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创业公司如何找到靠谱的投资人和员工?
编者按:本文内容来自公众号“土匪投资日记”(ID:tufeitouziriji),作者曲速资本创始合伙人杨轩,授权 36 氪发布。
如何寻找投资人
早期创业中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人,对企业的助力还是比较大的,以下针对的是首轮融资的早期创业者,如何用比较正确和高效的方式,找到合适的投资人。首先第一步,掌握市面上投资人的基本信息,主要有三个因素:机构、阶段和人。
机构
不管是独立的天使投资人也好,还是天使投资机构也好,一般情况下总是专注在某个行业或是某几个行业的,作为早期创业者,通过基本信息渠道(官网、微信公众号、科技媒体、创投数据库等等)了解其专注的领域,保证在投递商业计划书和投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准确地将自己的创业行业和投资方向进行匹配,是比较关键的第一步。
阶段
明确机构 / 人投资的阶段和金额,一般情况下,早期阶段(对应融资额):种子轮(20-50 万人民币);天使轮(100-500 万人民币);A 轮(1000-3000 万人民币),通过融资额度判断自己处于的阶段,寻找与之对应阶段的投资机构或人是第二步。
人
机构中不管是投资分析师、投资经理、投资总监、投资董事、还是合伙人,都有自己专注研究和负责的行业,如何找到专攻自己行业的人进行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们基本上已经对这个市场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在交流过程中也能帮助你对项目有着更好地认识,内部推动投资也会更加快。
错误方式
- \n
在路演现场盲目寻找投资人,交换名片和项目信息,弊端一,缺乏交流场景,投资人无法短时间内对你的项目有着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弊端二,信任度,在不知道你 / 公司团队背景的情况下,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投资人无法给予你一些评价;弊端三,寻找投资人是一件相对正式的事情,应该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预约时间进行电话 / 面谈,而不是临时起意去找,这样对自己的项目和投资人都是一定程度的不尊重。
\n去办公室堵人,这也是非常不提倡的一种,基本上每个投资人都有预先安排好的时间表,如果贸然拜访,也不可能改变投资人的行程,而且在双方不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不能做到高效交流。
\n商业计划书邮件群发,坦诚讲,这种方式效率也比较低,就如同我们之前说的,每家投资机构都有自己专注的阶段和行业,里面的投资团队也各有分工,没有针对性的撒网式群发,能收到反馈的真的比较少。
\n死缠烂打型,某些创业者可能对某家机构,某位投资人有着比较特别的感情(崇拜、仰慕、他人推荐等等),所以就可能对投资人不断地进行要求见面、交流、推进投资进度的事情,投资和创业一样,是一件严肃认真需要用力思考的事,并非由感情因素可以去左右的,所以死缠烂打型的最后结果往往就对投资团队造成比较负面的印象。
\n
正面方法
- \n
先把自己的数据(业绩、收入、用户数等等)做起来,专注某行业的早期投资机构一般会对这个行业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持续的关注和更新,如果你的创业公司做出一定的成绩,肯定会引来对应行业投资人的联系和拜访。
\n寻找中间人,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中间人的,我们是希望你去寻找相对成功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圈内的好朋友,通过他们的信用背书,来找到自己合适的投资人,当然切记千万不要强迫他们去介绍,当你的好朋友也不愿为你的项目进行对接的时候,你真的应该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一下反省了。
\n通过一些业内的渠道(论坛、社群、沙龙等)进行曝光,当然贵在精,而不贵在多。真知灼见最好,无需太多废话,频次太高,大家反而以为你在 PR 或是只是个纸上谈兵,业务无力。
\n当然,寻找 FA 也是一种比较的高效的办法,在融资顾问的帮助下,你可以对接在他们联系人列表里和你项目匹配的投资人,并且在商业计划书修改、会面交流、融资谈判时给与您一定的帮助。针对早起项目,比较优质的 FA 包括华兴资本旗下的华兴 Alpha,以太资本、小饭桌、猎云等等。
\n参加闭门的私密路演,一般情况下,公开场合的路演对项目的 PR 效果反而大于对其融资进度的推进效果,所以参加一些私密的有针对性的主题行业路演,不管是在投资人的帮助下增加自己对行业对项目的理解,还是高效地和数位投资人进行交流,推进融资进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n
本部分主要针对一些早期创业者,在没有对外融资经验的前提下,提出的一些方式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融资最重要的还是项目本身的竞争力,把项目做好,信息的对接、商业计划书的打磨、投资人的见面才是有意义的,是不是个好项目才是能否拿到钱,从 0 到 1 的关键。
如何招人
本篇有两个限定的场景,一是针对早期创业公司,二招的人指的是核心 / 普通员工,非合伙人级别,如何招合伙人会在之后以独立的篇章阐述。
先说一个身边小伙伴的事情:
“小伙伴 A 在 BAT 工作,身背数年行业经验,凭借着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对创业窗口期的判断,果断辞职出来创业,准备一手组建团队,做出产品 Demo,然后去找风险投资,可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所愿,他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团队,当初本没有对招人有着充分的准备,自以为这个环节可以很顺利地完成,结果拖了大半年才正式组建团队,产品进度大大滞后,导致在同一时间不少同类产品已经纷纷试水市场,小伙伴 A 后悔不已,真没想到当初规划创业时自己最不在意的一个环节,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发展进程,纵使有天时地利,也因为没有” 人和 “而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
