应用非常多,经常用来说明各种问题。不过,在这里还是举个非学术的例子玩吧。
据说,人分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用横轴左右两部分表示,左边代表聪明,右边代表愚蠢);与此同时,人又分为这样两种,勤奋的和懒惰的(用竖轴上下两部分表示,上边代表勤奋,下边代表懒惰)……
那么左上角的区域,就是那些既聪明又勤奋的人;而右上角的区域,就是那些愚蠢但又勤奋的人;左下角是聪明但懒惰的人;右下角是又愚蠢又懒惰的人…… 右下角的那些人就算了罢,他们毫无用处;左上角的人据说适合当中层干部,他们既聪明又勤奋,工作成绩当然了得!左下角的人据说适合当管理者…… 可是请注意,一旦发现谁是属于右上角的,就是那种很愚蠢,但居然很勤奋的人,一定要马上脱离他们,因为他们很危险!
如果用三根直线作为坐标,就可以画出三维的线条。想象一下立体的成长曲线罢(终于,电脑胜出一次,这种螺旋线用手画真画不好……):
把中间的 Z 轴想象成时间,把 Y 轴想象为成绩,就不难想象在成长过程中我为什么会常常出现 “越努力越退步” 的情况了罢?本质上来看,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很多的进步过程,不是直线型的,也不是台阶型的,而是螺旋型的,所以才会出现那种情况……
说来说去,就是一些简单的线条而已:
◦直线、虚线、刻度、箭头;
◦坐标上的各种曲线;◦坐标展示的四象限;
◦三维甚至多维……
可它们真的很重要,不成比例地重要。
有时候甚至只是随便画画就出现了奇迹 —— 因为原本乱成一团麻的脑子,在那些线条的刺激下,不由自主地开始各种分类、各种筛选、各种摆放,各种尝试…… 最终竟然可以在某一瞬间突然间清晰起来!而那清晰渐渐浮现的过程中,亦会有各种惊喜出现,等到完结的一瞬间,看着纸上的痕迹,常常不敢相信是自己的成果。
等了十几年了,各类电子工具上想要使用这种简单的思考辅助工具,几乎不可能(反正到现在没有任何满意的工具)…… 于是,即便是今天,纸笔依然是最可靠且必不可少的工具 —— 也许只是我一个人的问题罢。哦,对了,为 iPad Pro 配了支电子笔之后,依然觉得电子工具在这方面很蠢。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975.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