在硅谷创新企业一直秉持着” Hire slow ,fire fast “的原则,在我理解之下,招人这个环节的确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特别是因为早期创业公司招聘一般都是 CEO 负责或参与,基本上没有招聘面试的经验),我们把它分成渠道的选择、沟通的进行、对人的判断和整体规划四点逐一阐述。
招聘渠道&文案
首先讲一下现在几种招聘渠道的特点和优劣:
- \n
我们往往会先想到的是传统招聘网站,在这里不是非常建议使用,因为人群定位有偏差,职位设定上也没有互联网公司的刚需岗位(技术、运营、新媒体),无法通过有效的匹配来寻找合适的候选人。
\n第二类是新兴互联网招聘平台,因为本身受众群体定位更精准,加上候选人管理和沟通模式更互联网化,两端效率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n第三类就是猎头平台,通过撮合你的需求和猎头的资源来获取候选人,优点是,可以省去一些筛选的成本,缺点是,对于早期公司来说,如果使用猎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建议在公司初具规模后,针对中高端人才使用会比较好。
\n第四类就是线下的猎头公司,近几年纷纷展开互联网业务,但是也如同第三类一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且并不能判断该公司在招聘互联网人才上有着像其他行业一样的多年累积沉淀的优势。
\n第五类直接通过像 linkedin 这样的职场社交平台,通过搜索引擎的筛选和多度人脉的关系去寻找合适候选人,这样做不确定性较大,其一是无法判断他的简历是否及时更新,其二是即使找到合适的人,也有可能没有短期进入创业公司的规划。
\n第六类就是进入垂直领域的招聘平台。因为在入驻企业和程序员都做了一定的筛选、审核和后续包装,所以在匹配两者时,会有比较高的效率,这里不一一列举,如果对某个行业的人才有着此类的需求,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渠道。
\n还有一些就是包括朋友、同事之间的推荐、朋友圈扩散,靠谱程度一般都比较高,而且双方有着比较充足的信任,但是千万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无法对朋友同事介绍来的候选人 say no。
\n
说完渠道的分类,一份合适的招聘文案对招聘也是有比较好的助力,作为知乎深度爱好者,经常会看到一些专栏大 V 通过抛砖(观点)引玉(招聘)的方式,写出一些非常吸引眼球的招聘文案,当然这样的招聘方式其实是比较小众的,可模仿程度比较低,因为本身大 V 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运营和自身的素质积累的,我们觉得一份合格的招聘文案必须包括:职位名、要求、加分项、工作描述、薪酬和福利、如何投递,以下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招聘文案给大家做个参考。
交流沟通
说完渠道和文案,想说说关于沟通这件事,在于候选人沟通交流时,我们列了一下几点,以供大家参考。
- \n
CEO 尽量参与,早期公司基本上每个职能的员工都是归 CEO 直接管辖的,所以在早期创业招人面试环节,CEO 的参与和判断,保证知根知底,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有着比较好的正面作用。
\n快速通知,面试完不要给候选人过多的等待时间。控制在一周内和候选人沟通面试结果,也是对候选人一种尊重。
\n在与候选人沟通薪资和福利的过程中做到坦诚,不含糊或者隐瞒一些细节,如果发生误会造成的负面效果反而得不偿失。
\n在期权激励方面,做到尽可能的大方,也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成长期公司本身资金有限,薪资也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也无需打肿脸充胖子,直接坦白即可。候选人也因为是认可公司的发展前景才过来的。
\n
面试判断
接下来说说面试完如何选择和判断,每个人对人的理解和判断不一样,根据已有团队的配置招聘需求也有所不同,我们这里就不作赘述,主要说说在硬条件和实力方面如何进行判断。
一般如果 CEO 在招聘中,和非自身相关行业的候选人面试,判断不了时,可以通过借助自己的朋友或者寻找一些身边的行业专家来帮助判断,也可以在过程中学习一些判断的核心依据(关键问题、关键指标衡量标准)。当然如果需要案例展示或者 demo test 的话,也不妨让候选人简单的实践一下(完成一个需求或者做一件简单的方案)。
整体规划最后想说的是关于招人规划的,早期公司一定要遵从按需招人的原则,尽量保证团队处于”小而美“的状态,不易模仿大公司进行人才囤积的策略,第一是因为成本负担不起,第二是优秀人才需要的是有挑战性的针对岗位和工作内容,如果你不能提供这个,反而会在短时间内流失这个宝贵的人才,我们建议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和有潜力的候选人保持良好的联系是比较好的选择。
总结
于我看来,一家早期创业公司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组建成一个好的初创团队比拿到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团队到位基本可以保证整个公司快速发展,包括产品迭代、数据沉淀,走通商业模式,才是保证创业公司良好发展的根本。创业公司没有品牌、资源或者资本背书的情况下,招人的确不容易,不管是用精英文化的聚集效应去招一个顶级团队还是通过信任基础去招一个业务团队,按需招人、保证速度、多一点坦诚,有规划有态度是基本的早期创业公司招人准则。早期团队(少于 20 人)的更多是根据 CEO 的特点和属性来招人,所以读完这篇希望每位初创公司的 CEO 或者潜在创业者都会对招人这件事更有底,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